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93章)

第193章 山雨欲来

自李林甫当上宰相后,张九龄心中的担忧一日胜过一日。

张九龄出生于673年,李林甫出生于683年,两人相差十岁。两人虽然相识已久,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多年来一直互相没有好感。

两人相识于718年。那年春天,45岁的张九龄因修大庚岭路有功,从岭南被召入京拜为左补阙,主持吏部考试选拔人才。那一年,李林甫35岁,已在太子中允闲职上蹉跎了好几年。

720后,李林甫的姨父源乾曜担任门下省侍中,源乾曜儿子源洁为表兄李林甫求取司门郎中之职,源乾曜的回答一时被传为佳话。他说:“郎官应有才干声望,哥奴也能当郎官?”只是将李林甫从太子中允改为太子谕德。此事一方面说明源乾曜大公无私,一方面也说明李林甫的才干声望确实平平,并未引起张九龄的注意。

张九龄和李林甫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726年。那一年,在御史大夫宇文融的引荐下,李林甫被提拔为御史中丞。因宇文融和中书令张说只见颇有积怨,宇文融便和李林甫一起向李隆基弹劾张说,列举张说“引术士王庆则夜祠祷解,其亲吏市权招贿”等罪状。

李隆基一怒之下,就罢免了张说的宰相之职。不仅如此,连被张说赏识提拔的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指控说亲附张说,将张九龄从中书舍人降为太常少卿,不久又被调出京师,远赴冀州(今河北衡水市)担任刺史。

后来,经过有司调查,李隆基终于明白,宇文融和李林甫弹劾张说,并非真正履行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的监察职责,而是闹朋党之争。于是,李隆基各打五十大板,令张说致仕,令宇文融出任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刺史。但李林甫却毫发未伤,从御史中丞调任刑部侍郎,后来又担任吏部侍郎,一路青云直上。

通过这件事,张九龄渐渐看清了李林甫的为人手段。他生性阴柔,精于权谋,与宫中宦官、妃嫔交情深厚,对李隆基的举动了如指掌,每逢奏对都甚合李隆基的心意,越来越受李隆基赏识。

正是因为张九龄明白李林甫的为人手段,因此,当李隆基就提拔李林甫为宰相一事来征求张九龄意见时,张九龄明知李隆基已铁定了心要提拔李林甫,但依然决定犯颜直谏。

他一脸肃然地对李隆基说:“陛下,宰相位高任重,事关社稷,李林甫虽有吏才,但持身欠正。这宰相人选,只怕还需斟酌一番才好。”

其实,他真正想说的还有一句:“陛下若要重用李林甫,只怕有一天会给大唐带来灾难。”但这句话毕竟太重,他想了一想,还是忍住不说了。

果然,李隆基并未尊重张九龄的意见,依然将李林甫擢为宰相,和张九龄、裴耀卿一起进入宰相班子,成为大唐最有权力的人。

面对这个诏令,张九龄无力地摇了摇头,在心底发出了一声长叹。他不知道李林甫将要做些什么,但他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会力挺寿王李瑁为太子,而这必然掀起轩然大波。自古以来,因废储夺储而引发的流血斗争还少吗?他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代明君贤臣用20多年时间开创的开元盛世毁在李林甫一个人手中!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此刻恐怕还在嵩山修佛。是时候让他重返朝廷,助他和裴耀卿一臂之力了!(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唐代李林甫是如何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的?为相后做尽了坏事?

    作者:赵心放 李林甫,小字歌奴,系李唐王室的宗亲,是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若论辈分比唐玄宗李隆基还高一辈.但他发迹并没有靠其宗亲关系,而是善于玩弄权术,排除异己.宋朝文学家欧阳修主撰<新 ...

  • 立仗马,大唐的衰落

    大唐 唐朝是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个让中国人倍感自豪的时代.自618年开国以来,李渊.李世民.武则天在治国.用人.军事等方面都相当灵活务实,唐朝的前100年开局相当好,李隆基继位后,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又持 ...

  • 为什么李林甫还能在唐玄宗身边受宠近二十年?

    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李隆基废掉同甘共苦三十年左右的皇后王氏,有抬举武惠妃的意思,由于朝野上下非常忌讳武氏家族(毕竟距离武后时代和武氏子弟跋扈才短短十来年),只能封武氏为惠妃,但一切礼仪待遇等同 ...

  • 李泌:历经四朝排挤的道家宰相,靠什么坐稳大唐第二把交椅!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有人不信,打得头破血流才懂放手. 有人死学,无故退让直至软弱可欺. 有人活用,万事从容好似游刃有余. 摆脱生死存亡的自然斗争,便要面对权钱名利的同类竞争.等到跻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