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INT J MOL SCI:寡雄腐霉(生防菌)触发葡萄抗病响应并改变致病真菌转录组

编译:YQ,编辑:景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在植物上施用生物防治剂(BCA)可以有效控制病害,例如葡萄树干病(GTD),尤其是危害严重的埃斯卡疾病(真菌病害)。基于深绿木霉菌株I-1237和SC1的生防剂已应用于田间埃斯卡病的防治。提高对生防剂分子机制的理解将有助于生物防治的发展。

本研究选择的生防菌是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这种菌存在于许多植物根际,包括葡萄,而且具有抵抗许多植物病原体的潜力寡雄腐霉对植物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寄生、拮抗和争夺营养等途径对病原菌产生直接作用,或通过诱导植物寄主抗性抵抗病原菌。其中,寡雄腐霉产生的类激发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可触发寄主抗性。研究表明用寡雄腐霉处理葡萄根可减少灰霉病感染,并抑制病原真菌厚孢小褐球壳(Phaeomoniella chlamydospora)和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的生长。

本研究通过转录分析,深入探究葡萄、生防菌寡雄腐霉、病原真菌厚孢小褐球壳三者之间的互作机制。首先,获取病原侵染以及生防菌接种的葡萄转录组响应,鉴定防御相关基因。然后,继续探究生防菌对病原菌的转录组影响。本研究全面地揭示了生防菌对病害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分子机制

论文ID

原名:The Biocontrol Root-Oomycete, Pythium Oligandrum, Triggers Grapevine Resistance and Shifts in the Transcriptome of the Trunk Pathogenic Fungus, Phaeomoniella Chlamydospora

译名:寡雄腐霉(生防菌)触发葡萄抗病响应并改变致病真菌转录组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IF:4.556

发表时间:2020年9月

通讯作者:Patrice Rey

通讯作者单位:法国波尔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学院

DOI号:10.3390/ijms21186876

实验设计

试验材料。选择寡雄腐霉在葡萄根定殖平均水平39%的样品,接种厚孢小褐球壳。在0dpi(病原接种后2小时)和14dpi(病原接种后14天)采集藤木接种点附近,-80℃液氮冻存。

转录组分析。提取藤木样品RNA,采用基因芯片杂交法对比葡萄藤转录组,Limma识别差异表达基因。RNA-seq对比厚孢小褐球壳转录组,Antismash识别病原次生代谢基因簇。

结果

1 葡萄藤对寡雄腐霉根定殖及厚孢小褐球壳侵染的转录响应

在0-14dpi对寡雄腐霉处理的葡萄植株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89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70%基因在0dpi高表达(图1)。应激相关基因(抗病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在0dpi时高表达,而多胺代谢基因(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和乙酰转移酶相关基因在14dpi时高表达。激素相关基因中,乙烯、赤霉素、水杨酸相关基因在0dpi高表达,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在14dpi高表达。AP2-EREBP转录因子在0dpi高表达,而bHLH在14dpi高表达。

本研究对比了接种厚孢小褐球壳和寡雄腐霉+厚孢小褐球壳的葡萄藤转录组。分析得0-14dpi的差异表达基因:对照组1371个、病原接种2235个、病原+生防菌接种1858个(图2)。获取各处理的特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类别富集,在植物发生损伤(模拟接种或病原接种)情况下,最显著的富集是“次生代谢”。在所有处理组中,涉及苯丙烷生物合成的几个基因在0dpi高表达(图3),这些基因包括3个肉桂醇脱氢酶(CAD)和1个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激素相关基因也有显著富集,其中茉莉酸相关基因最多(图4)。有2个基因在病原菌+生防菌联合接种下高表达,其中一个与乙烯相关,另一个是丙二烯氧化物环氧化酶,与茉莉酸生物合成相关。其它茉莉酸相关基因包括脂氧合酶、氧化丙二烯合酶、植物二烯酸还原酶,表明茉莉酸途径是植株对病原真菌的重要防御途径。此外,应激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中也存在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图5)。结果显示联合接种下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基因比病原接种时多,比如AP2-EREBP、bHLH、MYB、WRKY转录因子,其中AP2-EREBP表达差异最为显著。

图1. 葡萄藤时空转录组变化。红色表示随时间高表达,绿色表示随时间低表达。

图2. 模拟接种、病原接种、病原+生防菌接种下葡萄藤转录组的时空差异表达基因数量。

图3. 苯丙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图4. 激素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图5. 转录因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2 厚孢小褐球壳的转录组响应

