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卖柿子的

西安门是在1952年被烧毁的。当时是一个炸油饼的小贩住在西安门的侧房内,不小心弄翻了油锅,点着了屋内杂物,燃起熊熊大火,一座地标文物就此消失了。没有了门楼建筑,街就变得宽了,又是交通要道,所以卖水果的就自发地在此聚集起来了。摆地摊的、搭棚的、更多的是推独轮车卖货的。

  那时交通运输很不方便,北方的水果主要是柿子、苹果、山楂、梨。所以秋冬时节这几样自然成了水果主角了。过了霜降,京郊山区的柿子陆续上巿了,这里就成了柿子的海洋,一片红红火火,色彩十分艳丽。

  在老北京常见的柿子有两种,一种扁圆形,上下联络部分有一道深沟,上面分四瓣,因为外形酷似磨盘,所以称为磨盘柿子。这种柿子脆而甜,但涩得很,要把这生柿子放在热水或石灰水里泡几天,才能除去涩味,这叫漤(ln)柿子。当然家里自己吃买得少,把它和苹果放一起捂几天,或在日照光强的窗台码好晒几天,也能去涩。还有一种柿子,比磨盘柿子小一点儿,形状比较圆,俗称高桩柿子,这是品质最好的柿子,皮薄果肉甜,价格也贵一些。过往的行人都要驻足,大多数都买上几斤。买前一般还都要问问:“涩不涩啊?”小贩就大声吆喝:“大柿子咧,喝了蜜啦!涩了管换哎!”或者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您尝了再买啊!”

  入冬以后,柿子经过储存、日晒变得软了,味道甜如蜜。这样的柿子放在院子里,到了数九隆冬,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软柿子立马冻得梆梆硬,用刀劈开,一看全是冰碴儿,吃到嘴里那叫一个透心凉啊!冰碴儿在嘴里化开,蜜一样的柿子味儿就又回来了。我家就常买好多柿子,放在屋外窗台儿上冻着,要吃就拿一个洗一洗外皮儿,切开吃,比夏天的冰淇淋还好吃。到了冬天,水果摊儿上又多了一样儿柿子的加工产品——柿饼儿。柿饼儿是农民把一时卖不出去的柿子,刮去柿子皮儿,装在大笸箩里,放在场院的空地上,让太阳晒。晒个六七天以后,水气渐少,柿子颜色也变成深褐色了,手一摸,软而有弹性。再用手一个一个捏成扁圆形,但还留着底把儿,放入大缸里,经过一段时间,柿饼上就长出一层白霜,用舌头一舔,像蜜一样甜。

  水果摊儿上的火红柿子一下子又变成一片白柿饼了,我上学经过这里,常觉得水果里就柿子最神奇,天气温度一变,它连模样儿都变了。可是口感还是柿子味儿,只是更甜,更有嚼劲儿。

  柿饼还可以加工成北京人爱吃的“果子干儿”,这种小吃在市场就可以买到。像西四的“福兰斋”干果店,每到冬天就大盆制作出售。自己也可以做,买二斤柿饼,一斤杏干儿,一斤鲜藕,把藕洗干净,切成薄片,放上一锅清水,大火煮开,再把柿饼掰成小块儿放在一个大瓷盆儿里,然后把杏干儿洗净也放进来,最后用煮的滚开的藕片连汤一块儿倒入瓷盆,立马盖上盖子,放在窗外冷冻。浸泡两三天,打开盖子,红褐色的汤汁儿黏稠如粥一样。柿饼、杏干儿的香味弥漫开来,吃起来酸甜交融,藕香柿浓。这是我好多年过冬时自制的小吃零食,客人来,尝一碗,都赞不绝口,这也是我很得意的一件事儿。(何大齐)

(0)

相关推荐

  • 冬果两食

    肖复兴 一 小时候,入冬后,常吃的果子,不是现在的苹果.香蕉.梨之类.那时候,香蕉少见,苹果和梨还是有的,只是比较贵,买不起,很少吃罢了.常吃的是黑枣和柿子.这两样果子很便宜,而且经放,保存的日子久, ...

  • 这个酷热的夏,想念一碗梁实秋先生写过的北京“果子干儿”

    这个夏天有点热,一拨儿接一拨儿的热浪滚滚而来,仿佛整个城市都笼罩在躁动的情绪之中. 天热了,就茶饭不思,看着平时喜欢的无肉不欢的肉食,却再也找不到平时香甜的感觉.不知为何,突然就想起了在北京吃的那碗冰 ...

  • 入冬后,遇到此水果别手软,买它30斤,晒干囤起来,冬天吃特方便【一点资讯】

    导语:入冬后,遇到此水果别手软,买它30斤,晒干囤起来,冬天吃特方便! 入冬以后,市场上有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正大量上市,这种水果就是柿子.柿子不仅好吃,寓意也特别好,寓意:"事事如意,万 ...

  • 老北京风景:卖冰棍

    北京的夏天就是一个字:热.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能吃上根冰棍,那真是孩子们最惬意的事儿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冰棍儿只能从街头推车的小贩处买.这种推车卖冰棍的以老人和小孩儿居多,他们 ...

  • 老北京风景:卖烤白薯

    现在街头上偶尔可以见到卖烤白薯的,他们推着三轮车或自行车,后车架子上拴一个大汽油桶,上边摆着一圈儿烤熟的小白薯,卖的时候小贩用秤约分量,按斤两收费.可是在我小的时候,卖烤白薯都是有固定摊位的.在我家门 ...

  • 老北京风景:卖西瓜

    老北京一年最热的时段,是在小暑与处暑之间,高温.潮湿.闷热,真是没处躲没地儿藏.这就是人们常挂在嘴上的说法"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怎么能凉快点儿?除了手摇大蒲扇体外生风,再就是吃块 ...

  • 老北京风景:卖鸡蛋

    七十年前,西安门北边的西皇城根开辟成了菜市场,南北方向的一条街两侧全是卖各种生活用品的摊位.鸡鸭鱼肉.青菜水果.米面杂粮.油盐酱醋.各种调料.锅碗瓢盆.笤帚簸箕,凡是老百姓过日子的必需品,是应有尽有. ...

  • 老北京风景:卖胡琴

    北京是京剧的故乡.在清朝乾隆年间,有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他们与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又吸收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成了京剧,逐渐成为在全国最受欢迎的剧种.因为它的唱腔以" ...

  • 老北京风景:卖羊头肉

    从立秋到初春时节,在老北京的街巷中常常听到"哎--羊头肉喂!"的吆喝声.这是卖风味小吃白水煮羊头肉的来了.只见小贩身背椭圆形木笼,上面搭着案板,因为卖的是熟食,他们都是衣帽鞋袜干净 ...

  • 老北京风景:照相

    摄影技术是西方人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的.在这之前,人要想留下身影容貌,只能求助画师,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中国历史留下的肖像很少,能画得如本人真貌的就更少了.清代末期,照相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在广州. ...

  • 老北京风景:放话匣子的

    我小时候,胡同里时有来"放话匣子的".这个人背上背个大喇叭,前面包袱里是个方形的大盒子,这就是木制的"话匣子",他手上还提一个小包,里面是胶木唱片儿.有人招呼的 ...

  • 老北京风景:端午节吃粽子

      包粽子 卖粽子 我出生在北京,小时候端午节是家家要自己动手包粽子的.我家是个大家庭,人口多,每到端午节前一两天,妈妈就去买上好的糯米,再到菜市场买芦苇叶子.小枣儿. 粽子叶在南方是用竹叶,北方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