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珍藏古籍赏鉴(三)

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等撰释音二十五卷(宋)董冲撰元大德九年(1305)建康路儒学刻明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匡高21.3厘米,宽15.3厘米。半叶十行,每行二十二字,双行小字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间有双边。宋董冲序,元云谦跋。有刻工程应登等。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唐书》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包括内帝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人纂修。记载了唐朝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佑四年(907)共二百九十年的历史。宋仁宗认为《唐书》浅陋,下诏重修。至北宋《新唐书》的问世,《唐书》始有新旧之分。《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有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王畴、宋敏求、刘羲叟等人参预编纂。《新唐书》列传部分主要由宋祁负责编写,志和表分别由范镇、吕夏卿负责编写。最后在欧阳修主持下完成,本纪十卷和赞、志、表的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等是欧阳修编写,就整个《新唐书》的纂修而言,新修唐史共用了十七年,前十年宋祁主持编修,后七年欧、宋共同“刊修”。因此《新唐书》署“欧阳修、宋祁撰”。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 (南朝宋)裴駰集解 (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 明嘉靖四至六年(1525-1527)王延喆刻本匡高20.3厘米,宽13.2厘米。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钤有“隆恩堂/图书”。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史记题评一百三十卷(明)杨慎 (明)李元阳辑明嘉靖十六年(1537)胡有恒、胡瑞刻本匡高17.4厘米,宽12.8厘米。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双行小字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单白鱼尾。唐司马贞序,宋裴駰序。有刻工陈友等。有武福鼐题记。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史记题评》一百三十卷,明杨慎、李元陽辑。书叶上眉为杨慎评语。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状元,授翰林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被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通志略五十二卷(宋)郑樵撰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陈宗夔等刻本匡高18.6厘米,宽13.3厘米。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双行小字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钤有“春秋/山房”。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通志略》是南宋郑樵所著《通志》一书中的精华部分,《通志》全书共二百卷,由纪、谱、略、世家、列传、载记等六种形式组成。其中略分为二十篇(五十二卷),称《通志二十略》,简称为《通志略》。《通志略》将历代的典章制度、学术文化进行分类,探索其演变过程。其内容部分是对正史的抄录整理;学术文化方面为前史所无或较少论及的部分,郑樵都进行了细致分类,详加论述。通志二十略分别为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谥、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灾祥、草木昆虫。其中氏族、六书、七音、都邑、草木昆虫五略,是旧史中没有收纳的部分。郑樵(1104~1162),字渔仲,自号溪西遗民,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宋代史学家、校雠学家、目录学家。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通志》初稿完成,其中《二十略》涉及诸多知识领域,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重新校正入注附音通鉴外纪四卷(宋)刘恕撰明初刻本匡高17.0厘米,宽11.5厘米。