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肖斯塔科维奇一共写了两部大提琴协奏曲,第一部完成于1959年,第二部完成于1966年。这两部作品均堪称杰作。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是题献给罗斯特罗波维奇并由其首演的 ,肖斯塔克维奇比洛斯特罗波维奇年长21岁,两人即是师生关系(罗氏曾随肖氏学配器),又是志同道合的忘年之交。他俩的合作所产生的这一协奏曲,是乃音乐世界的幸运。该曲原来计划写3个乐章,但到头来变成了4个乐章的格局。其原因是本来附于第二乐章末尾的华彩乐段大大夸张了,其长度甚至超过了终曲,因此作曲家索性将他独立为一个乐章。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快板。主部主题开门见山地由独奏大提琴呈示出来。副部主题是斯拉夫风格,但略带由怪异色调。整个乐章以马不停蹄的强劲节律一往无前的直抵终止。中间几度激越的高潮令人振奋不已。
  第二乐章为中板,三部曲式。此乐章的主题再现部分,运用大提琴独奏的泛音与钢片琴对答,恍若来自天国之音,纯净而悲切,催人落泪。喜欢流行音乐的乐迷也许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另一幕《tears in heaven 》的情景。
  第三乐章是第二乐章的自由延伸,音乐富于即兴性,是无拘无束的内心独白,表情深刻。随着华彩段速度的逐渐加快而直接闯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为流畅的快板,回旋曲式。主题素材来自格鲁吉亚民歌《素里柯》的音调,但变异为怪诞、锐利的性格,显然具有嘲讽的意味。插部主题是带乡土气息的粗野舞曲。乐章最后重现第一乐章的四音动机主题,并在掀起高潮后嘎然而止。肖氏在配器中赋予圆号以特殊角色的地位,即翻领奏以其雄浑而略显遥远的音色象征命运的召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