【钟振振 宋诗新解】第十五集
云帆诗友会
作
者
简
介
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15
第十五集
钟振振 宋诗新解
来源:
钟振振教授
古典诗词解读答疑信箱
二月三日登楼有怀金陵宣城诸友
[宋]范成大
百尺西楼十二栏。日迟花影对人闲。
春风已入片时梦,寒食从今数日间。
折柳故情多望断,落梅新曲与愁关。
诗成欲访江南便,千里烟波万叠山。
关于“落梅新曲与愁关”
周汝昌先生《范成大诗选》:“新曲,意有所指……按洪迈《容斋五笔》所记,此当实指《江城梅花引》词调,简称《江梅引》,他说:'绍兴丁巳(七年,公元一一三七年,前二年徽宗死在金国),所在始歌《江梅引》,不知何人所作。己未、庚申年(岳飞抗金的时候)北庭亦传之。至于壬戌(绍兴十二年,前一年杀岳飞,和议成),先忠宣公(洪皓,使金被留)在燕赴张侍御家宴,侍妾歌之,感其“念此情,家万里”之句,怆然曰:“此词殆为我作!”既归不寐,遂用韵赋四阕……’可知这首'新曲’流行的时日和情况,以及它所唤起的特殊情绪。石湖'落梅新曲与愁关’,非泛泛闲话可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页)
按:周先生此说,有几处不能圆通。
其一,《江梅引》的关键词是“江梅”,“落梅新曲”的关键词是“落梅”,字面不同,词义也有区别,恐怕不好在它们之间划等号。
其二,“所在”即“行在所”,皇帝离开京城后的临时驻留地。
宋王朝的都城本是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覆亡,高宗南渡,临安(今杭州)成为南宋政权实际上的首都,但名义上它仍是行在所。
高宗绍兴七年临安“始歌”的那首《江梅引》,全文曰:“年年江上见寒梅。暗香来。为谁开。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〇怨极恨极嗅香蕊。念此情,家万里。暮霞散绮。楚天碧、片片轻飞。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关于其作者,宋人凡四说:
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作宋王观。
黄大舆《梅苑》(明钞本)卷一不著撰人。
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一《梅花》门作宋柳永。
赵闻礼《阳春白雪》卷七洪皓《江城梅花引》题曰“使北时和李汉老”,汉老名邴。
笔者以为,柳永、王观皆北宋前期著名词人,所作不应迟至南宋初年才传唱。
而李邴生活的时代则横跨两宋,徽宗朝曾官翰林学士,高宗朝曾官参知政事,他作此词的可能性最大。
他是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人,故“念此情,家万里”云云可能包含着中原沦陷于金,有乡难回的悲哀。
当时的临安,像他这样离乡背井从北方逃难到南方来的士大夫以及其他各阶层人士为数正多,此词很容易引起普遍的共鸣,其所以能于南宋初年在临安传唱,不为无因。
而洪皓虽是南方的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但作为南宋派往金国的外交使臣,多年被金人扣留在北方,亦是远离家国,不胜悲凉。
因此当他在燕京(今北京)听唱此词,听到“念此情,家万里”二句,也自然会有“这词就像是专门为我而写”的感触。
至于范成大,情况则有所不同。他是南方的平江府(今苏州)人,此诗又作于平江府,《江梅引》曲能“唤起”他的什么“特殊情绪”呢?
