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农村,在歌唱道路上吃尽苦头,春晚独唱《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轰动全国……
“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提到2020年火遍全网的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当有一席之地。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王琪 -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视频:王琪《可可托海的牧羊人》(2021春晚)
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王琪 - 202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1986年,王琪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的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姐姐。
村子很小,只有不到100户人家。村子也很穷,大家都是靠种地为生。王琪七八岁时就开始帮爸妈种玉米了——具体地说,是帮忙撒玉米种子。
这种地方,非常淳朴,淳朴到与“音乐和梦想”这样的词汇搭配在一起,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别说村子里,就连镇上,连个搞音乐培训的地方都没有。
他生活中,唯一与音乐有关的,可能就是他的父亲,曾经在生产队开会之前,负责唱东北大鼓书。
不过,正规的艺校肯定还是上不起的。
最后,王琪去了一所“什么都没有”的民办培训学校,没学历证书,没有专业,老师声乐、形体、舞蹈什么都教。
很多同学对这所学校嗤之以鼻,但王琪却心怀感激,他终于走出了他所生长的那座小山村,也终于开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2004年,毕了业的王琪揣着几百块钱,满怀信心地开始闯荡北京。
他的学长给他介绍了酒吧唱歌的活儿,结果,第一次唱的时候,王琪就唱砸了,他不是不会唱歌,可是从来没跟过乐队,看着乐队大哥们那些毫无表情的脸,他马上就慌了。
带来的几百块几天就花光了,还好有个老乡给他介绍了个舞蹈队——这时,小破艺校不分专业——啥都教啥都学——的优势终于凸显了出来,他有了安身之所。
不过这毕竟也不是长久之计。
几个月之后,王琪还是回去继续唱歌,这次能跟上乐队了——在搞舞蹈队的时候,他跟乐队大哥们混熟了,发现他们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他终于开始挣钱了,一天跑三个场子,能赚两百多块。
王琪骄傲地给家里打电话:“这比当厨师挣得多吧!”
2005年,王琪写了自己的第一首歌。
写完之后,坐火车跑到河南郑州的一个录音棚,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斥巨资1200让人编了曲,做了伴奏,录了CD,志得意满地回到北京,觉得自己马上要火了。
回到酒吧之后,他开始唱自己的歌,一心希望听众们能发现歌厅里的天降巨星。
只唱了一天,老板就叫住他,委婉地说:“你唱原来的歌就挺好”。
王琪被打击得够呛——不光心灵受打击,钱包受的打击更大。
他那时不知道的是,未来十几年,他在音乐道路上,面临的全部都是打击。
在北京混了不堪回首的两年多,王琪终于决定拍拍屁股离开,然后到祖国各地都转了一圈,足迹遍布了每一个省份。
这听起来实在过于浪漫,但他并不是为了大家想象中的,为了追寻梦想的流浪歌手。
他到处走,只是为了唱歌赚钱——从北京混出来再到别的地方去,价位到底要高那么一点点。
2009年,他到了新疆的乌鲁木齐。然后决定,不走了。
这一住,就是10年。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决定,不再演出了。
他无法想象自己到了三四十岁,还在酒吧里做驻唱歌手的样子——对着一群醉醺醺的人努力唱着歌,而他们在听,或者根本没在听他的声音。
他决定开始踏踏实实地生活,找了个文化传媒公司,开始当一个最普通的打工人。
那时,他策划、调音师、灯光师……什么活儿都干。
一个月的工资,3500。
这个钱,只能说是勉强糊口。
他只能周末时去做婚礼主持,一做做了好几年。
好在,就在他一无所有、一无是处,被打磨的梦想全部没有的那些年,他在山西遇到了他的妻子——国家二级的二胡演奏员,一个漂亮的西安姑娘。
俩人在新疆结了婚,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过着平淡而幸福的小日子。
他还在写歌,但大多数都卖给了别人——他需要养家糊口,他和妻子的收入,也仅仅够支撑吃穿用度和房贷。
他卖的价格总是很便宜,有时可能还卖不出去。
2017年,一个东北歌手请他写一首歌,他写得很用心。想起父亲曾经愤愤地说过:“你看你们年轻人搞音乐,把东北的这点民间东西都弄没了。”
他笔下的这首歌,就带上了东北小调的色彩。
然而歌手对这首歌的评价只有一句话:“兄弟,你这不是歌啊。”
没了下文之后,他自己把这首歌儿唱了,往网上一传,然后继续上班,还房贷,赚奶粉钱。
这首歌,就是后来火遍全国的、被无数二人转演员唱过的——《情人迷》。
半年之后,也就是2018年过年的时候,他接到了无数八百年不联系的老同学、老朋友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告诉他:我在街上听到你的歌了!
他终于火了。
无数北京的经纪人也辗转给他打电话,发私信,他终于有了商演。
他知道,自己终于红了。
从2004年艺校毕业到终于火起来,他用了13年多。
而在这13年之中,从来没有人说过,他的歌儿好听。
情人迷 王琪 - 情人迷
站着等你三千年 王琪 - 站着等你三千年
万爱千恩 王琪 - 万爱千恩
送亲 王琪 - 送亲
就这样一个平凡的简单的小人物,他出身于农村、住在城市,走过全国所有省份,认识很多不同民族的朋友,搞过艺术、打过工,是儿子,也是父亲。
他用了自己十几年的努力,诉说着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依托着互联网的传播力量,从平凡的草根,一步一步走到了春晚的台前。
然后,在一个夜晚,用他质朴的歌声,串起了很多普通人,共通的情感。
也正是这首歌,让电视机屏幕前的全家人安静坐下,听完一首朴实而优美的旋律;让儿女突然间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父母,也有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在某一个瞬间,让平日被无数小屏幕割裂出的信息鸿沟,得以弥合;也让总是抱怨无法互相理解的家人,可以共情。
更让很多人——无论贫富、无论老少、无论民族——在某一个春节,有了温馨的、共同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