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以和为主的西南民族政策

时间:2013-01-06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西南各族
  
  西南夷君长以百数,夜郎(贵州遵义、同梓一带)最大。其西,属于靡莫的以十数,滇(昆明一带)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四川西昌附近)最大,此皆农耕,有城镇。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昆明(云南大理一带),皆随放畜迁移,没有正常居住的地方,也没有君长,地方可达数千里。自嶲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徙(在四川天全一带)、笮都(四川汉源一带)最大。自笮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冉駹(四川茂县、汶川一带)最大。其风俗有的是土著定居,有的迁移无定居,在蜀之西。自冉以东北,君长以十数,白马(甘肃成县一带)最大,皆氐类。
  
  从夜郎取道,夜郎入汉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朝廷。王恢派番阳令唐蒙直指南越。
  
  南越人食蜀产枸酱,唐蒙问枸酱怎么运来的,回答说:“从西北的洋柯,洋柯地广数千里,出番禺城下可达。”唐蒙回到长安,问去过蜀的商人,商人说:“独有蜀出产枸酱,多偷偷运到夜郎去卖。夜郎国,靠近洋柯江,江宽百余步,足可以行船。南越与夜郎关系密切,向西直到同师。”
  
  唐蒙上书武帝说:“南越王佗自称为武帝,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之主。今从长沙、豫章进击,水道多绝处,难行。我听说夜郎国有奇兵,可得十多万人,浮船洋柯江上,出其不易,此为制越的一条奇计。可以说,以汉之强大,巴蜀之富饶,从夜郎取道,制南越,置官吏管理,很容易。”武帝赞同这样做。
  
  武帝令唐蒙为郎中将,率领千余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入(四川汉源境),于是见到了夜郎侯多同。唐蒙厚赐夜郎侯,晓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及其附近的许多城邑相约归附汉朝。汉在那里设置犍为郡。唐蒙回报武帝,令巴蜀卒修建道路,从棘人道直指洋柯江。
  
  不久,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在那里“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无功而返的兴兵讨伐
  
  此时,巴蜀四郡通往西南夷的道路,运兵转粮都很通畅。数年后,道路不通,兵士疲劳饿死离开此地的甚多;西南夷又多次反叛朝廷,发兵打击,耗费人力物力,无功而返。皇帝忧虑此事,派公孙弘前去进行调查研究。回来后,对皇帝说了一些不方便的事。及弘为御史大夫,这时正筑朔方以据黄河驱逐匈奴,弘数言西南夷之害,但可暂且放弃,专力对付匈奴。皇帝暂且不谈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原十余县)一都尉。
  
  求身毒国(印度)而不得
  
  到了元狩元年(前122年),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阿富汗),回来后说,在大夏时看到蜀布、邛竹杖,派人去问,从何而来,回答说:“从东南身毒国(印度或天竺)来,有数千里之远,那里有蜀商人贩来的布。”有人说,距邛西两千里,有身毒国。张骞便大谈大夏在汉西南,羡慕中原,只是苦于匈奴阻其道,只得与蜀相通。身毒国,相距并不是很远,与之交往有利无害。于是,武帝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赵人等为使者,从小道去西南夷,只求能到达身毒国。王然于等人在滇一年多,都因昆明所挡,不能通身毒国。
  
  古代印度与汉路途遥远,直到唐朝玄奘去西天取经,才与印度建立了联系。但,汉朝的开放政策、探索精神却是可敬的。
  
  滇族等西南各族入汉
  
  楚威王时,派将军庄蹻带兵沿江而上,略过巴、蜀、黔中后,再向西。庄蹻,是楚庄王的后代。庄蹻到滇池,发现此地三百里,旁边有平地,肥沃数千里,即以武力定此地,属楚。欲归报楚王时,正当秦击楚巴、黔中郡,道路被阻,只得返回,依其兵众,在滇地称王,改变服装,从当地的风俗,得以长久治理这块地方。秦时常安略开通五尺道,各国都置官吏。十多年后,秦灭。及汉兴,几代皇帝都放弃此国而求蜀。
  
  元鼎六年(前111年),南越破后,及汉诛且兰、邛君,并杀笮侯,冉駹皆振恐,请求归汉。于是汉以邛都为越嶲郡(治今四川西昌东南),笮都为沈犁郡(治今四川雅安南),冉駹为汶山郡(治今四川茂汶县北),白马为武都郡(治今甘肃成县)。
  
  武帝派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的前车之鉴来劝滇王入汉。滇王其众数万人,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互扶持,不肯听。劳浸、靡莫多次侵犯汉使者、吏卒。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发巴蜀兵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正因为如此,未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投降,请置吏入汉。于是,以之为益州郡(治云南晋宁),赐滇王印,恢复其位及百姓。这颗“滇王之印”,已在晋宁石宁山滇族贵族墓中发现。
  
