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历代游戏机介绍

教你白天学不到的知识

考试周结束了,暑假也来临了,是时候浪一波了。要说在炎炎夏日,窝家里躺在沙发上吹着空调还能开开心心地打游戏,那厨师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玩自己的3DSL了,不仅小巧方便,关键游戏还好玩儿。其实想想这么多年任天堂确实给玩家带来了很多欢乐,其出品的各种游戏和游戏机也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今天就在这里简单回顾一下任天堂的历代游戏机。

1.COLOR TV GAME 

这是任天堂在1977年与三菱合作推出的电视游戏平台,是非常原始的家用游戏机,甚至还没有卡带设计,但在当时还是为任天堂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2.GAME & WATCH

这款是任天堂公司1980年推出的便携式掌上游戏机,它是掌上游戏设备的雏形,在当时堪称颠覆性的创新产品,该产品只有一两个按键,采用黑白液晶屏幕,画面为固定的单帧切换,配合一个小游戏,让整个游戏机只有手掌大小,是名副其实的“掌中宝”。游戏的所有操作包容在一两个按键中,非常容易上手。这款游戏机的另外一个特色是一部主机只配备一款特定的游戏。

3.红白机

在经历了Color TV Game 与 Game & Watch 两款电子娱乐产品的试水成功后,彼时的任天堂社长山内溥敏锐的觉察到电子游戏将是未来玩具的发展方向,于是加大投资与研发力度。同年7月,红白机横空出世,从此任天堂走向了封神之路。

说起红白机真的是满满的情怀。其实红白机的正经名字叫做Family Computer(FC),这部传奇性的游戏机从1983年第一次发售直至2003年才宣布停产,共出货6291万台,其中日本地区 1935 万台。对于一个人口两亿的国家来说,基本上有 30% 以上的人玩过红白机。1987 年超级玛丽在红白机上推出,在美国市场大获成功,截止到 1990 年红白机在美国的总销量是 2759 万台,占据了美国 90% 的市场。随着红白机的火爆,中国国内的小霸王等仿制机型也遍地开花,成就了80后们的童年。可以说,靠着红白机,任天堂牢牢占据着游戏主机的主宰地位。

4.Game boy

在家用主机市场一片繁荣之时,任天堂也继续发力,在1989年推出了GameBoy,成为掌上游戏机的标杆,全球狂销1.2亿台,甚至对AA电池的销售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GB拥有三个改版机型,分别是小尺寸的GBP,加入背光功能的GBL,以及彩色的GBC,此外GB还使用可以随时更换的游戏卡带存储游戏,并可以通过通信电缆与其他的Game Boy通信,进行联机对战。

5.Super Famicom(SFC)

1990年,任天堂发售了第二代家用游戏主机,超级任天堂。超级任天堂与前代红白机最大的不同是,超级任天堂采用了16位的CPU核心,使其性能更加强劲,游戏容量随之增大,游戏内可以包含的元素与画面也大大提升。不仅如此,超级任天堂还首次在手柄中加入了肩键以及右侧的X、Y键,奠定了此后手柄的布局方式。

6.VirtualBoy

1995年,任天堂发布了VirtualBoy,一款完全不同于以往家用游戏机的产品,使用头戴取代电视,希望带给玩家“虚拟现实”的游戏体验。然而,VirtualBoy的黑红画面、2D图像,并没有带给玩家预想的游戏效果。并且此时索尼在1994年发推出了之后长期霸占天下的 PlayStation,让任天堂在32位游戏机大战中惨败,此后公司一度遭遇巨大困境。当然这是后话了。

7.Nintendo 64(N64)

VirtualBoy的失败让任天堂快速推出了第三世代家用游戏主机,Nintendo64,作为真正的32位家用游戏机竞争者。事实上,Nintendo64采用了64-Bit处理器,性能上实际要比同期的索尼PS和世嘉土星更强。然而,彼时电子游戏已经进入多媒体时代,光盘已经成为较为普及的游戏介质,但任天堂还是坚持选择了卡带来储存游戏,这使得N64无法容纳大容量的CG动画,不能展示艳丽的画面效果。而在这次N64与索尼PS1的战争关键转折点便是之前每一作都发行在任天堂主机上的《最终幻想VII》转投了索尼,这直接导致了N64的失败,即便拥有《马里奥卡丁车》、《007黄金眼》等名作,也无法撼动索尼的地位。

8.GameBoyColor

虽然任天堂在90年代与索尼的竞争中已经逐渐失去家用游戏机第一的宝座,但掌机领域仍是非常强势,陆续推出了几款GameBoy升级机型之后,任天堂在1998年推出了GameBoyColor,其最大特点在于相对原版Game Boy使用了彩色屏幕。

9.Nintendo GameCube(NGC)