两栏,半叶十四行,行二十一字,双行小字二十一字。上下黑口,四周双边。钤有“雪苑宋氏兰/恽藏书记”“陆印/成沅”。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重新校正入注附音通鉴外纪》是宋代刘恕所撰。《通鉴外纪》的内容是补《资治通鉴》的上段之缺。《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而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以前和北宋前期的史事没有包含。刘恕以为有所缺憾,打算集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以前的史事为《通鉴前纪》,并采北宋前四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的实录和国史为《通鉴后纪》。认为《资治通鉴》配上《前纪》和《后纪》,那就首尾完整、上下贯通了。后因病早逝而宿愿未遂,仅在弥留之际,口授稚子刘羲仲,编成《通鉴外纪》。该书记载自远古伏羲氏至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事迹(前841年-438年之间),与《资治通鉴》相接。刘恕(1032-1078),字道原,宋代筠州(即今江西高安)人。少颖悟,读书过目即能成诵。其父刘涣,精研史学,刘恕亦以史学擅名。治平三年(1066),英宗下旨,命司马光自择英才编修《资治通鉴》。司马光荐刘恕同修,转著作郎。协助司马光的副主编共有三人,刘攽分修汉代,刘恕分修三国至南北朝,范祖禹分修唐代。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首一卷(宋)朱熹撰明弘治十一年(1498)书林慎独斋刻本匡高21.5厘米,宽13.3厘米。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双行小字二十二字,黑口,四周双边。李方子序,宋王栢后语,宋尹起莘序,元倪士毅等序,明黄仲昭等序。钤有“何日章购/自扶沟县”。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资治通鉴纲目》是南宋朱熹花费20余年时间,在友人和弟子的协助下完成的史学著作,生前未能正式刊行,最后一部分的修改工作是由其学生赵师渊于樊川书院续编完成,全书共59卷。《资治通鉴纲目》按照时间顺序记载史事。全书以"纲目"为体,纲仿《春秋》,目仿《左传》,创造了一种新的史书体裁--纲目体。但作者在编撰的中并没有做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裁定,从历史专业研究的角度来看,其价值有所欠缺。然而宋明以来,有许多人不断的为《通鉴纲目》附加价值,如尹起莘写了《发明》,刘友益写了《书法》,汪克宽写了《考异》,使《通鉴纲目》逐渐成为了一部统治者及社会共同推崇的热门史书。明弘治十一年(1498)书林慎独斋版的《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首一卷》其序众多,此书的热门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此书所收之序名照录于下:1.《朱子与纳斋赵氏师渊论纲目手书 》。2.李方子书《资治通鉴纲目后序》。3.宋咸淳王栢书《资治通鉴纲目后语》。4.文天祐识《资治通鉴纲目识语》。5.元至正倪士毅书《资治通鉴纲目序》。6.元至正汪克宽书《资治通鉴纲目考异序》。7.元至正徐昭文序《资治通鉴纲目考证序》。8.元泰定王幼学书《资治通鉴纲目集览叙例》。9.明永乐陈济识《资治通鉴纲目集览正误序》。10.明宣德杨士奇序《资治通鉴纲目序》。11.元天历揭傒斯《资治通鉴纲目书法序》。12.元至顺智善《资治通鉴纲目书法序》。13.宋尹起莘序《资治通鉴纲目发明序》。14.元至元刘榘序《资治通鉴纲目书法后序》。15.明宣德刘宽识《资治通鉴纲目刊梓引》。16.明弘治黄仲昭书《新刊资治通鉴纲目后序》。慎独斋——明弘治间建阳人刘洪及其后嗣的书坊名。刘洪字宏毅,亦作弘毅,号木石山人,以刻印书籍著称。叶德辉《书林清话》中:“刘洪慎独斋刻书极伙,期版本校勘之精,亦颇为藏书家所贵重。”所刻以史部为主,集部次之。增多次刊刻与《资治通鉴纲目》相关的书籍。《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首一卷》明弘治十一年(1498)书林慎独斋刻本,是慎独斋众多刻书中最早的版本。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赵府居敬堂刻本匡高20.3厘米,宽14.4厘米。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双行小字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宋乾道壬辰朱熹序例,有刻工杨惠等。钤有“人和/赵记”。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赵府居敬堂——明嘉靖间赵藩康王朱厚煜(枕易道人,?-1560)的室名。河南省图书馆藏《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本为明嘉靖三十五年赵府居敬堂所刻。

