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山章文懿公年谱

明 阮鹗 撰章懋(1436-1521),字德懋,兰溪纯孝乡(今女埠街道)渡渎村人。9岁初通四书大义,10岁能文,14岁通史,17岁(景泰三年)获浙江乡试第一,荣膺“解元”,成化二年(1466),获全国会试第一,再膺“会元”。两元及第,名播遐迩,一时成为佳话。枫山公年谱次年,选翰林院编修。十二月,明宪宗朱见深下令元宵张灯,命词臣撰诗词进奉。刚出任的章懋会同翰林院同官黄仲超、庄昶联名疏谏。其中说,“今川东未靖,辽左多虞,江西、湖广赤地数千里,万姓嗷嗷张口待哺。此正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伏乞将烟火停止,移此视听以明目达聪,省此资财以赈饥恤困,则灾祲可消,太平可致。”宪宗听了大怒,当廷杖责三人,贬官外放。忠谏谪官,声震朝野,时称“三君子”,加上罗一峰亦因谏被谪,世称“翰林四谏”。成化四年,章懋任南京大理寺左评事,“法当所执,虽贵莫夺”。三年后,迁福建按察佥事,毅然开仓赈灾,以平民变;听凭福安民採礦以杜盗源,建议番货互通贸易以裕商民,政绩甚著。三年考满入都,年仅41岁的章懋便急流勇退,力求辞官。章懋回家以后,杜门谢俗,甘于清贫。奉亲之暇,专以读书讲学为事。弟子从学如云,门墙容纳不下,于成化十九年(1483)迁址于枫木山中,称“枫山书院”,四方学士仰慕章懋的高风亮节,尊称为“枫山先生”。经过多年的精心教学,为兰溪造就了一大批高级人才。登进士入仕者就有唐龙(三边总制,兵部、刑部、吏部尚书,《明史》列传),董遵(知县),姜麟(四川按察司佥事),黄傅(监察御史),祝珝(刑部员外郎),陆震(兵部员外郎,《明史》列传),章拯(工部尚书,《明史》传略)等。章懋家居二十年间,工、礼、吏、刑各部屡屡上书推荐,说他“德足以表人,文足以华国”,“志行高洁,识见精明”,“博古通今,淹贯经史,弃而不用,诚可惜也”,“老成宿望,宜急起之”,而他却屡屡推辞达14次之多。弘治十四年(1501),66岁的章懋出任为他虚位以待20年之久的南京国子监祭酒(皇家大学校长),六馆人士雀跃,人人以为得师。弘治十七年,章懋上《弊政疏》,强调“法无古今,便民者为良法;论无当否,利民者为至论”的民本思想。正德二年(1507),告老还家。以后皇帝多次授南京太常寺卿南京礼部右待郎(均为三品大员),均坚辞不赴。正德十六年(1521),特升礼部尚书。同年底,卒于县城章府里,享年86岁。赠太子少保,谥文懿,官居一品,位列三公。章懋为官清廉,其子皆务农。家10口,田只20亩,所入不足当其半,常以麦屑充饥。及终,遗孤一人及妾,并亡故子、孙之妇,全家共5口,零丁穷苦。嘉靖二年(1523),金华知府王九峰奏吏部得准以月米2石养赡。章懋一生,对后人影响极大。湖广名宦祠称先生“抗疏敢言,是其忠;受谪不顾,是其义;屡聘屡辞,是其介;乐育人才,是其仁”。金华北山鹿田书院院额“八婺儒宗”,章懋是儒宗之一。他编纂的《正德兰溪县志》是兰溪首部县志,填补了自唐咸亨至明正德九百年历史的空白。章懋曾以下面的名言鼓励后学:“吾婺有三巨担:自东莱何王金许后,道学无人担;自宗忠简潘默成后,功业无人担;自吴黄柳宗后,文章无人担。后学可加勉也。”兰溪一中的前身叫“担三中学”,即取其意而为校名。综观章懋一生,为官仅10多年,而请辞达20余次,《明史》为他列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