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15章)
张九龄上奏斩杀安禄山、皇上却赦免安禄山之事,没几天就在朝中传得沸沸扬扬。这朝中上下,无一不是人精,一时之间,无不流言四起、议论纷纷,认为张九龄已经失宠于皇上,第一宰相的地位将要不保……然而,张九龄似乎并未将这些流言放在心上,依然坦然自若,秉公职守,仿佛从未有什么委屈和不快。不过,和张九龄一同并肩上朝的裴耀卿却发现,张相头上的白发已然越来越多了。这天正值休沐,裴耀卿约王维一同前往张九龄府上,并和他约定,待会见了张相,只谈琴棋书画,不谈朝廷政事,以宽解张相心情。当门童引裴耀卿和王维来到张九龄书房时,张九龄正站在书房的案几前笔走龙蛇,满案都是一张张墨迹淋漓的益州麻纸。听到两人脚步声,张九龄并未立时抬头,而是全神贯注写完了最后一笔,闭上双眼站了一会,才转身看着他们笑道:“焕之,摩诘,你们来得正好,方才宫中高内侍送来皇上赏赐的白羽扇一柄,老夫有感而发,写了一篇《白羽扇赋》,你们帮忙看上一看?”说着,就将案几上的益州麻纸递了过来。“高内侍送来白羽扇?”裴耀卿不由一愣,心思急转后,忙点头笑道,“眼下正是酷暑时节,皇上赏赐白羽扇,可见皇上心里体恤张相,着实可喜可贺!今日我们果然来得巧了。”说着,就双手接过张九龄的《白羽扇赋》,朗声念了起来:“开元二十四年夏,盛暑。奉敕使大将军高力士赐宰臣白羽扇,某与焉,窃有所感,立献赋曰:当时而用,任物所长。彼鸿鹄之弱羽,出江湖之下方,安知烦暑,可致清凉?岂无纨素,彩画文章?复有修竹,剖析毫芒。提携密迩,摇动馨香,惟众珍之在御,何短翮之敢当?而窃思於圣后,且见持於未央。伊昔皋泽之时,亦有云霄之志,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之何忌?肃肃白羽,穆如清风,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於箧中。”(翻译成白话文:白羽扇出身卑微,但是能够祛暑纳凉,虽不算珍贵,但也有凌云壮志,如果有用到的地方,即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可惜,秋天总会到来,白羽扇也没有了用处,被收到了箱子里。但是,即使是这样,白羽扇也会在箱箧中感念圣恩,没有怨言。)裴耀卿抑扬顿挫地一气读完,王维也在一旁细细听了下去,当裴耀卿读到最后两句“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於箧中”时,王维不由心中一沉,皇上给张相送来白羽扇,难道真的只是给张相送清凉么?恐怕更大的深意是提醒张相,当秋天来临时,白羽扇会被弃置箱底,人亦如扇,过时就没用了。从张相行文来看,他显然也读懂了皇上的深意。想到这里,他不由心头一凛,忙定了定神,抬头向张九龄和裴耀卿抱拳道:“张相写得好,裴相读得好,在下好生受教了!”“是啊,张相乃当今文坛领袖,这篇赋字字珠玑,字短情长,乃上乘佳作,当可流芳百世。”裴耀卿将《白羽扇赋》细细折好,放回书案,笑声中是货真价实的钦佩。“罢罢罢,老夫不求流芳百世,但求无愧我心。人生无非百年,做人也好,为文也罢,都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本心罢了。”张九龄请两人在书房靠墙的便榻旁落座,下人上茶,大家轻啜一口清茶后,张九龄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多了几分凝重,“焕之,其实你我都是一样的人。两年前,你沿黄河建置河阴仓、集津仓、三门仓,征集天下租粮,两年时间便积存粮米五百万石,省下运费二十万缗。有人劝你将省下的钱财交给皇上,讨好皇上,你却奏请皇上,将这笔钱款充作官府的和市费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人说你迂腐,老夫却明白,你是遵从了本心。”“张相言重了,和张相相比,耀卿所作所为,都是些须小事,不值一提。”裴耀卿放下手中茶盏,向张九龄抱了抱拳,转了话题道,“张相,您公务繁忙,许久不曾对弈了吧?今日忙里偷闲,咱们三人对弈几局,如何?”“如此甚好。南朝人梁任昉写了晋朝人观棋烂柯的故事,老夫近来时常想起,想那故事中人,一局未竞,竟已世易时移。看来,世间熙来攘往,其实不如山中一个棋局。今日咱们抛开诸事,专心手谈便是。”不待张九龄说完,王维已经在便榻中间的案几上放好棋盘,请张九龄和裴耀卿先行。三人会心一笑,仿佛这一笑,便将朝中那些纷纷扰扰都隔绝在了这方寸天地之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