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须弥座?
中国古代建筑从原始穴居发展到地面上的房子后,为了防止潮湿和增加房屋的坚固性,往往把建筑造在台子上,这种台子或选择自然高地和坡地,或者人工堆筑成台。后来,除了殿、堂、宫、室设有台基外,牌楼、影壁的下面也有一层台基,称为基座,连狮子、华表、旗杆等一些小建筑也有了这样的基座。那为什么把这个基座称为“须弥座”呢?其实这个名称的由来同样和佛教有关。
须弥,原为佛经中的山名,佛教中的圣山称为须弥山,所以在印度把须弥山作为佛像的基座,意思是佛坐在圣山之上,可以显示出对佛的崇敬,所以古人借用须弥这个名称来来指称建筑物底部的基座。
须弥座的形制:须弥座除有比较标准的形式外,在它的各个部分都附有不同的石雕装饰,而且它们还有着相对固定的内容和形式。
莲瓣是在须弥座上用得最多的雕饰内容,它一般用在上下枭混的部分。枭是指凹进去的圆弧,混是指凸起来的圆弧。佛教艺术中用莲做装饰有着久远的传统,所以莲和佛教有很深的渊源。比如:高僧的袈裟上用莲花装饰称为“莲花法衣”;把佛像置于莲花之上称为“莲座”;当年慧远在东林寺建立的“白莲社”是为汉传佛教第一宗。
须弥座束腰部分的四个角上往往都有特殊的装饰,在多数清代须弥座上,四个角采用小花柱式的石雕,它的形式是上下用串珠,中间有突出的腰部组成短柱。
须弥座的上下枋部分,常用卷草纹装饰,卷草纹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用作边饰的一种传统纹样。
从雕刻的手法看,也有几种不同的雕法。大部分须弥座的边饰用的是浅浮雕的方法,花饰在枋子上露出浅浅的纹样,远望则融合在须弥座的整体形象中。近观感到很细致。也有采用高浮雕的方法,纹饰很突出,产生很强的阴影,这种边饰远看就很醒目,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使须弥座显得十分华丽,但往往破坏了基座的整体形象,失去了须弥座的敦实厚重之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