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领导5杯水?是粗心大意还是工资太低?
在知乎上有个高赞的回答,即“面试官问:6个领导5杯水,怎么分?”
这个问题迅速登上热搜,很多人参与讨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千多个回答,大家的主要观点如下:
(1)将问题转移给领导:将五杯水放在领导中间,让领导自己选择。
(2)抖机灵:说现在是疫情期间,换成瓶装水更安全,然后将水撤回去,换成六瓶瓶装水。
(3)将水当成奖励:发言好的领导可以有水喝。
(4)把水放旁边:谁渴就自己拿。
(5)匆忙弥补:重新上1杯水给新领导。
6个领导5杯水问题
答案很多,都是针对“少1杯水”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但这些回答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即“为什么会少1杯水”。
有人会说:“因为原计划是5位领导出席,现在来了6位领导,所以少1杯水很正常啊。”
正常吗?对于普通的组织者来说,这可能是正常现象,但是对于优秀的组织者来说,这是一种无法饶恕的错误,先来看个故事。
一个粗心大意的室友
老T是大学时隔壁的室友,在学校的时候,他是出了名的粗心。
有一次上通信原理的课程,结果他带了高频的课本进了电磁场理论的讲堂,老师点名的时候他还冒冒失失地质问老师为什么高频课上没有点他的名字,最后搞清楚情况后他狼狈地逃离讲堂。
这件事让他“名声大振”,我对他说:“老T,你太牛了,简直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流派。”
“什么流派?”
“混乱暴击流,即如何通过一节课同时得罪三个教授。”
“有这么严重?”
“就这么严重!”
这样一个粗心到极点的人,毕业后非常幸运地进了某知名互联网企业,我当时还感慨他是幸运之神的私生子。
后来我进了华为,与他再次重复是在四年后的上海,当时他已经是该公司某个营销部门的主管,当时正好他们联合华为与运营商的某个部门举行交流,运营商客户原计划来4个人,华为则有5个人参与交流。
在交流前,他们准备交流的材料要用铜版纸打印并塑封好,做成精美的杂志形式,这样的文档制作时间长、成本高。
第二天交流的时候,我作为华为一员临时参与,运营商客户来的不是4个人,而是6个人。这样双方参加的人员一下子临时增加了3个人。结果老T非常从容地给每个与会者都准备了交流的文档,那次会议交流的很成功。
会后我特意问了这个细节:“老T,你怎么知道要多准备3本文档的?”
“事实上,即使再多来3个人,都有准备好的文档。”
“啊?你多做了这么多的备份文档?难道不怕浪费吗?”
“不会浪费的,多出来的文档如果这次会上用不到,下次去客户拜访时,可以赠送给没有参会的客户。”
“厉害啊,你的'混乱暴击流’可以改为'细节暴击流’了。”
“都是钱逼出来的。”
“啥意思?”
“我现在的收入在同学中算是比较高的,而且在上海买了房子,房贷压力很大,由不得我放飞自我,我必须如履薄冰、全力以赴地完成工作。”
所谓粗心,其实是不在乎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粗心到极点的莽撞小伙变为心细如发、思维缜密的职场精英?
一个人工作中是否出现错误,是由责任心决定的,而推动责任心的源头是工作的压力和你对这个工作的在乎程度。
如果你在乎这个工作,每个细节都会考虑得非常清楚,绝不会出现“6个领导5杯水”的情况。
如果你不在乎这个工作,工作就是一个工具而已,至于使用这个工具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你并不在乎,因为这个失误的成本很低,可能仅仅是“大不了辞职呗”。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将“给多少钱办多少事”、“能有啥问题,反正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挂在嘴边的人,往往并没有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回事,最主要的原因就两个:
(1)钱没给够:如果同行人员的工资是月薪1万元,并且他的月薪也是这个数字的范围内,那么他的离职成本就很低,责任意识不会太强,但如果他的月薪是3万元甚至是5万元,那么他就绝不会掉以轻心,因为他离开这个公司后,很难再找到这样的高薪。
(2)预期不足:如果他在这个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有限,那么也很容易产生“过一天是一天”的想法,但是如果年底有机会加薪或者提升到某个级别,那么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将工作做得更加完美。
没有动力,就没有强劲的责任感
所以,出现“6个领导5杯水”的问题,不要先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作为领导:你不用急着去惩罚员工,而是想想他为什么总是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他对这个工作不在乎?还是他的个人能力不足?是应该换个人还是应该调整激励措施?
作为员工:你对比一下同行、同学的收入和压力,找到自己的位置,看看有多长时间没有做一次职业规划了,或许你会发现自己“总是犯这些低级错误”的源头在哪里,是收入低了还是待在这个公司没前途了?
一句话总结
“6个领导5杯水”的问题核心不在于“少1杯水”,而在于“为什么少1杯水”,在问题表象下面,总是隐藏着真正的答案,只要再深入一步,就能轻轻推开这个答案的大门。
(请关注镭师兄,职场优势强化师,华为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