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文遗,揭秘麦收、打场、垛草、晒庄稼的木杈是咋做的?
麦收时节,你还记得杈麦子堆、装车、打场、垛草的那把木杈吗?
木杈是北方农村地区最古老的最常用的一种农具,包括杈齿、杈把两个部分。
木杈的制作之所以是文化遗产,是因为木杈几乎是纯天然的制作工艺。
首先是选料,制作木杈用的树木,我们这里称为“蜡条”,因为这种树像蜡烛一样,一般下面一个笔直的枝干,树头是几根直立的树枝。
制作木杈就要选好树苗,然后待树头形成后进行修剪,只保留中间和对称的两边,也就是三根。当然,也有四根的木杈。
东北地区一般用的都是用桑木.所以,东北人也管木杈叫“桑杈”,从幼苗开始修剪,保持叉的形状。
一般情况下,待树长至7、8尺高,粗细约3、4公分时,人们便把它砍下,一捆捆运回家,先是剔除无用的枝丫,削掉多余的树头,只留顶稍三枝或四枝。
制作“杈齿”是个技术活。
先将选好的蜡条枝(或桑木)过火,用文火煨软后在炉火熏烤,校正不直的各部位,然后把三个梢取直,弯制、控制火候和过火时间,使其达到所需弯度;
再对齿间进行削切,加工成所需形状。
塑型需要时间的修炼,一般是用火烤到合适的弯度,再在固定的压槽稳定形状。
经过晾晒,使其干燥后形状稳定,整个过程不使用任何粘合剂和胶水。
货卖一张皮。最后一步就是打磨剖光。
为了防止虫蛀,保持一个好的卖相,制作匠人还会在木杈外表涂一层清油。
木杈的发明和制作虽然简单纯朴,但它是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象征之一。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铁叉越来越多的替代了木杈。
木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对人类的贡献也将永远的留在历史的功劳上。
在偏远的山区虽然还有一些手工劳作者还有使用木杈的,但愿木杈的制作工艺不要失传。
毕竟它见证了我们每一个农村孩子的美好童年,见证了每一次收获的喜悦。
文/金沐易经 微信ID:jinmufengshui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