  此后,西南大部分地区都归入西汉的直接管辖之下,西南各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了。
  
  西汉的西南民族政策
  
  西汉对各少数民族政策,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总的说,是和为主,但是在具体运用上,有的地方是战大于和,比如对匈奴;有的战与和相等,比如对大宛、东越、南越、朝鲜;还有的和大于战,比如对西南民族。这都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的。上述匈奴本身就很凶悍,你与它怎么和睦都不能满足它的胃口。从客观上说匈奴地处寒带,它要到温带地区来求生存。对朝鲜,也是讲和的,只是那个满王本身就是从汉逃出去的敌对势力,汉虽派出两路军进击,但最终还是劝其降而归。倒是汉人损失不少。西南民族君长上百,都是一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小国,而且地形复杂,有何大兵压境的必要?动了大兵,反而适得其反。夜郎、滇都是友好民族,夜郎可以让你取道进攻南越,滇本来是楚国的后代。身毒路途遥远,可望而不可及。
  
  当然,对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不可以允其挑战大汉的底线,就是不得有损于大汉的国家利益。西汉对西南少数民族也曾动过武,“南越破后,及汉诛且兰、邛君,并杀笮侯”;“汉武帝发巴蜀兵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那个南越的驺力号称“吞汉将军”,你也能置之不理?
   
  (以上史实均据《史记》

(0)

相关推荐

  • 古滇国是如何被汉武帝征服的

    <史记.西南夷列传>是最早比较完整记录和介绍古滇国的文献,但<史记.西南夷列传>全篇共一千六百多字,其中涉及古滇国的记载不过寥寥数百字. 在众多西南诸夷之中,司马迁唯一对古滇国 ...

  • 西南夷列传(一)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研读<史记>,品味"史家之绝 ...

  • 司马相如力主开发西南夷

    汉初,西南夷地区有许多部落,其中有滇.夜郎.邛都.嶲.昆明.徙和笮都.冉駹.白马等.其中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据考证:夜郎原属于百越中的骆越族,到汉初才形成一个新兴的夜郎部落联盟,故其名称不见于 ...

  • 唐蒙与夜郎道

    除了对匈奴这个强大敌人的重视外,刘彻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对汉朝周边的小国也极为关注.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时,南越国因受到闽越国的攻击而向刘彻求援,后刘彻令大行王恢前往征讨闽越.当时,为了向南越 ...

  • 纳溪贡茶.等您回家之四:南夷道上纳茶香

    作者:初旭 四川盆地的南部边陲,魏巍的大娄山峭壁绝立,重崖叠峰,屹立于天地之间,寂静又悲凉.古老的蜀道,不知在这里迟疑了多少风霜雨雪,只有那长达数十里的江门峡谷张着大口,欲言又止--   古老发达的中 ...

  • 国开电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形考任务答案

    形考作业1下列选一个完成即可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民族 第四章民族关系 形考作业2下列选一个完成即可 第七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形考作业3下列选一个完成即可 第九章 形考作业4下列选一个完成即可 第十四章 ...

  • 彝海结盟:党的民族政策的重大胜利

    从奔腾的金沙江畔起步,向四川大凉山红色的历史致敬!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凉山,在这里经历了极其震撼的26天. 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个标定历史方向的坐 ...

  • 陆韧 林晓雁 | 元代西南民族地区的户籍、族群管理与特殊政区

    摘要:元朝以户籍管理为基础.人口数量为标尺作为内陆设置路.府.州.县等正式政区的条件,同时又在不具备人口登记和户籍管理条件的西南部分民族地区创设了以族群群落为管理基础的特殊政区:在今贵州和广西西部的& ...

  •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的民族政策 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九年九月·北京 目 录 前 言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二.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 ...

  • 宋夏地缘政治下,对汉族的民族政策以及对吐蕃的政策

    西夏境内生活着党项.汉族.吐蕃.回鹘等众多民族,各个民族一起创造了盛极一时的西夏.在西夏,党项族是统治阶级,汉族在西夏的地位前期仅次于党项,到了后期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吐蕃在西夏的社会地位有所上升.虽 ...

  • 清朝为什么能够掌控西北各省?浅谈清朝民族政策

    一提起清朝.我相信有很多小伙伴们必定会义愤填膺,一是.清朝高压的对汉政策.二是.晚清带给中国的无数屈辱,确实.对于近代中国的落后.清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清朝能统治中国近300年.又能牢牢地掌控 ...

  • 第1010篇  辽代的民族政策2

    X图1 兴安盟突泉县郭家屯出土辽代緑釉刻牡丹纹凤首瓶. (续) 三.叛讨安抚,分治监视 辽代契丹族统治者对其统辖治理下的各个民族,除采取以上所述"因俗而治"和笼络重用两项政策外,还 ...

  • 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一.党的民族政策 党的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