贞观政要十卷(唐)吴兢撰 (元)戈直集论明成化元年(1465)内府刻本匡高28.6厘米,宽18.7厘米。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双行小字二十字,黑口,四周双边,双对黑鱼尾。明宪宗朱见深序,元郭思贞序,元戈直序,唐吴竞序。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争议、劝谏、奏议等。吴兢(670—749),唐朝大臣,著名史学家,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吴兢居史馆任职30余年,以叙事简练、奋笔直书见称。曾认为梁、陈、齐、周、隋五代史繁杂;乃别撰《梁史》、《齐史》、《陈史》各10卷、《隋史》20卷。卒后。由其子呈上其未定稿《唐史》80余卷,被世人称为“良史”。

全史论赞八十一卷(明)项笃寿辑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项氏万卷堂刻本匡高18.3厘米,宽13.8厘米。半叶十行,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钤有“李静之印”“泰和萧敷政蒲邨氏珍藏书籍之章”。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史论赞八十一卷》明代项笃寿编辑。是书以诸史浩繁,难於寻究,特撮其《论赞》,以备观览。所摘均为正史,编次以史书朝代的先后为序。其内容为《史记》七卷,《前汉书》六卷,《后汉书》五卷,《三国志》三卷,《晋书》四卷,《宋书》、《南齐书》各三卷,《梁书》二卷,《陈书》、《魏书》各三卷,《北齐书》、《后周书》、《南史》二卷,《北史》三卷,《隋书》二卷,《唐书》七卷,《五代史》五卷,《宋史》七卷,《辽史》、《金史》、《元史》各四卷,共八十一卷。是书前有明嘉靖丙寅(1566)年康大和的“刻全史论赞序”、明嘉靖丙寅(1566)年项笃寿子项长甫“刻全史论赞引”。项笃寿收藏和刊刻图书。其藏书印有“项笃寿印”、“项氏子长”“子长”“万卷堂印 ”、“少溪主人”、“桃花村里人家”、“杏花春雨江南”、"项氏万卷堂图籍印"、"项氏少溪主人子信䈞周家藏"等。以"嘉禾项氏万卷堂"名义印行。刊刻图书有多种,有《今言》、《全史论赞》、《郑端公奏议》、《今献备遗》、《东观余论》等。如《东观余论》因其刻印的油墨和纸张均为上品,连清代的著名藏书家季锡畴亦认为是宋本。清人叶德辉称他的刻书为"明人刻书之精品"。著有《今献备遗》、《全史论赞》等。

(0)

相关推荐

  • 余国祯《劬庵类稿》

    <劬庵类稿> 早年编辑淳安古籍文献丛书>,曾以旧县志记载的书目"按图索骥".民国<遂安县志>记载,余国祯,儒洪人,为汪乔年门生,进士,四川富顺知县,有 ...

  • UC头条:《资治通鉴》: 鸿篇巨制故事多(上)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都城东京开封,一部多达294卷的大书连同该书的<目录>30卷.<考异>30卷呈献到了大宋天子神宗的手上.次年,该书主编,一位瘦骨嶙峋.已到风烛之 ...

  • 河南省珍藏古籍赏鉴(一)

    柳文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唐)柳宗元撰 (唐)刘禹锡编附录一卷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莫如士刻韩柳文本匡高18.2厘米,宽13.3厘米.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左右双边.唐刘禹锡序.钤有& ...

  • 河南省藏珍贵古籍赏鉴(二)

    乐书二百卷目录二十卷 (宋)陈旸撰 正误一卷 (宋)楼钥撰.元至正七年(1347)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明成化公文纸印本(目录.正误配清抄本),有图匡高21.5厘米,宽16.6厘米.半叶十三行,行二十一字, ...

  • 江西名师廖金精孤本拓本古籍《三僚廖金精三盘贯》

    ​ 古籍以孤本价值最稀缺,年代以宋代为稀,再考虑到名家之作为评定.推荐隨唐江西三僚堪舆名师廖金精孤本拓本.线装古籍<三僚廖金精三盘贯>分享

  • 国家级图书馆珍藏古籍《秘传配制丸散膏丹神效方》十本一套

    国家级图书馆珍藏古籍《秘传配制丸散膏丹神效方》十本一套

  • 辽宁图书馆8件珍贵古籍赏鉴,其中一件是镇馆之宝

    孔门七十二贤像不分卷 (清)焦秉贞绘 绘本 孔子此像册有图六十九幅.绘孔子及其弟子门人七十二人.其中四幅图绘双人,余者皆为单人单幅.首为孔子像,左下署题"钦天监五官焦秉贞恭绘",下 ...

  • 国家图书馆珍藏古籍欣赏(上)

    以下为国家图书馆对外公开的珍藏古籍史料的汇总,一文看够! 宋刻本 <汉官仪>此书字体端严方正,卷末有"绍兴九年三月临安府雕印"一行,是南宋早期浙本风格.古代刻印经史,正 ...

  • 【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三病区】正确扩肛,畅通无阻

    正确扩肛,畅通无阻        造口术后扩肛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常常会有朋友问:必须要扩肛吗?什么情况下需要扩肛?该如何扩肛?这些问题医护人员在出院时会告诉患者,但是很多患者和家属对扩肛依然不是很 ...

  • 古籍《三合形气断诀》欣赏

    古籍《三合形气断诀》欣赏

  • 易学古籍《三世相》

    <三世相>为预言书之一种.是指过去.现在及未来,就是所谓的前世.今生.来世.是一本古书,不知何时何人所作.流传来源有两种,一为日人山本一朗来唐之时,于城刑山麓,有伯道仙人授以"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