因此,一定要说“落梅新曲”就是指《江梅引》,似乎很牵强。
其三,通篇来看这首诗,我们只能感受到他对光阴流逝的慨叹(“春风已入片时梦,寒食从今数日间”),对朋友们的怀念(“折柳故情多望断”),除此而外,别无一字可以旁证他这诗的主旨,或至少其中的部分内容,是为北方的沦陷而忧愁。
不错,范成大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也的确写了不少优秀的爱国诗篇。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戴上有色眼镜,读他的任何一首诗,首先想到的就是从中寻找爱国的思想感情。还应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即如本篇,就没有什么深意,不必硬往政治方面攀援。
笔者愚见,“落梅新曲与愁关”,只是说落梅时节自己的心情不好而已。
“二月三日”,正是梅花凋谢的时候。
“落梅”,恰好与上“折柳”对仗。
因乐曲名目有《梅花落》,故缀以“新曲”二字,与上“故情”对仗。
是否真有什么“新曲”,其实无须深究,只欣赏它对偶的工致就好。
宿义林院
[宋]范成大
暝气昏如雨,禅房冷似冰。
竹间东岭月,松杪上方灯。
惊鹘盘金刹,流萤拂玉绳。
明朝穷脚力,连夜斩崖藤。
关于“明朝穷脚力,连夜斩崖藤”
周汝昌《范成大诗选》:“斩崖藤,指斩草开道,决意游到山的最高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页)
按:周先生的这一解说,似不合乎生活逻辑。
“斩草开道”,明日前行时再“斩”再“开”也不迟,何必要“连夜”呢?
难道说夜里将道路开好了,再返回来,明天重新走一趟?
世间难道会有这样的傻瓜么?
其实,“斩崖藤”是用来作手杖的。
因为打算明天竭尽脚力走路爬山,所以要连夜斩藤为杖,预作准备。
“藤”这种植物,既轻又坚实,是做手杖的好材料。
即以宋人而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载:“晁任道自天台来,以石桥藤杖二为赠,自言亲取于悬崖间。柔韧而轻,坚如束筋。”
张方平《苏子瞻寄铁藤杖》诗:“随书初见一枝藤。入手方知锻炼精。远寄只缘怜我老,闲携常似共君行。”
苏辙《过九华山》诗:“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盘桓。”
黄裳《藤杖》诗:“一枝能独立,三径漫相随。闲逐人行止,先知路险夷。”
李流谦《遣兴示彦博》诗:“信脚随藤杖,穿林复过桥。”
洪适《山中阻雨欲登华顶峰而不果》诗:“峥嵘一何峻,梯空不可上。便思捐竹舆,徐行倩藤杖。”
例证甚多,不胜枚举。兹就“崖藤”可作“藤杖”解者,更举几例。
如黄庭坚《送张天觉得登字》诗:“因来叙行李,斩寄古崖藤。”
曾几《龙溪新亭》诗:“崖藤如暂(按,疑当作'斩’)寄,还往肯辞遥。”
又《空公长老一出即住雪峰书来以建茗为寄长句奉呈空公时以笔砚作佛事也》诗:“我老尚堪行脚在,因风为寄古崖藤。”皆是也。
声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参看往期精彩:
打开如下链接,可赏读钟振振先生更多精彩作品:
钟振振:“2016年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 本科生词组、研究生词组获奖作品评点
云帆团队
顾问(以接受邀请时间先后为序)
熊东遨 熊盛元 杨逸明 李树喜 钟振振 周啸天 邓世广 张海鸥 周燕婷 星汉 江岚 抱朴书生 方伟 丁欣 段维 林峰(香港) 胡迎建 魏新河 陈仁德 刘能英 南广勋 马建勋 周达 杨子怡 王玉明 凌泽欣 黄友富
法律顾问
李清安
策划(排名不分先后)
南国风笛 罗琦 扈超峰 李军 何其三 李静 韦树定 邢涛涛 韩保汇 小乙
诗教
阿朱 段维
外联(排名不分先后)
吴瑾 静如 左启顺 袁晓宏 陈兴 孙文 曹江宁 非也
编审(以年齿为序)
安全东 崔德煌 半隐庐 抱朴书生 宋善岭 萧雨涵 郎晓梅 崔杏花 唐颢宇
美编
张小红 王婷婷 牛应萍
收稿
小乙 吴巧 牛应萍 木兮 邹志洪 雷彦 赵文涵
执行主编
璐雨诗
云帆诗友·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钟振振 宋诗新解】第十五集
刊头题字:魏新河;刊头动图:邓莉璇(马来西亚)
收稿:天风海雨;制作:帆小妹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