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泥沟旧影 ②

老照片是个好玩的玩意,其能形象化具体化一些仅言语文字描绘的过去。对老照片,向来都有种特别的情感,尤其是对自家乡里广东省普宁市燎原泥沟乡的旧影,一直在收集。可惜的是,这些年来收集到关于泥沟的老照片真不多。泥沟这些旧影,有单张老照片的,有书本里头的,时间不一,尺寸不一,清晰度不一。手里头最早的一张泥沟旧影,是1956年的东亭百岁坊,这年正好是大跃进。年代次之,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旧影,这段时间,泰国华侨常回乡活动,时有1981年三山国王庙重光耆宿侨眷留念合影,有1982年泥沟华侨学校落成乡里举行庆典,有公山虎地始祖翠峰公墓大型谒祖活动等。另也有一些这个年代的乡里风景,如老寨东门池、弥高操场的泥沟戏院、三脚岭伯公、泥沟山下的鱼苗场等等。再次之,是90年代末,2000年初的大闹热旧影并乡里景观,如泥沟老寨张氏宗祠、大祖公室、六房祠、南门,如番客益还尚完好的东芳别墅,如刚刚落成的南乡门,如路口处的珂远亭等。

泥沟有两座百岁坊,这一座为于乡东,俗称东亭,因系许厝所建,故又称许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为非冲天式纪念性牌坊,三开间三楼四柱全石结构,历经清朝民国至现时已有三百余年。据资料,上世纪破四旧时候,百岁坊遭拆除。改革开放,乡贤张伯发为恢复东亭,不顾年事已高,主动上门找该亭派下之裔孙,经征得彼等赞许支持,又报请有关部门审批,便组成建亭小组,着手发动华侨、乡人共襄义举,集资人民币十四万元,于1990年重建。幸原亭状结构有像片可查,“恩荣”石匾及百岁坊石刻保存完好,才能恢复原貌。
    这一张东亭旧影,是目前收集到泥沟最老的照片了。按照片的内容推测,时间应该是在大跃进当年所拍摄的,即1956年。这张照片是从老叔的遗物里头翻出来的,拿到手时,已经因为没怎么保存好,破烂得很严重。另,当时还顺找到1990年重修百岁坊的照片,也是褪得厉害。大概老叔是直接参与百岁坊重修工程的人员之一,故而存有这些旧影吧。

泥沟三山国王古庙修复耆宿虔诚合影留念,辛酉年正月廿一日(1981)。 
    这是另一张有我曾祖父的老照片。曾祖父属猪,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岁,1992年过世,其时九十四岁,距今2018已27年了。起新厝后,曾祖来家里住,记得当时正好在读小学一二年级,那天蒙蒙亮,老爸和大伯在曾祖房间走出来,叫我过去隔壁跟堂叔说曾祖过世了。记忆中,曾祖身体一直都挺硬朗的,据说九十岁还能背着我去田里找我爸妈,过世前一段时间好像是摔倒过,所以身体渐差。家里大人说,曾祖走前,专门叫了子孙来帮他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貌似还交代说他要走了,以及另外一些什么事情。翌日凌晨三四点前后,曾祖醒来唤了旁边彻夜看护的阿伯扶他起床喝杯咖啡(曾祖曾带第三子去过番,老三叔常寄番批回家,曾祖喜此),然后悠悠地坐靠在平时那张椅子上好一会,眯着眼睛安详的走了。曾祖国癸公,系泥沟张氏始祖翠峰公第十四世孙;二世二房凤雏公传至七世玺粤有四房,八世次房石中再传十一世腾英,十二世光平,十三世次房上堂;上堂公有四子国乐、国癸、国壬、国时;国癸公又名酉,亦生四子。对曾祖的印象很深刻,那一把白胡子抓过N次,但就是没张相片;至几年前才在祖厝癸兴居翻到一张老照片,及后又遇到1980年修复新宫时的耆老合影。借此,怀念一下曾祖的慈祥。
    这张照片由仲长兄提供。据介绍说,照片中的人基本上都已经不在了,当中有不少旧时乡里的名宿,名字还能一一念出。照片的背景,是现泥沟明代古圩砖埕街中段,即老寨狮头门外近处的新宫国王古庙,从旧影可看到,新宫的样貌虽在后来进行过重建,然也没有太大差别,当然除了周边扩大规模了。
    另,下面一图为砖埕街新宫国王古庙外围景观,大概拍摄于1985-1988年之间,来源旅泰泥沟华侨在1989年出版的《泰国翠峰纪念堂落成特刊》。

