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伤人有什么表现?怎样驱除寒气?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八十九。】

“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幹,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下看,还有一个叫做“寒胜则浮”,刚才我们提过,就是“热胜则肿,寒胜则浮”。“寒胜则浮”作何而解?浮在古代通胕,浮起来的浮,浮在表面的浮在古代是一个通假字,跟哪个字相通?跟一个月子边,中间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寸,跟这个胕相通,讲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胀满虚浮之病,其实讲的就是身体胀满虚浮,这里边的浮指的是虚浮。

《黄帝内经》对于浮,后世医家的注解比较多,我在这里也要推崇的是王冰的注解,王冰注解为“寒胜则阴气结于玄府,玄府密闭,阳气内攻,故为浮”。什么意思?就是寒气一胜的话,阴气结于玄府,玄府就是汗毛孔,玄府一密闭,就是身体表面的汗毛孔闭合之后怎么样?阳气内攻,故为浮,阳气就在里边出不来了,憋住了,这就是浮,这个浮字解释的非常妙,讲的是一种病理变化,不是指的一个临床症状,其实后世好多医家,你像我刚才说的张景岳,他注解:“寒胜者,阳气不行,故为胀满浮虚之病”。(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他就是把这个浮比较简单的理解为胀满浮虚之病,其实这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而已,胀满浮虚会有这种情况。王冰认为是“阳气内攻,故为浮”,玄府密闭,阳气内攻,他解释的更加贴切,寒气把人体的表面困住了,让阳气出不来了,就郁了,郁了之后就表现为阳气内攻,阳气内攻有的时候不见的一定是胀满虚浮之病,有的时候会表现为这个人发热、高热、关节疼痛,这些其实都是阳气内攻,但是它的原因是因为寒所导致的,这就是我们在门诊上遇到的伤寒类的感冒或者是外感患者,他就是寒气伤人之后,把汗毛孔给闭住了,所以不出汗,脸憋的通红,发热发的特别高,这也是浮,这也是“寒胜则浮”,这也是一种表现。

所以治疗这种情况怎么治?用麻黄汤把他的汗毛孔一打开之后一出汗,叫做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什么意思?就是汗出了之后,热就退了,因为阳气在里边不攻了,脉静就是一开始得了伤寒之后,脉又数又浮,这里边热特别重,热退了之后脉就安静了,就恢复正常,身体就不发热了,这就是一种治疗方法。其实《黄帝内经》自始至终是阐述了我们的身体的病理生理的变化,一种自然规律,所以遇到这类的情况,我们给他发汗,就把寒气给散掉,所以说叫做“寒胜则浮”,我们反过来,祛寒的方法,就给他散寒,散寒就需要打开毛孔,把寒气排出来,就指的是什么?(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指的是相对来讲比较轻的,得病时间不长的,外感型的寒,用这种方法治,中医的这种方法叫做汗吐下的汗法,中医治病有三种方法,在上古时期是三种方法,要么发汗,要么呕吐,让他吐出来,要么腹泻,泻下去,或者小便尿出去。就是汗吐下三法。

这三法在古代,尤其是在汉朝以前应用的非常广,既然应用非常广,那个时候可能古代的医疗水平,社会条件,人民的身体素质各方面在那个时代有一些客观因素,有的患者比较弱,有的医生的水平不高,就会导致误汗、误吐、误下,就是给他吃了大量的麻黄,本身这个人不是寒证,吃了大量麻黄汤之后,出汗了,一出汗又虚了。这就误汗,还有误吐,还有误下,就会导致后面的麻烦事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张仲景他非得写《伤寒杂病论》。就是他发现好多医生不会辨证,把患者给治坏了,所以他才发愿,要写《伤寒杂病论》,“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他在办这事,他在为老百姓,为社会各阶层人的身体健康要做好服务,他是有这个心愿。我们传统文化叫发心,他有这个发心,他才写了《伤寒杂病论》这本书,他在教大家怎么去治病。遇到太阳伤寒的时候,要用麻黄汤,你要是遇到同样也是感冒,太阳病遇到中风的时候就不能用麻黄汤了,得用桂枝汤,他就这里边反复强调的类似这样的条文非常多,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要非常的感谢这些古圣先贤们的善心,没有他们的善心,这个善心的动机,我们很多中医的经典,我们现在都看不到,这就是《黄帝内经》带着我们的智慧,所以第四个就是“寒胜则浮”。(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百八十九。)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