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一天天沦陷
生活的神秘和庸常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一边努力前行又一边迷茫徘徊,有时候我们满怀期待和信心,有时候我们又不免陷入深深的绝望而无法自拔,真的不明白生活是要奖赏我们万死不悔努力前行,还是要惩罚我们执迷不悟无法自拔,生而为人终难免苦弱无助,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开始我们就开始生活的朝圣与修行,在五味杂陈的生活中且行且悟,始终坚信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会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在生活的全面脸色之下,我不是悲观的宿命论者,也不是不可一世鼓吹人定胜天者,我只是天地间一个孤独的流浪者。
读书上学的时候我们害怕和别人不一样,成年的时候我们害怕和别人一样,上学的时候我们随时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分数的驱使下我们被分成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和差学生,无论属于哪一种都心安理得自得其乐,因为明确的界限让我们时时体会到竞争的充实,好学生以分数骄傲,差学生以分数之外的东西骄傲,总之我们都在一条约定俗成的路上快乐地浪费青春,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不由自主地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反正觉得别人是这样所以自己也应该这样,那时候我们的哀愁透着青春期的浅薄与无知,常常泛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或者为一个不理想的分数而烦恼,或者为同学的一句话而伤心,或者打架了喊家长,或者老师把某人的情书公之于众......。大家都差不多的在青春期里躁动过、愚蠢过、哭过、笑过,那段时间我们到底是单纯幸福的,你的生活有人真正的关心,无论老师同学还是父母朋友,即使青春叛逆的我们没有少给他们制造麻烦,心里也得意那些不离不弃温暖我们前行的点滴,我们努力学习只为父母的那句“你好好读书,我们再苦再难也是值得的”,我们努力学习只为老师真诚的表扬,同学由衷的羡慕,分数让努力结出果实,我们用果实慰藉温暖我们的人,单纯而简单的目标似乎只要努力就能找到结果去证明,证明自己的尊严与价值,满足与幸福那么易于得到。当然,我们也并不总是让他们在对成绩的期望上如愿以偿,我们时不时的瞎胡闹立刻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那些焦急和宽慰,那些打骂和谆谆教诲现在回想起来莫名的激动和幸福,感谢他们的教训和教育让我们的青春年少回味无穷。现如今成年了,工作需要我们努力付出,家庭需要我们细心经营,父母需要我们去关心爱护,我们尽力小心翼翼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了,朋友越来越少了,我们各种迎来送往越来越多了,莫名的孤独越来越多了,所有喜怒哀乐的情绪都隐藏克制成淡漠,别人觉得开心的不那么开心,别人觉得愤怒的不那么愤怒,别人觉得伤心难过的也可以忍受,好像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可以作为盔甲保护自己,隐忍成了一种不自觉的习惯,是不是别人所讽刺的30岁的人活得像80岁。 记得刚毕业那会儿在人群中用尽全力呐喊,横冲直撞头破血流想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向别人宣誓尊严的主权,但似乎没有人能够听见,偶尔的传来刺耳的回音“神经病”,自己逐渐淹没在茫茫人海,碌碌无为成为生活的常态,年少时那种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的豪情很少再出现了,身边的人一再告诉你要现实点,不要被理想主义的毒鸡汤摧残,我们一天天的变成了佛系青年,沉沦在得过且过的恶性循环里,偶尔像鲁迅笔下的阿Q那样骂两句聊以自慰。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几乎无事的悲剧》中写道:“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当年毕业的时候宿舍同学们都豪情万丈地说希望我们有一天大家开着宝马车相撞,然后下车开骂发现是老同学,而不是每天家长里短生活焦头烂额在菜市场为几毛钱的鸡蛋和人家争得面红耳赤,大打出手。呜呼哀哉!可悲可笑可叹!泯然众人矣!终究逃不过悲剧者的宿命已然成为了那种自己曾经鄙视的一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