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揭晓!共同见证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诞生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于2021年4月13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所所长陈星灿出席会议。会议由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主持。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宣布,经过终评展示汇报、评委评议与投票,“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如下(以时代早晚为序):
发布会现场
会议现场
颁奖合影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
发掘单位: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用火遗存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之一,这些遗存与散落在周边的遗物一起,为揭示旧石器时代晚期穴居人群的行为和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材料。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
发掘单位: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遗址出土器物有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400多件。骨器100多件,器形有镞、鹿角锥、鳔、凿、针、匙、珠、笄、哨等。另有用大型牡蛎壳加工磨制的贝器(耜、铲、刀、勺等)60多件,在浙江考古史上首次出土,功能应与河姆渡文化的骨耜相近。
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也是浙江和长三角地区首个贝丘遗址,为研究全新世早中期中国沿海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供独特案例,为今后探索发现中国沿海8000年前乃至更早的遗址指明了方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与全新世海洋环境变迁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发掘单位: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分析,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经勘探确认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左右,南北宽约780米左右,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期阶段3重大型环壕、大型建筑基址、中心居址、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版筑的大型夯土地基、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夯土祭坛、房址、灰坑、人祭坑及兽骨坑等遗迹。特别是墓葬区内发现的夯土祭台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首次发现,有利于开展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周边区域在祭坛文化以至高层礼仪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
发掘单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周口市文物考古所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
发掘单位: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徐阳墓地的主体遗存无论从时间、地域、规模、习俗等都可以与春秋时期活跃在这一区域的陆浑戎形成唯一对应关系。因此徐阳墓地应为陆浑戎贵族墓地,车马坑应为陆浑戎国君或高级贵族墓的陪葬。徐阳墓地的发现证实了文献所载“戎人内迁伊洛”的历史事件,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文化交流与互动的重要资料。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
发掘单位: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ZSEM26:149 木俑
墓地出土的木俑是青藏高原的首次发现,其形制特征与新疆吐鲁番一带墓葬出土的木俑形制相同。带柄铜镜的形制特征亦与新疆伊犁一带墓地出土的铜镜类似。三座墓中出土了6件金、银面饰,其形制与临近的曲踏墓地、古如甲墓地,以及印度西北部的马拉里墓地、尼泊尔北部的桑宗墓地出土的金、银面饰形制相同或相近。这类金、银面具发现数量稀少,集中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南、北两麓,其年代从公元前300年延续至公元500年。随葬的陶器可分为冥器、实用器两类,在桑达隆果墓葬中随葬的陶器,还时常在器壁或器底凿有规则的圆形小孔,有明显毁器习俗。
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发掘单位:
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土山二号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墓室为砖石结构,整个墓葬大规模使用石料、木料和土方,初步研究判断石料来源于多处采石场。各墓室按照功能区分放置不同的陪葬品。出土陶器中有大量仿漆木器陶器,其中抽屉形方盒为国内首次发现。玉石器包括玉衣、玉席、棺璧、枕等殓葬玉器,成组的耳杯、盘、案、勺等祭祀器物是二号墓的显著特点。在东回廊棺内发现有金叶、珍珠等步摇饰件,这就将步摇的出现提前到东汉。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发掘单位: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焦村M25墓室
第一土雕建筑南面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发掘单位:
银印章(外甥阿柴王之印)
金容器及装饰品
其中印章的出土是此次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根据印章释读可知,墓主人外甥阿柴王,这是吐蕃时期吐谷浑与吐蕃的政治联姻而形成的甥舅关系。根据墓葬的树木年轮,该墓葬的年代为吐蕃赤德祖赞(704~755年)在位时期,与敦煌文献记载相吻合。
吉林省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
发掘单位: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东夏国铜印出土场景及照片
磨盘村山城,原名城子山山城。根据城内采集到的“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等带文字遗物,学界普遍认为该城应为东夏国时期城址。2013年至202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8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累计发掘面积6405平方米,共清理城门3座,角楼1座,解剖墙体6段,发掘院落、大型建筑基址、小型房址、排水沟渠、灰坑等遗迹近80个,出土各类遗物5000余件。
中区建筑群密集础石型建筑(东夏)
遗址中区建筑群有至少11座形制相同的大型建筑,其中4号建筑基址地表可见近50厘米的炭化粮食堆积,2号建筑基址出土一方铜印,正面边框内阳刻“监支纳印”,钮右侧刻“天泰四年五月造”。结合印章官职、建筑特点和炭化粮食层的发现,推测中区建筑群应为东夏国时期重要的官方仓储机构所在。
(遗址图片由中国文物报社提供)
整理:荼荼
审核: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