本研究用RNA-seq探究厚孢小褐球壳对生防菌处理的影响,使用的参考基因组包括7279个注释基因。RNA-seq数据中包括2347个注释基因,其中1130个共有表达基因,生防菌处理特异表达基因754个(图6)。生防菌诱导厚孢小褐球壳中573个基因表达上调和557个基因表达下调。

对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和次生代谢相关基因进行精确注释,次生代谢相关基因如图7所示。分析发现萜烯合成有关基因簇:5个与非核糖体肽合成(Nrps)相关,7个与Ⅰ型聚酮合成酶(T1pks)相关。有4个T1pks基因在生防菌处理中表达水平较高。CAZymes涉及植物多糖的降解,本研究RNAseq中发现6类:糖苷水解酶、糖基转移酶、碳水化合物结合组件、碳水化合物酯酶、辅助因子、多糖裂解酶。

本研究RNA-seq后发现多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生防菌处理下表达279个,而对照下表达230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表达在生防菌处理下有明显改变。通过BlastP比对可寻找厚孢小褐球壳次生代谢过程调控的基因,并进一步在Uniprot进行注释,结果表明共有34个基因表达,其中22个基因在生防菌诱导下高表达。这些基因大多数参与蛋白激酶(PK)途径,如细胞壁重塑、真菌拮抗、侵袭生长(图8)。而参与渗透调节、形态建成的基因表达下调。

其它参与次生代谢调节的基因包括参与氧化还原、PH调节、碳源的基因(图9)。其中有4个基因与氧化还原状态调节有关,其中的HapE和Fkh1/2基因在仅有病原体存在时不表达,而生防菌诱导下高表达。而另外两个参与氧化还原状态的基因Yap1和HapC在仅有病原存在时高表达。参与PH调节和碳源的基因PacC和CreC在生防菌诱导下高表达。

图6. 厚孢小褐球壳(感染寡雄腐霉)转录组下的基因数量。

图7. 厚孢小褐球壳中次生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Nrps:非核糖体肽合成酶;t1pks:1型聚酮类合成物;浅蓝色表示表达下调,深蓝色表示表达上调。

图8. 植物病原真菌的蛋白激酶途径。红色圆圈P表示磷酸化的氨基酸,饼图黄色表示生防菌诱导该基因的表达水平。AC:腺苷酸环化酶;PKAc: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TORC1:雷帕霉素复合体靶点。

图9. 真菌次生代谢基因簇的调控蛋白(RP)。饼图黄色表示生防菌诱导该基因的表达水平。

讨论

研究表明寡雄腐霉与植物根系建立复杂的互作关系,本研究描述了葡萄藤受寡雄腐霉根定殖时的转录组变化。寡雄腐霉可保护葡萄藤免受病原体攻击,包括致病真菌厚孢小褐球壳。

本研究针对接种处理0-14dpi后葡萄藤的转录响应,结果显示寡雄腐霉诱导189个基因表达,苯丙烷生物合成、激素通路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在0dpi时比14dpi更高。表达谱显示JA/ET通路基因的表达受生防菌诱导,且病原侵染时寡雄腐霉使植物防御反应更强烈。生防菌诱导下葡萄中编码ACC合成酶、丙二烯氧化物环氧化酶、bHLH和AP2-ERBP转录因子,这些基因参与抗病性调控。

本研究表明寄生于葡萄的厚孢小褐球壳仅有463个转录本,而寡雄腐霉处理诱导了753个转录本表达。因此葡萄根水平上的生防菌存在,间接影响了藤上致病真菌的转录响应。研究表明厚孢小褐球壳能产生几种具有植物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毒素),但存在生防菌时编码NRPS的三个基因未表达,这些基因与毒性多肽的合成相关。然而编码t1pks的基因当生防菌存在时仍高表达,这些基因参与五醋酸萘醌毒素合成。这些结果表明寡雄腐霉对病原菌次生代谢物基因表达有间接影响。此外,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转录也受到影响,CAZymes时催化碳水化合物分解、生物合成和修饰的蛋白质。其中的糖苷水解酶参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在生防菌存在时表达下调。然而参与磷酸活化的糖基转移酶分泌更多,可以推测病原菌受到胁迫时需要分泌酶获得能量来源。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了葡萄、致病真菌(厚孢小褐球壳)、生防菌(寡雄腐霉)的互作关系,生防菌促进植物JA/ET信号通路,诱导防御基因表达。而生防菌对致病菌产生间接影响,有助于生防菌对植物寄主的保护作用。

更多推荐

科研 | COMPUT STRUCT BIOTEC:缺铁引起面包小麦转录组的变化

科研 | Plant Physiology:时序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深水稻对淹水的关键响应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