NGC是任天堂首次采用光盘作为游戏媒介的主机,这一举措可以说是对于N64失败的一次亡羊补牢,最终收获了多数第三方厂商的称赞。另一方面,一向重视软件大过硬件的任天堂这次依然我行我素的将NGC打造成了一台硬件配置较低的主机。这一举措一方面凭借较低的硬件成本为任天堂带来了更加客观的利润,但从长远的眼光看,由于机能的不足以及对于网络化游戏趋势的错误判断,在玩家对于画面与社交要求越来越高的新世纪,NGC也逐渐显现除了颓势。

10.Game Boy Advance(GBA)

作为GameBoy的真正升级版,GameBoyAdvance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于2001年正式推出。相较于前一代的GBC掌机,GBA最直观的提升是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外形设计,此外得益于首发大作《口袋妖怪:红宝石/蓝宝石》的加持,GBA的销量更是一骑绝尘,直至2010年GBA全球销量已经达到了恐怖的8000万之巨。任天堂后续又推出了GBA SP、GBM等强化改进机种,GBA的成功使得任天堂有效地挽回了此前N64带来的损失,此后基本上形成了家用机索尼、掌机任天堂的局面。

11.Nintendo DS(NDS)

在GBA发售的三年后,也就是2004年,任天堂发售了他们的第三代便携掌上游戏机,Nintendo DS。这次任天堂开创性的将触控这一操作方式与掌机结合。NDS配备了上下两块屏幕,而下方的那块26万色的触控屏则是NDS的最大卖点。自此,玩家们玩游戏的方式不在仅限于指尖与按钮的互动,触控与语音的操作方式所带来的新奇体验更是俘获了一大票玩家。认识到网络与社交这一大趋势的任天堂还在NDS上加入了网络通信与无线通信两种联机方式,大大提升了这台掌机的社交性,集合了这一切新奇功能的NDS,成功就变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款掌机全球销量达到了1.5亿部以上,超越PS2成为世界最快达成一亿销售量的主机。

12.WII

在NDS技术革新中尝到甜头的任天堂将眼光聚焦到已经焦头烂额的主机领域,经过5年的沉淀与酝酿。在2006年,任天堂发布了旗下的新一代家用主机——WII。WII与任天堂历代的主机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次,任天堂将体感操控技术应用于WII上,强调“老少皆宜”的游戏概念,名称中的“ii”不仅象征着独特设计的控制器,也描绘了一副朋友家人一起同乐的景象。得益于与传统游戏主机大不相同的设计理念,WII在发售的两年后将任天堂推到了名利双收的巅峰,彼时的股票市值高达880亿美元之巨,是同期索尼的四倍之多。

13.Nintendo 3DS(3DS)

自NDS通过革新交互方式实现大卖的方式成功后,任天堂就一门心思的走上了这条道路。2011年,任天堂发售了NDS的下一代便携掌上游戏机,Nintendo 3DS。3DS乘上当时3D化的风潮,率先将3D与游戏相结合,通过视差障壁技术实现了裸眼3D效果。从此,游戏不再局限在二维平面,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们开始再三维空间内继续着他们的冒险。裸眼3D这又一开创性的技术为任天堂带来了极大的成功,3DS不仅收获了来自各界媒体的赞扬,销量更是达到了近6000万台,可谓是名利双收。

14.WII U

凭借NDS与WII获得巨大成功的任天堂在2012年发售了他们的第六代家用主机。有了前车之鉴的任天堂想当然的再一次“革新”了游戏的操纵方式,新加入的GAMEpad看似一款大型掌机实则却是WII U的游戏控制器。然而,NDS的触控操控加上WII的体感交互并不能为WII U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最后的结果就是休闲玩家们不愿意花钱在这款没什么太大创新的机器上。核心玩家更是不愿意为这台机能平平、操控别扭的机器买账。再加上性能不足、第三方支持有限,它的销量非常惨淡。

15.Nintendo Switch

NS,全名Nintendo Switch,是任天堂游戏公司于2017年3月首发的旗舰产品,主机采用家用机掌机一体化设计。新机不锁区,支持1920*1080电视输出和1280*720掌上输出。这款机型自三月份发售以来席卷了全球游戏市场,日本市场更是经历了大规模的缺货。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25日,Nintendo Switch在日本已经售出了100万台。势头相当迅猛。

以上差不多就是任天堂的历代游戏机的全部了,还有一些比较小众或者改动很小的版本,我觉得没有说的必要所以也就没有提及。其实从任天堂这些产品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对游戏机领域的概况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一窥任天堂这家“百年老店”的发展轨迹,就我个人而言,任天堂和索尼都是非常优秀的游戏厂商,尽管他们冤家路窄竞争多年,但这种相爱相杀对于玩家来说也是件好事,我们能玩上更先进有趣的游戏机,享受到更多的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