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竹海,雨中竹林的别样风情
图文 / 霜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凭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小时候读到东坡先生这阙词时就极是喜爱,熟记于心,此次赴赤水竹海游玩,天公不作美,中雨小雨交替着下个不停。来则安之呗,只能高颂着这阙词壮着声威,冒雨进入竹海景区。雨中的竹海有一种幽深的清冷,远近的疏竹因距离间浮着一抹浅浅的烟雾使得视觉中色彩也浓淡不同,便如是用浅淡不一的墨色表达出的墨竹国画,亭亭净植,浓淡相宜,深远益清,颀秀磊落。竹林中有一条曲曲折折的竹木游步道,因雨水浸染,闪着润泽的光。正是“负廓依山一径深,万竿成束翠沉沉”的意境。小心的沿着木栈迤逦向竹林深处,但听细细碎碎的细雨轻敲竹叶的沙沙声,疏密有致的竹叶儿经雨水洗润后,翠绿逼眼,更有水珠儿晶莹的垂挂在叶尖儿,似坠非坠,让人欲珍而重之的伸手掬来。竹子之美在于竹竿通透而有节,正直而无心。竹林之美则在于众竹不枝不蔓,通体满林皆翠,入眼处,修竹成林,风流有度,那碧绿疏顺的竹竿儿便如是梳篦般,梳理过你的视野,也梳理过你的心,将人零乱的思绪整理的繁杂尽去,头绪井然。而雨中的竹林,更多了朦胧清寂之美。撑一把花伞,缘着湿湿的林间甬道,漫步走向半透的竹林幽处,那路似是漫长修远,又似眼前即是尽头,于是便不去想要走多远,走到哪里去。只管闲闲逸逸的放空思绪,边走边看。忽然很感谢这细细密密的雨,让我藉着东坡的洒然,步履悠悠的感受了一回与以往不一样的竹海风韵。赤水竹海,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城东四十余公里,赤桐公路旁侧。公园占地面积10666公顷,以浩瀚的“竹海”风光为主,内分3个景段,中心景点为野竹坪观光休闲区,还有“天锣”、“地瀑”、“八仙树”、“夫妻树”等奇特的自然景观。公园有楠竹17万亩,遍布群山峻岭,登上公园“观海楼”,凭栏眺望,一望无际的莽莽绿原,铺山盖岭。我对竹子是从小就有一种情结,大概是受古文人的影响吧。“未出泥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食无肉则瘦,居无竹则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于古文人借物言志,喻竹虚心有节,宁折不弯,我通常是感叹一下文人气节高标,对所借之物则更多欣赏其美。如魏晋时期那竹林七贤,睥睨傲世,疏狂风流之态,那是一般人想不来的,毕竟咱没有那个心境,也没那文采。我喜欢竹子主要是从小在西北沙漠边缘长大,对竹子认知都是在诗词书画里,无缘得见真正的竹子。古文人生花妙笔之下竹的诸般风流,让我心向往之。成年后,便特特去南国的几处竹海走了几趟,欣赏竹意态及精神气韵之美,体味写诗人的孤高脱俗的精神境界。身处于莽莽泱泱的十万竹海之中,虽然依旧是红尘俗女一枚,但也觉胸中浊气暂除,清气暗生。而这漫天漫地的清冷翠色便如是漫山清流,将这世界连同你一起荡涤成简单纯净的生命之绿。出游时天气往往决定游玩质量和游玩心境,但若是变换一种心态和视角去感受自然之美,却是别种异样心情。雨中品竹,当是以古文人情怀去赏竹的画意和竹的诗韵,那便是一场赏心悦目的情怀之旅了。 桫椤树,侏罗纪时期的古老树种,与恐龙同时生活过的珍稀树种。植物界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