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园三宝

在苏州众多的园林中,柴园不算大:3000多平米;不算知名:它的原主人潘曾琦,虽出生在“天下无第二家”的苏州潘家,本人却也平淡无奇,第二任主人为浙江上虞柴安圃,两淮盐运使;不够传奇:自道光年间建园,到抗日战争爆发,原宅大部分被毁,沦为散户民居,1957年后作为聋哑学校被使用,到2010 年学校才搬迁出去。

柴园于1982年被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并规划到古典园林的修复名单中,

2014年开始全面修复。如今,“苏州教育博物馆”是它的新面目,刚对外开放没有几年。

凤凰街拐进醋库巷,便看见柴园的指示牌。和大部分私宅园林一样,它隐藏于曲径通幽的小巷中,推开院门的刹那,往往觉得是把尘世隔绝在了门外。

进入博物馆粗粗浏览一遍后,不得不让我对这所新的柴园刮目相看。作为教育博物馆,它把教育和园林、现代与古代精美地结合在一起。

整个馆藏从介绍苏州的教育基本概况的序言馆开始,依次为名人馆,古代馆,西厅,近代馆,现代馆,院士馆,荣誉馆,名师馆,视听馆,楠木厅等。

柴园虽小,按东宅西园结构,园林元素水池、假山,旱舫 、水榭,曲廊连绵贯穿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布局巧妙,不失精致与典雅。

在名人馆,孔子青铜塑像一座矗立当中。雕刻者袁熙坤,父亲袁晓岑,乃是徐悲鸿之徒。他本人则是以人物雕像和动物绘画享誉国内外。201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小行星中心将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仁至堂

出自论语“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德离我们远吗?我想要得到仁德,仁德就来了。有儒者认为这句话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一句。

孔子第一个提出,仁德全靠自身努力,不依靠外界的力量。推而广之,想要善良,善良就来了;想要诚信,诚信就来了········生活的美好也无非就是这样,去除繁杂,保留本真。

大厅天井的堂楼,正面是普通的石库门,背面的雕砖门楼刻有嘉门善祥 门额,这是过云楼主,怡园主人顾文彬的题字。他是道光年间进士,著名的收藏家、 词人,书法家,有人赞他“唐宋元明清诸家名迹,力所能致者,靡不搜罗。”,“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天下”。他的怡园,是百余年来苏州文人文化的活动中心。

这也是柴园中一个最老的物件。拆建之际,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每一块砖、每一个零件’都按顺序编号,重建之时,再按原来的序号安装起来。砖雕褪色暗淡,带有岁月的痕迹,只有在懂它的人眼里,才散发出时光沉淀的光芒。

柴园最大的一个建筑便是楠木厅,楠木是珍贵的木料,做成家具和装饰之后,无需油漆,自身带有淡淡的木香。该厅所有木结构均为进口楠木,

梁柱挺拔粗壮、凝重而古朴。这样的楠木厅在苏州园林当中也并不多见。

在制定方案修建之初,特意将大厅地基增高了0.5米,使其和前后左右建筑形成了高低错落之态,突出了厅堂的恢弘气势。

厅堂高挂留余堂匾额。有人说,潘家故居的宅名也曾经叫留余堂,按照常理,柴安圃买下柴园之后,不可能挂别人家宅子的名字,既然叫柴园,留余堂的匾额挂在这里合适吗?

'留余堂“的出处来自南宋进士,苏州王伯大的《四留铭》: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留有余,不尽之路以还朝廷

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也因此,各行、各业、各地都有用到“留余”。最出名的两处分别是广东梅州,备受张爱玲推崇的小说家张资平,他的故居也叫留余堂。另一处赫赫有名,家族成就不输于苏州潘家的河南巩义康百万,不光建有留余堂,并把“留余”作为家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关于留余,还有很多传奇的故事。或许,我说或许,柴安圃也因为“留余”的寓意才保留留余堂的匾额名称呢?不得而知。我们探究过往,追根寻源,它的迷人之处不正在于此吗?

留余,吃饭要留余,作画有留余,建筑有留余,做事做人生活处处更是要留余。不是吗?

柴园值得欣赏的还有很多,所谓细微之处见匠心。即便在步梁上都雕刻了栩栩如生、富有寓意的故事。有竹林七贤聚会图,孔子读书图,状元游街图·······近视或者老花眼的记得带好眼镜放大镜望远镜,雕刻太过细致距离又太远。

闲暇之余,柴园值得一游,并且免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