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温病治法】

伤寒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丹皮6 生地12

2、无表寒,内热重,  有汗,咽痛,低烧,或咳或喘    : 麻杏石甘汤

麻黄6  杏仁9  生石膏24(先煎)  生甘草6

3、表寒轻,无汗,咽痛,低热  : 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6  杏仁9  生石膏24(先煎)  生甘草6 炒栀子12 薄荷6(后下)

4、表寒重,无汗,高热,体痛,烦渴: 大青龙汤

麻黄6(先煎)  桂枝6  杏仁9  石膏30(先煎)  生甘草6  生姜6 大枣6

内热轻,可用黄芩丹皮白芍

内热重,必用麻黄杏仁石膏

表寒轻, 可用薄荷

表寒重, 用桂枝+生姜+大枣

咽喉肿痛,加栀子射干玄参鱼腥草

咳黄痰,加贝母半夏

口气热,加芦根白芍淡竹叶

口渴重,加天花粉

常用的加味药列表:

黄芩:  清热,去心肝肺之火

丹皮 : 凉血

桔梗 :化痰

贝母  :滋阴润肺,化热痰

鱼腥草:消炎肿

半夏  :降逆化痰

白芍  : 凉血,止痛

干姜生姜:温胃散滞,反左,以防清之太过;

双花 :清热解毒

射干:  咽喉肿痛

玄参 : 滋阴,降火,解毒

芦根:  清肺养阴

栀子:  苦寒,清热泻火凉血, 去心肝肺胃之火

淡竹叶: 清肺气之热

天花粉:止渴生津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五十)

    倪师双手摸着病人的右手,右手摸手背,左手摸手心. 倪师:还好,(随后又摸了一下病人的额头)都还好,手比较凉一点点.(起身走向黑板) 倪师:诸位,知道他为什么十二点钟开始.(全身酸痛)我们先开处方给他. ...

  • 《千金》麻黄汤

    一.原文:治少小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者. 二.组成:麻黄汤方:麻黄.生姜.黄芩各一两,甘草.石膏.芍药各半两,杏仁 十枚,桂心半两.上㕮咀.以水4升,煮取1升半,分2次服. 三.方解 1.本方是&l ...

  • 【《伤寒论》温病治法】精

    伤寒论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丹皮6 生地12 2.无表寒,内热重,  有汗,咽 ...

  • 【《伤寒论》温病治法】

    伤寒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丹皮6 生地12 2.无表寒,内热重,  有汗,咽痛 ...

  • 伤寒不治温病?看看伤寒温病治法

    伤寒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丹皮6 生地12 2.无表寒,内热重,  有汗,咽痛 ...

  • 叶天士温病治法解读

    叶天士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是临床治疗温热病的重要法则. 1"在卫汗之可也" 此处的" ...

  • 耕铭医轩|大道至简,悟在天成:《伤寒论》治法总论朴述

    耕铭医轩|大道至简,悟在天成:<伤寒论>治法总论朴述 <伤寒论>一书之所以冠之以"论"而非"经",盖仲景欲示以钤病之方法大论也.为了方便 ...

  • 谁说伤寒不治温病?进来看伤寒温病治法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伤寒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

  • 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纯干货)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来源/穆清中医学堂 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其来久矣.自金代刘完素倡"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始,便揭开了寒.温争鸣的序幕,特 ...

  • 【赵绍琴: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

    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 导读:本文作者为中医临床家理论家赵绍琴. 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其来久矣.自金代刘完素倡"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始,便揭开了寒.温争鸣的序幕,特别是当 ...

  • 赵绍琴: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 | 一针一药

    导读: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其来久矣.自金代刘完素倡"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始,便揭开了寒.温争鸣的序幕,特别是当温热学派形成以后,这种争鸣就愈加激烈,代代相传,至今未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