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一座桥,认识一座城,说兰州铁桥是创举,看完这四点你就懂了
几乎所有到兰州市旅行的朋友都会去一个地方,这就是兰州中山桥。无论是跟团还是自助游为什么要带着大家看一座老铁桥?很多游客并不知晓为什么。因为,你如果能看懂这座桥,你就认识了兰州城。
空中鸟瞰兰州中山桥/航拍@官子旅行
兰州中山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铁始建于1907年(清光绪33年),至今已经112年。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在过去,黄河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多少人为了到对岸,不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黄河,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阻碍了兰州这座重镇的发展。古时候,在黄河上建桥是千百年来黄河沿岸的梦想,各种浮桥、木桥最终都经不住凶猛的黄河水,均以失败告终。修建抗冲击力大、载重强的铁桥,技术均在西方国家。20世纪初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风雨飘摇的清政府能拿出银两建造铁桥,这一点是值得称赞的。因为兰州中山桥是黄河上的第一座铁桥,由此奠定了兰州在西北的重要地位,在1952年铁路没有修通前,这座铁桥是西北与外界的交通运输的命脉,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由此竖立起了兰州的历史形象。
每天游览中山桥的游人非常多,但是大家都热衷于拍纪念照,对导游的讲解听得并不是很专注,没有导游讲解的绝更是一脸的懵逼,所以你若问他对铁桥的印象,大部分都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样就很难读懂这座老铁桥的创举所在,更难把铁桥与兰州的发展联系起来。
很多人旅游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是如果能把握住要点,就会事半功倍,增加游览的兴趣。以我经验,只要你能看完兰州中山桥的这四个点,你一定会为这座百年老桥称赞的,也弄明白为什么千里迢迢来兰州要从看一座桥开始。
第一点:就是铁桥左侧的“黄河第一桥”石碑。很多人都是在石碑前留个影就走了,其实,这个石碑最大的意义是它碑后的文字,铁桥的简要历史都在这里。了解了历史你看起来才会印象深刻。
第二点:就是铁桥右侧立着的这根“铁棍子”,叫将军铁杵。有朋友问我,在没有铁桥前,兰州人是怎么过黄河的?比如丝绸之路的驼队?这话题太大了,能写一篇长文,我就简单恩要的说,丝绸之路的三大路线都没有经过兰州城,金城郡为现在的西固区。丝绸之路北线东段为会宁、皋兰、秦王川、永登、天祝、古浪、武威进入张掖、酒泉的。兰州城名称最早始于隋文帝开皇三年,但真正永固城池的为明代。明洪武五年曾在黄河上建有浮桥,但是很快就冲垮。人们过河只能进入冬季才能走,并且也十分的危险,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
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现在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据明人徐兰的《河桥记》记载,杨廉在黄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备用,将25艘用绳锁连接,船下以石鳖固定,船上加盖木板、栏杆,并在桥南北两岸各树一根大铁柱和六根木柱,以铁链将浮桥固定。整座浮桥“随波升降,帖若坦途”。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现在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所以大家游览铁桥时,千万别忽视了这根大铁棒子。
第三点:是将军柱广场前黄河石上的百年赋。2009年,为纪念中山铁桥建成100周年,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为铁桥立碑以示纪念。并面向全国作家、文学爱好者征集《铁桥百年赋》,最终,来自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马建勋创作的《铁桥百年赋》在全国征文中拔得头筹。
《铁桥百年赋》共有287字(含标点346字),刻在重达50多吨,约3.7米高、1米宽、4.8米长的青海黄河石上,如今它成为人们了解黄河铁桥最直观、最简短、最优美的文字,但是很多游客往往没有注意这个百年赋的内容。
据说,马先生在此之前并没有来过兰州,也没有游览过铁桥,但是能留下如此精美的辞赋说明了黄河铁桥在世人中影响之大,只有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才会永远传播,越来越明亮。
《铁桥百年赋》:“白塔耸峙,黄河东逝;古关静穆,楼映半空。一桥彩虹临波,百年流云飞渡。今逢盛世,毋忘尘忆,唯吾兰州,矢志创新,兹镌铭为念。
昔陇府金城重镇,绾丝路而通三秦,唯一河而成南北之堑。年及洪武,浮桥颤渡,然夏汛漫卷,冬凌凝寒。迨至清末之岁,始行建桥议案。遂集中西合璧以成,倾全省之力赴艰。柱砥中流,铁梁横空;终成勋业,蔚然景观。三边利济,商旅荣繁;通衢信步,九曲安澜,诚以“天下黄河第一桥”之隆誉,易名中山之佳话,谱写兰州解放之新篇,见证中华民族复兴之沧桑巨变。
