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书朋:扎根乡村教育,致力物理课改 (十)
02.课改在路上——回归,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莱州市玉皇中学 潘书朋
创新教育关键词:做中学
课改策略5:课后作业尝试解决机械化、单一化的弊端
物理作业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加强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注意控制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中的问题,通过评语或面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4]目前笔者尝试了以“做中学”和“物理日记”的方式,尝试解决课后作业单一化的弊端。
个性化作业1:让孩子们在小制作中感悟物理之美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物理课本中,其中有这样一个栏目,那就是“做中学”,关于“做中学”,课本中给出了这样的阐释:提供动手动脑的学习机会,学习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目前我的家庭作业布置尝试采取“零作业”的模式,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些物理小制作,孩子们在“做中学”中也深深感受到了物理之美,以下是孩子们最近一段时间部分小制作的成果:
小制作1:制作简易弦琴
小制作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
小制作3:制作万花筒
小制作4:制作模拟照相机
小制作5:自制鸡尾饮料
小制作6:自制纸风车
下面再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学生进行的小制作展示——“抛石机”
教学反思:目前很多孩子所欠缺的就是动手能力,学习物理必须要多动手,多思考,而不仅仅是做几道物理习题,那只会是“纸上谈兵”。另外,通过自己亲手进行小制作,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在制作成功的那一刻,孩子是非常兴奋的。那种成就感与幸福感,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体会。
个性化作业2:物理日记让作业更有创新性
物理日记是为了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在思维碰撞理解深化知识,最终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随身带一个小本和笔,用物理日记的方式随时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和瞬间的灵感。物理日记,让我们在教学之外,又找到了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且看一个孩子以“风筝”为话题写的物理日记的部分摘录:
“今天物理课学完轮轴之后,我想到了放风筝的线轴,根据轮轴的公式F1R=F2r,那么R和r就是动力臂和阻力臂即圆的半径(R是大圆半径,r是小圆半径),所以因为R>r,F1R=F2r,那么F1<F2,所以是个省力杠杆,动力比阻力小。”
“但后来想到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起初粗略想了想是不是因为动力比阻力大,后来忽然想到了老师之前讲过的流体压强,所以我想被放飞的风筝牵着跑是因为上空的空气流速比地面的大,所以风筝被“吸”到天上去从而飞了起来,因为变高流速变快,所以风筝越“吸”越高,所以人会感受到一种力向天上拉着,越高的地方空气流速越快,所以风筝被拉得越来越高。”
陶行知先生曾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要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仔细研读这些经典的语言,我们深有感触,也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教学反思:其实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总为学生有时作业抄袭而内心纠结。可是试想一下为何我们的学生会热衷与照抄作业,难道他们喜欢白白浪费自己的课余时间吗?其实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生活即教育。让自己的学生随身携带一个小本,随时观察与记录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一点其实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质疑反思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未完待续)
个人简历: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专题工作坊主持人,烟台市初中物理学科德育专家。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作讲座多次。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