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纪念堂,为何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还是正门向北?
伟大领袖毛泽东去世以后,有人曾提出应该在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为他立一块石碑。然而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定。大家一致认为,虽然毛主席去世了,但他的遗体应该保留,应该让更多的人能永远看到他。因此,大家提出要修建一座宫殿式的纪念堂。
但关于纪念堂的选址问题,当时虽然提出了很多方案,但都被一一否决,最后才将地址定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正阳门之间的位置。大家都知道,我国重大建筑物修建时一般都是坐北朝南,而毛主席纪念堂却是正门向北,这与我们平时的习惯不太一样。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当年毛主席纪念堂选址的故事。
在1976年九月的时候,中央就有了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意向。因此,当时就汇聚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八个省市的建筑方面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了选址设计工作组,设计组主要负责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和设计工作。
设计组先是提出了一个“水上日出”的设计方案,选在中南海或昆明湖等地,在碧波上升起一轮红日,发出万丈光芒。但设计组很快就发现这个方案不够理想,于是“水上日出”方案被否决。
设计组于是又提出了一个“山顶红星”的方案,选在香山或景山等地,让毛主席安眠在白云深处,像一颗闪亮的红星一样永远挂在天空。但这个方案最终也被否决了,设计组的专家们绞尽脑汁还是没有设计出满意的方案。
这个时候,受到设计组负责人的顾明的启发,纪念堂设计的方向跳出了陵墓的模式。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央在十月八日正式做出了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决定,在决定中明确了两点:一是毛主席纪念堂要修在北京。二是要在纪念堂中安放毛主席遗体水晶棺。
设计组专家讨论方案
这个决定的出台,给设计组的专家们指明了方向。在当时,负责毛主席遗体保护的是“国务院第九办公室”,俗称“九办”。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负责所有和毛主席遗体保护有关的工作,纪念堂的选址和设计自然也由这个机构负责。为此,“九办”专门成立了毛主席纪念堂设计组,设计组由时任北京市建委主任赵鹏飞负责。
有了权威机构的指导,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和选址工作也加快了进度。在当时有人提出将纪念堂选址在瀛台,或者把午门拆掉设置在午门前面的建议。但是瀛台地处中南海,是领导人们办公的地方,纪念堂设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之后又召开了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征求意见,最后基本上达成了要把毛主席纪念堂设在天安门广场的意见。设计组的专家们认为:
毛主席的伟大身躯,江河湖海容不下,三山五岳载不起,只有安卧在人民群众之中,才是最合适的。
这个意见上报到中央以后得到了通过。十一月六日,中央政治局听取了纪念堂选址等问题的汇报后,作出了“毛主席纪念堂建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的决定。
决定了将纪念堂设在纪念碑南面以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具体设置在哪里,为此曾经提出过三个方案:
一是选址在紧靠纪念碑的地方。但这个方案有一个问题,两个不同意义的纪念物放在一起,其各自独立的意义就表达地不够明显了。
二是将正阳门拆掉,将纪念堂建在原来正阳门的地方。这样做是为了让天安门和纪念堂南北对称。但这个方案同样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话纪念堂将受到南面交通的干扰问题。
三是将纪念堂选址在紧挨正阳门的地方。但这样还是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正阳门的高度有四十多米,肯定会比纪念堂高,会让人们感觉是正阳门压倒纪念堂。
修建中的毛主席纪念堂
在讨论这三个方案的时候,又出现了是否该拆除正阳门的争论。因为正阳门是北京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城楼建筑,在整个天安门建筑群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和天安门南北相对,整个天安门广场因此轮廓更加分明。另一方面,因为正阳门的存在,还可以让前三门大街的交通密集情况有所分隔。
最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不拆除正阳门,将毛主席纪念堂选址在正阳门和纪念碑的正中间,也就是原来中华门的地方。
位置确定了以后,下一步就是确定纪念堂的建筑规格。根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当初的设计方案大多数都是偏向于设计宏大的建筑,大家认为只有宏大的建筑才能彰显出毛主席的伟大。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杨庭宝教授提出的方案是修建一座五十米见方的建筑。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造型简洁,布局平整,处在广场的中轴线上,能给人一种稳重庄严的感觉。同时还能方便群众们的瞻仰。最后,在吸取了众多意见后,设计组决定了在杨庭宝教授的设计方案基础上做了部分改动。
毛主席纪念堂施工现场
位置和建筑规格都确定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正式施工了。在1976年十一月九日的时候,成立了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现场指挥部,当时的北京市建委副主任的李瑞环担任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总指挥,谷牧副总理负责领导工作。
到了二十四日的下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奠基典礼在工地现场隆重举行。当时在工地现场悬挂着巨幅毛主席彩色画像,同时还在画像的前面树立着高达八十多米的横标,横标上写着“热烈拥护中央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奠基!”
参加当年奠基仪式的社会各界人员达到了八千多人,同时还有各种大型工程机械在一旁待命。到了四点半的时候,奠基仪式正式开始,华国锋主席在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奠基仪式结束以后,建筑工队开始进场,毛主席纪念堂的建筑任务交给了北京市第四市政工程公司第六施工队。此后,紧张地施工就开始了,施工队几乎日夜不停地工作,到了第二年的五月,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高标准、高质量的任务。赶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前,纪念堂内部的装修工作也顺利完成。八月十八日,毛主席的水晶棺安放到了纪念堂,二十号,毛主席的遗体也移入了纪念堂。
毛主席遗体
至此,这座占地两万多平米的方形二层建筑物就和天安门广场上的其他建筑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建筑群。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纪念堂是坐南朝北的建筑,这和我国大多数重要建筑物坐北朝南的习惯不同。在设计之初,就有人提出,这样的设计,如果人们在天安门广场集会的时候,就会出现面对天安门而背靠纪念堂的情况,这样就会对人们造成一些心里上不安。
于是当时的设计组就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将纪念堂东西两边的庭院向里进行收缩,这样就可以将纪念堂两边的广场面积放大,在群众进行集会的时候,在纪念堂的四周就都会有很多群众,也就形成了毛主席在人民群众中的感觉,同时也就淡化了人们心里不安的问题。
2019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的群众
通过毛主席纪念堂从选址到落成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这座伟大的建筑倾注了设计人员对毛主席的爱也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愿。现如今,每当天安门广场重大集会的时候,毛主席纪念堂周围必定是一片人海环抱。正像设计之初的意愿一样,毛主席永远在人民群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