噫唏哉,百年古桥,风流永瞻;大河雄奔,虹影如幻。人文标志,独秀新天。带风情百里,襟绿涛两山;历史名胜,风光无限。夫若无祥风以润,金瓯之磐;铁石纵固,斯桥何延?是以国之发展,和谐为先;市之富强,稳定乃安。炎黄族裔,永承天眷;祺我兰州,康乐尽阗。”
第四点:位于铁桥另一端的黄河桥梁馆。如果不去白塔山游览,很多游人走到桥的中间就回返了,所以这个桥梁馆很少有人去,它就位于白塔山公园的一侧,里面主要介绍了以黄河铁桥为重点的黄河桥梁的历史,用图片、实物、展板和数字等详实生动。
洋务的兴起,为建设黄河铁桥提供了历史契机。光绪三十一年,时任甘陕总督升允敏意识到“外人奇技巧思”正可以“宜民利用”,于是他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他的建桥计划。在其推动下,经过周密勘查,造桥方提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的承诺,在未经朝廷同意既签订了造桥合同。铁桥由德、美两国设计并组织施工。
建造第一铁桥最难的不是签订合同,不是复杂的设计,而是原材料的运输,小到每一个铆钉它们要经过制作,检验包装然后装船,再经过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东海、黄海、最后进入渤海湾,到达天津港,这一路航程达4万多海里。然而,这还没有完,最艰难则是到岸后由天津港运到兰州的路程,先是上火车,铁路只能到达当时的郑州。从郑州经西安到兰州的一千二百多公里陆路是最艰难的,除了最原始的马车运输,还有道路的险峻,车毁、马死、人伤、匪截的事情经常发生。因此,仅运输费用就达十二万两白银,占总造价的47%。
严谨、认真、守信是德国人给予地球人的印象,在建造第一桥时,为保证工程质量,上至桥梁钢架,下到每一袋洋灰,直至每一个铆钉都完全要漂洋过海运到中国。
黄河兰州段,最宽处为6公里,最窄处从中山桥到南边的伏龙坪山上只有1.8公里。对于修建铁桥,兰州的百姓给予了大力的支援,为了不耽误工期,赶在汛期到来之前把桥梁加固修好,老百姓出工出力。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黄河第一铁桥正式竣工通行。
甘肃洋务总局专门颁布了管理铁桥暨岁修铁桥法程,这也是我国桥梁使用保护的第一部法规。法程规定车马走中间,行人走两边,由北而南者靠东,由南而北者靠西,无论是车马行人皆需鱼贯而行,“毋得久立观望,有碍通行。”载货过重的车辆,不宜并驾齐驱,以防损坏桥板……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二十,针对有人在铁桥上驰骋车马的现象,兰州巡警道、甘肃洋务总局专门发布了一道严禁在铁桥上驰跑车马的禁令,规定“嗣后,行过铁桥,无论车马,务须缓辔徐行,不准驰骤急跑。倘敢不遵,即由站岗巡兵扭送来局。轻则责罚,重则枷号示众。”
法程还规定:铁桥每年八月必须油漆一次,“油桥物料,用鱼油和红色膏为之,每斤兑松香水三两,不计斤两多寡,总以油完为止。”“铁桥上下一切螺丝钉,凡用白粉油者,每七日上紧一次”,“稍有损坏,当即更换”,此规定至今沿用,这也是铁桥依然坚固的重要保证之一。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第一桥更名为中山桥至今。1949年8月26日,解放军与国民党守城军队在争夺铁桥的战斗中激战异常,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解放军以夺得黄河铁桥作为解放兰州的标志。此后,兰州军管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及工兵星夜抢修,于9月6日修竣通车。
除了战争,一百年来,这座老铁桥还经历了诸如船支撞桥,以及每秒4500立方米洪水的威胁,最终,它依然屹立在黄河之上。
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黄河铁桥开始进行建国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中山桥将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黄河铁桥之所以能历时近百年而雄姿依旧,离不开兰州人民对铁桥一以贯之的珍爱与保护。长达百年的相依相伴,黄河铁桥已经深烙在兰州人的心上,成了抹不去的记忆底片。如今,作为黄河上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现代钢架梁桥,中山桥集使用、历史和文物价值于一身,它是兰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
一百年前,在黄河之上建一座铁桥我们只能求助于外国,而今,中国的造桥技术领先于全世界,像杭州湾、珠港澳跨海特大桥的建设,中国造桥技术引领世界造桥水平。今天,黄河兰州段已有银滩大桥、金安黄河大桥、世纪黄河大桥和桃园黄河大桥等43座桥梁,它们如彩虹横亘在黄河之上,昔日“控河为险”,如今天堑变通途。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这座有着兰州情怀的百年铁桥上,抚今追昔,心潮澎湃。
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
本图文为作者@官子旅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