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尚氏学卷十六下经 -清-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卷十六 下经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初四皆承阳。故曰巽。巽顺也。顺阳故小亨。往遇阳故利。阳居二五得中。故利见大人。
彖日。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巽为命令。虞书申命义叔。传申重也。重巽以申命者。谓工者一再宣布命令。以示郑重也。巽为风。行莫疾于风。命令一出。传达天下。有若于风。故巽为命也。二五中正。下阴顺承。故志行。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重巽故曰随风。随继也。从也。言后风之随前风也。令出惟行。万事以治。故君子以之。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初临重阳得主。故宜于进。而四无应与。故进而又退。象释曰志疑。疑四无应也。震为武人。此巽卦也。何以利武人之占。因震巽相反复。巽究则为震。易贵将来。故武人利也。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巽不果。故志疑。返震故志治。言得行其志以治天下。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玉纷若。吉。无咎。巽为床。初顺二。故曰巽在床下。初至四正覆兑。兑口多。故曰用史巫纷若。按周礼内史云。凡命诸侯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仪礼云。辞多则史。又司巫云。男巫女巫。凡邦之大栽。则歌哭而请。是史巫皆以口舌为用。而二居正反兑之间。故曰纷若。纷若言不一也。二得中故吉无咎。此义先儒无知者。只茹敦和云。巽初之阴。伏于床下。震也。于是乎用史巫以祛之。史巫云者互兑也。象始大明。而茹氏仍不知初至三为覆兑。故纷若不得解。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二无应。失位。遇敌。然下孚于阴得中故吉。
九三。频巽。吝。王弼云。频。频蹙不乐。按玉篇颦下云。易本作频。是频即古文颦字。三居巽上。虽当位而下挠。故频蹙不安而吝也。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巽为心志。上无应。下乘阳。故曰志穷。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当位承阳。故悔亡。伏震为田猎。兑羊离牛巽豕。故田获三品。离卦数三也。凡阴遇重阳多吉。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有所获。故有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度三日。吉。九五得位。下孚于阴。故贞吉悔亡。巽为利。故无不利。震巽相反复。无初者。言巽之初为震。震纳庚。一爻当一日。故曰先庚三日。今震究为龚。故无初。有终者。言巽之究仍为震。终即后也。故曰后庚三日。以其终为震。故曰有终。震阳复故吉。先庚三日。言巽之先。后庚三日。言巽之究。与蛊之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义同。无初有终。与蛊之终则有始义亦同。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九五既中且正。故吉。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巽顺也。谓四。巽在床下。言顺我者在下。上九失其辅助。故曰丧其资斧。斧辅通用。兑为斧亦为辅。上卦兑覆。故曰丧失也。说详旅卦。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手凶也。九穷于上而下挠。故贞凶。象仍释贞为正。其义不协。
兑。亨牙贞。
兑悦也。兑何以悦。以一阴见于二阳之上。阳得阴而悦也。刚中柔外。与泰义合。故亨。阴阳相遇。故利贞。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志其死。说之大。民功矣哉。
