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卦第一篇:总论
泰为正月卦,正月三阳上升,象如泰;
而否为七月卦,七月三阴下降,象如否,实皆乾坤各半之卦。
泰为坤上乾下,三阳在内;
否为乾上坤下,三阳在外。
阳贵阴贱,故泰为亨通,否为否塞,以气交否为别。
阳主升,在下则上升;
阴主降,在上则下降。
一升一降,转相合,而成一阴一阳之道,是泰之所以为亨通也。
否则反是,阳升而在上,阴降而在下。
上者益上,下者益下,两相背驰,中道隔绝,是否之所以为否塞也,气自绝而道不通也。
夫易者,重在交易,交必会阴阳。
今阴与阳违,是失交易之旨。
不交则绝,不易则穷,既绝且穷,天地闭塞,而卦以七月当之,何也?
则分一年为乾坤二气,各领六月。
乾自四月始,至七月恰为第三变,天地否卦,此八宫卦序所配合也。
以时令言之,七月为秋,春秋中分阴阳,即半阴半阳也。
泰否皆三阴三阳,故合春秋二季之象。
泰以阴生阳,故配春;
否以阳成阴,故配秋,此合于节气者也。
然无论所配为月、为季、为时,而最要辨明者,则否与泰恰相反耳。
泰反为否。
泰之上卦反为否之下,否之上卦反为泰之下,即往来卦也。
言前日往,今复来,其道异也。
故泰为亨,否则不亨;
泰为交,否则不交。
其象既反,其德亦相反。
传曰否泰反其类也,言无不反,故以类称。
类指阴阳言。
泰为阳,否为阴,虽皆三阳三阴,而其行不同,其物亦异,以气之升降殊也,道之往来别也。
易卦六爻,上为外,下为内;
下主升,上主降,不问爻之为阴、为阳也。
故内卦为始,外卦为终。
今否以坤在下,乾在上。
坤阴也,本降而欲之升;
乾阳也,本升而欲之降,是亦反其道也。
故成大反。
言上下相反,内外相反,阴阳相反,而成为否,为不交,为绝,为不通,为穷。
此其所象固与泰大殊,不独一卦爻之异也。
论卦爻配合,否与泰卦,只上下不同,而实则上下既移,阴阳乃乖。
盖内卦以二爻为中位,外卦以五爻为正位,即内、外主位也。
否以阳外阴内,两不相抱,孤阴独阳,势成决绝。
就互卦言,在泰为雷泽归妹,在否则为风山渐,亦相反也。
二至四为艮,三至五为巽,由五反初为兑,由上反二为震,仍与泰之中互同,然已为反互矣。
在卦顺行曰正互,反行曰反互,即顺逆与正反之道也。
顺者主也,逆者敌也;
正者亲也,反者仇也,否反即为泰矣。
故反泰成否,反否为泰,二者只一顺逆之途,而时系之。
泰得时,故顺而正;
否非时,故逆而反,此即用泰用否之异也。
君子用泰,小人用否;
君子取于正顺,小人唯图反逆。
故乱政不仕,危邦不居者,君子也。
而世运亦因君子之退而益乱,国家亦因小人之进而益危,人事之不齐,天变愈亟焉。
故处否而行否,在君子只求其贞,在小人则得其利。非天之予小人,时为之也。
天赅生杀之道,世有治乱之途。
泰卦为亨贞,以道之行也;
否卦为贞吉,以道之晦也。
道行则同亨,而天下被其德;
道晦则独贞,而天下受其灾。
故在否之吉,以君子之贞;
在否之亨,以小人之利,二者各有指也。
人兼天地之道,而居其中,天覆地载,而人戴履之。
故三者交,人道立;
三者绝,人道亡。
今否天地不通,气交闭塞,是人道之危也。
人道既危,人生乃苦,于是匪人之道见焉。
此彖辞所谓否之匪人也,言否不宜人道而及于匪人。
匪人非人道也。
不以仁义为用者,非人道也。
传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此匪人二字,即示其非人道也。
否卦辞义,亦有深意。
否字上为不,下为口。
不者,非也、不然也、毋也、勿也、弗为也,皆示其不可为、不宜为、不能为之意;
口者,出好兴戎者也。
言语所自出,辞令所由辨也。
不可为,不仅指言语,凡言行皆然。
而否从口,则又重于慎言也。
言勿尤,则事易成,祸易避;
辞立诚,则德可大,道可久。
人之善恶,生于其心,发于其口;心藏不测,口中言辞,一聆而辨。
故行道之士必择言,修身之人必知言。
言为心声,利害随之,吉凶共之。
否以慎言为先,则可见君子之所事也。
邦有道,危言足以牖世;
邦无道,逊言足以保身。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明者耳目之事,哲者言辞之事。
故哲从口,否世危殆,唯慎口以自晦。
所谓遵养者,必先其口,善其言辞。
养指养身而言,尤莫大于养气,言辞伤气。
与非其人言,是不独失言,且损其气矣。
盖言之能人者,吾气犹舒;言之不人,反其恶声,则气之抑郁,心身受其病矣。
故圣人教人处危乱之世,必谨于言行。而言在行先,此否字从不口之义也。
反否为泰,泰互兑为说言,是泰为可言之时;
否卦与之反,故为不口,明其为毋多口之时,其旨甚深远矣。
盖观此,即足以知时之为安危,国之为治乱,不独于一己之宜守贞也,且将以此戒其之君子。
故观辞明意,古人命名择字,非苟焉者,读者其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