泥沟戏园。

这一张图片我算是找了好久,终于在旅泰泥沟华侨在1989年出版的《泰国翠峰纪念堂落成特刊》中找到,后面几图来源亦同。
    按泥沟乡志记载,原泥沟华侨戏院位于泥沟广场(弥高操场)西侧,座西向东,面积五亩多,长100米,宽50米,设座位1600百多个。北侧建演员宿舍5间,包括办公室、厨房、厕所、浴室,还有停车场,演员练功场地。全座戏院为竹篷结构,中心高50米,门顶竖立“泥沟华侨戏院”显眼大字。泥沟华侨戏院于1956年筹建,1957年落成。戏院成为燎原地区唯一戏院和电影院。配有35毫米电影放映座机设备一套。戏剧和电影放映均纳入汕头地区统一排期之内。泥沟华侨戏院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成为海内外乡亲喜闻乐到的文娱中心。为满足乡民文化生活需要,当时乡政负责人以张鸣汉为首一班人在群众热情拥护支持下开始筹建戏院工作,委重任由乡侨委会专门负责筹划捐款认股建戏院工作。乡侨委会深入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不分乡内乡外,每股人民币10元,以认股方式集资。泥沟乡民、乌石侨属均踊跃认捐认股,迅速形成高潮。在筹措资金的同时,着手择地,其间三易其址。一切筹措完善,动工之日,乡人无不为之奔走相告,场面动人。更有几十个年青力壮青年义务为竹篷升穹拉绳,拳拳之心感人。1958年春节,梅正潮剧团首场演出古装剧《六月雪·青霜剑》,座无虚席。自此以后,几乎全国各剧种都在该戏院登场。每月3至4个艺术团体演出,电影更是家常便饭。到了2000年,由于形势发展,竹篷结构易发生火患,故拆去建成泥沟村办公大楼。

三脚岭伯公。

泥沟的松柏山、鹅地山、洪厝山西侧,有一处山麓名三脚岭,大概是因三条交叉经过而得名吧。三脚岭,又称三足岭、三祝岭。在该处,建有伯公庙,有敬老亭、思亲阁、烈士纪念碑,及一处古风雨亭。三足岭伯公庙,是泥沟乡中多处伯公庙中香火最兴旺的。于2010年重修扩建。三足岭是我儿时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虽然我都不知道是玩些什么。在这附近,原有杨桃园、桃园、荔枝园、梅园、李子园等,各种各样的果树种满了山坡,不过在2014年底,三足岭的东侧松柏山、鹅地山的山坡,果园全部铲除,一处辟为公墓,一处辟为公园、停车场。敬老亭是泥沟八亭之一,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其同期兴建的还有思亲阁,是纪念建国前胡琏抓壮丁抓走的那一批台湾乡亲;同期,1992年,建烈士纪念碑,民间流传是因泥沟建乡门因故配套地理所需。 三脚岭伯公在2010年重建拓建。
    图为上世纪80年代泥沟举足轻重的三脚岭伯公,按潭墘郑厝族谱所载,该庙于清乾隆初年已经存在,至于再往前则无有直接资料。

后岭的桃园。

东门池。

倒亭角的新厝,后边炮楼应该是三角堀边上的可观楼。

鹅地山。

凤髻山下的鱼苗场。

在石母山下,看可观楼一带。

泥沟的手绘地图。

泥沟小学。

突然看到别人发一张泥沟小学刚建好时的照片,好生感叹,难得一张这么久的泥沟老照片。可惜没能找到原件进行扫描存档。照片摄于1983年前后,时校前周边还是空旷园地,满是番薯,与我有记忆开始全然不同,而今更难以想象。
    自清代开始泥沟人办的弥高、德育、锲金三所小学,在1949年合为泥沟公校,学生692人。1952年校名泥沟小学,学生1682人,以弥高、德育为总校,设朝祖、锲金、九德祠三分校。1980年,乡贤瑞明、仲彩等发动旅泰乡亲共捐人民币70万建新学校,于1982年重阳前落成。从此于斯集中办学,并改名泥沟华侨学校,学生2000多……
    2016年,泥沟华侨学校开始重建,主要教学楼全部拆掉建新,现只剩下校门为1982年物。
    在目前收集的老照片里头,小学的旧影算是比较多的,除了上面这一张之外,还有下面若干,有的是建校工作人员家属存下来的老照片,有的是从《泰国翠峰纪念堂落成特刊》扫描出来。在《泰国翠峰纪念堂落成特刊》中的泥沟华侨学校旧影,是1982年刚刚落成举行庆典的专题画面。