阴阳相遇故悦。悦故利贞。所谓保合太和。各正性命也。五天位。上顺之。故日顺乎天。互巽为顺也。三人位。巽于二。故日应乎人。互巽为应也。三至上大坎。坎为民。为劳。为险难。为棺郭(左木)。故为死。而三至上正反兑。坎民来往。皆在兑说之中。故役之而忘劳。犯难而不知死也。兑见在上。故曰先民。先民说。先使民悦也。故民劝。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玉篇丽偶也。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口(内辛)。注丽耦也。又士冠礼。主人酬宾。束帛。俪皮。注俪皮两鹿皮。古文俪作离。离传云。离而也。是丽一俪通仍耦也。重兑故曰丽泽。犹重巽日随风。其以互离为义者。非也。阴阳相遇相悦为朋友。兑口故曰购习。初至五正反兑相对。正朋友互相讲习之象。故君子法之。虞翻谓兑二阳同类为朋。夫阳遇阳。阴遇阴。则为害为敌。昆与中孚皆言之。岂得为朋友。又云伏艮为友。盖取义于损六三。一人行则得其友。岂知艮之为友。以一阳上行。遇二阴为友。与兑之以一阴下降。遇二阳为朋友同。皆取义于阴阳相遇。朋友之诂既误。于是卦无艮兑而言朋者。必百计变动以求兑象。甚至用参同契纳甲之法。谓八日兑象月见了。以解坤彖之得朋。凡易之言朋者。无不误矣。
初丸。和兑、。与二并行。故曰和。当位故吉。初与二本为敌。卦以兑说为义。和以处之。自然吉矣。
象曰。和花之吉。行未疑也。初得敌。故疑于二。和以处之。故行不疑。损三云。三则疑也。易于阳遇阳相疑相忌之故。言之至为明白矣。乃失传何哉。
九二。孚兑吉。悔亡。孚于三。阳遇阴故吉。得中。故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阳遇阴故志得伸。巽为志。三巽主爻。二遇之。故信志。
六三。来兑凶。在内称来。来就二阳以为悦。行为不正则有之。无所谓凶。但三本多凶。又不当位。来而不正遂不宜矣。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来而不当位。故凶。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四不当位。无应。前又遇阳。似不吉。然而有喜者。以下履阴也。小畜九五曰有孚。履九四曰志行。皆以下遇阴而吉。此与之同。商量度也。商兑者以初至五正反兑相对。而四若与下对语者。故曰商兑。讲习之象。亦以此也。三至五巽。进退不果。故未宁。互大坎为疾。乃四独履阴。志行。是疾去也。介助也。诗以介眉寿是也。介疾有喜者。言助疾使愈。兑悦故有喜也。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九四独履阴。履阴故有喜。故曰有庆。
九五。孚于剥。有厉。阳遇阴则通。故二五皆孚于三上。然吉凶不同者。兑为秋。六三当正秋。万物成熟。故二孚之而吉。若上六则为季秋。其辰在戌。其卦为剥。杂卦云。剥烂也。当此时万物荒落。阳气为阴所剥将尽矣。九五若再享于是。必为所剥无疑也。故曰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以人事言。上六处悦之极。是小人佞悻之尤。九五当人君之位。而见近此等小人。其为祸有不可胜言者。象曰位正当。言正当人君之位。不可与上六近也。
上六。引兑。引。开弓视的也。伏艮为手。故引兑。言上六来就五阳以为悦。犹射者之志于的也。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兑门(内音)昧。故未光。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旧解皆以风行水上。涣散为说。然如涣王居。涣其躬等爻辞。散义皆不通。按太玄拟涣为文。司马光云。扬子盖读涣为焕。案涣即有文义。淮南子说山训。夫玉润泽而有光。涣乎其有似也。注文采似君子也。后汉书延笃传。涣烂其溢目。注涣烂文章貌。是涣本有文义。故归藏作奂。礼檀弓。美哉奂焉。释文奂本亦作焕。是扬子之读。与古训合。卦坎为赤。震为玄黄。巽为白。而风行水上。文理烂然。故为文也。为文则于爻辞无扦格矣。震为王。艮为庙。假至也。言王有事于宗庙。震为舟。在水上。故利涉。皆中爻象。
彖曰。涣亨 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刚来居二。临一阴则陷。二阴则通。故曰不穷。四当位。上承一阳固吉。承二阳尤吉。上同者与小畜六四。升初六之上合志同也。言孚于五上也。震为舟。古刳木为舟。五乘之。故曰乘木。乘木即乘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亨帝则礼仪繁盛。立庙则楹桷巍焕。皆属于文。正释卦义也。
初六。用拯马壮吉。震为马。初承之。故曰拯马。郑云拯承也。拯马即承阳。震健故壮吉。此与明夷六二象同。故辞同。故象传皆以顺释之。拯顺也。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言阴顺阳。以顺释拯义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焦循云。汉百官公卿表。虎贲郎注。贲读与奔同。据是奔贲古通。奔其机即贲其机。按机即几筵之几。庙中所用物。贲文饰也。艮为几。震为玄黄。故贲其机。得中。遇阴。故侮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阳遇重阴志行。故曰得愿。旧解无有知其故者。