族人提供的两幅学校落成工作人员留念合影。

泥沟华侨学校落成庆典当天。

旧影中个,小学前还是一片园地,远处是新建的新厝,很多还没盖顶。

1987年的一张校园图片。

泥沟华侨学校少年英歌队在北京天坛表演。

在千禧年初即2000、2001这些年,泥沟每年正月时候都有举行营标营大锣鼓唱歌等大闹热活动,当时留下来有不少老照片,不过目前仅找到以下这些,且大多是来自书本上,如《泥沟乡志》、《泥沟群众学校革命史展览馆开馆纪念特刊》等。当然,也有部分是民间收藏的单张照片。

泥沟新世纪贺新春文艺活动。

广东省普宁市泥沟大锣鼓队,在水源路上。

还没进行改造的泥沟操场。

泥沟戏园前。

千禧年的泥沟戏园,当时的戏园已经拆掉屋顶,大概不久后便开始新建泥沟办公楼了吧。

巡游队伍在明民大道上。

英歌队在泥沟东乡门。

经过1999年刚新建不久的泥沟南乡门。

这一张照片是在普宁市政府门口流沙大道上所拍摄,正月市区的文艺游街活动。

另一次千禧年活动,按推,是2001年。

1999年以后的老照片里头,除了上面大闹热的这些,就是以下这4张村落景观了。第一张是泥沟老寨南门旧影,可看到老祠、大祖公室、六房祠,其中老祠已经重修完成了;大祖公室还是原貌且还完好,一直到2013年末才破落重建为祠;六房祠则在不久后重建,这是原貌。第二张照片是番客益的东芳别墅,俗称花园,为其读书处,画面中门楼还很完好,然在2010以后已不见此景。 第三张照片是南乡门刚落成的样貌,即1999年。第四张是现在泥沟高速路口、普宁职校和第二职校之间的珂远亭,该亭建于1991年,于2018年6月因扩大路口拆除,当天刚好路过拆除现场,随感:
    从泥沟南乡门出来,经泥沟大道正准备转入普益大道,结果看到路口那里很拥堵,等了好久,只好掉头抄小路。回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泥沟高速路口在进行扩大,路口处那座乡人建的风雨亭去掉了树木遮阴以及周边许多杂物,变得特别显眼醒目,也看起来特别孤立。想回头明天或另外时间这里清理好了再来拍张照片,这一念就这么而过。傍晚再过这里,亭子已经被拆掉了,看着,略有所慨叹。在我记忆里,自小每从泥沟出来去其他地方,都会看到这个亭子,这是家乡立在大路边上给游子们的建筑标志之一。这也是泥沟的八亭之一。如今,2018年6月14日,风雨亭是完成了历史使命了吧?所幸,七八年前曾与拍过一张近照,存念。《泥沟乡志》载,珂远路、珂远亭记:旅泰乡亲张珂远君热心造福桑梓,慷慨捐资兴建由南乡门前至池揭公路(今普益大道)水泥路,并在路口建造一亭,便利行人。为彰善举,特命名为珂远路、珂远亭,并立碑以资褒扬。珂远亭联:珂佩随风玉趾遥临堪驻足;远途避雨马蹄初倦暂停骖。泥沟村委会, 一九九一年立。

泥沟老寨。

番客益的东芳别墅。

1999年建成的泥沟南乡门。

1991年建成珂远亭,其后鱼苗场办公建筑还能见到一角。

关于广东省普宁市燎原泥沟乡的旧影收集和整理,暂就这四篇图志。目前所知,泥沟的老照片,其实也还有另外一些的,可由于大多都是像素低画质太差,找不到原件扫描存档,没办法,只好不选来编入了。

这些老照片的现场,有部分我曾见过,如今30多年过去,很多是不复存在。 
    岁月静好,那记忆中原生状态的普宁泥沟乡。

没什么想法,就是给乡里的旧影做个整理。

20181001

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岭东忘时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