六三。涣其躬。无悔。艮为躬。涣其躬。即行有文也。得阳应。故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巽为志。应在上。故志在外。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坎为众为群。四体艮。艮为光明。在坎上。故涣其群。承阳故元吉。艮为丘。丘陵所以设险。今去坎险而复遇山险。故曰匪夷所思。夷平也。常也。言为恒常所不料也。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遇阳故光大。按象曰光大。亦释涣为文。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吴先生曰。汗连绵字。愚按上林赋。采色皓(左水)汗。注玉石符采映耀也。涣汗益与汗同。与涣烂亦同。巽为号令。涣汗其大号。即颁布光显其号令。如风之无不届也。艮为居。五君位。故曰王居。涣王居。言工居巍焕也。五履万民之上。故光大如此也。得中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五位中正。故曰正位。五无应。然无咎者。以得中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血古文恤字。逖与惕音同通用。小畜六四。血去惕出。与此同也。诂选为远者非。应在三。坎为忧惕。王国维云。古易狄同字。山海大荒东经井竹书皆云王亥乇(左言)于有易。而楚辞天问作有狄。又简狄古今表作简遏。按汉书王商传。车无怵愁忧。师古云。狄(下心)古惕字。故虞翻注云。逖忧也。与小畜六四诂惕为忧同。是虞即以邀惕同字。上九应在三。三坎为忧惕。而上九高出卦上。去坎险即远。又不为互艮所止。与大畜上九义同。涣其光明貌。涣其恤去惕出。言光明在上。忧患自免也。句法与论语涣乎其有文章同。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坎为害。上去三远。故曰远害。
节。亨。苦节不可贞。
坎居西方。兑又居西。合为一处。故曰节。节信也。古剖竹为符。合以取信。故说文云。节竹约也。序卦云。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之用在合。故与离对文。又曰节而信之。是序卦即以节为符信也。凡卦名皆从卦象生。震为竹。而二至五正反震。两竹相合。则信成矣。而坎为信也。苦节向无通诂。虞翻命三变成离。火炎上作苦。以说苦节。而后儒多从之。诚以诂苦为甚为过。皆不安也。按周礼考工记。辨其苦良。史纪五帝纪。舜陶于河滨。器皆不苦窳。皆以苦为恶。节所以取信。苦窳则以持久。不能符合。故曰苦节不可贞。自先天象失传。节字失诂。于是苦节之义。遂亦失矣。又坎为破。兑毁折。按卦象节易苦窳。戒之所以慎始也。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初应在坎。坎为通。二遇敌。不能应四。故曰塞。知其塞不出户庭。以求通。故曰知通塞。吴先生曰。易以阳在前为塞。阴在前为通。初之不出。以九二在前。故曰知通塞。二则可出而不出。故有失时之凶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互艮为门庭。二比重阴。阳遇阴则通。通则利往。乃竟不出。是失时也。故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权也。艮为时。极中也。说文极栋也。栋居屋脊。当屋之中。故极为中。失时极。即失时之中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三失位无应。故曰不节。震为笑。震反为艮则嗟矣。离九三云。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与此象义并同也。王弼云。若辞也。语助辞也。顺二故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言其咎在己。
六四。安节亨。得位有应。上承九五。艮止为安。故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言能承上不失其道。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说文。甘美也。美甘也。而坎为美脊。故坎有美象。甘节即美节也。节而美善。方可用以取信。与下苦节为对文。五当位居中。下乘重阴。正位居体。故甘节吉。爻在外为往。往得尊位。居之不疑。故曰往有尚。虞氏强命二变应五。以释往字。岂知爻在外即曰往。泰否之大小往来可证也。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艮为居。五中位。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甘为美则苦为恶。坎为破。故曰苦节。节为信约。窳恶则不能符合。故贞凶。得位故无悔。
象曰。若节贞凶。其道穷也在上无应故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