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出筋骨齐鸣、尘空振动的功夫?

筋骨齐鸣和虎豹雷音是每一个传统功夫练习者都想练成功夫,其实练出这样的功夫,并不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方法必须正确。

基本要领是中轴稳固,做到六合。入手,可从定步崩拳开始,要蹬转开合沉呼同步,足蹬、肩胯转、肩胯两个十字的开合、肘沉与呼气同步完成,同时身体中轴中正稳固。说说容易,没有一定的基础很难做到,基础是:

无极式,养气,并体悟身体中轴。三体式,养气,三尖照及四正八柱。贴墙蹲起,辅助增加腿部力量、开胯,体会中轴之中正。

开合手,打开肩关节,同时开合协同呼吸。单鞭,打开胯关节,同时开合协同呼吸。

无极式桩

无极式,养气,并体悟身体中轴。什么是无极式?是从平常的生活态转化为拳术的练功态的转换式,是过渡。从无到有,既不全无,也不全有,少了些散乱,多了些规矩,是从气、质两方面由流入和,由散到敛的准备过程,虽则不动,虽则简单,只是一站,但内里在悄然变化着气质。

..................................................

姿势与立正差不多,所以不难,不同处在于不要挺胸收腹。简单说就是平地立杆。立杆,就是两件事,一是杆要直;二是杆要稳。

第一,杆要直,立正也好,无极也好,都要站直了。第二,杆不仅要直,还要稳,立得正,不歪不斜,不偏不倚,不倒,找平地立杆时的平衡感觉。

杆要立直,意要节节上顶,而杆要立稳,气要节节下沉,这个节就是各个关节,看似矛盾,却正是阴阳相合之道。气从前面(阴面)松沉下去,劲从后面(阳面)领起来。这个原则不只是在站无极式时适用,而是要贯穿于拳术的始终,甚至在平日生活中也不妨时时找找这种对拉撑开的感觉,很舒服的,绝对有益处。

三体式桩

三体式,养气,三尖照及四正八柱。练习三体式有非常严格的技术要求,其目的之一就是练出最初级的整劲。所谓初级整劲有三个特点:

1是传力顺达、手足相通。

2是足下生根、稳固轻灵。

3是周身一家、气足神完。开始练习时只能逐次做到上述3点。三体式初步练成了,则同时做到这3点,无先后之分。

那么什么是传力顺达、手足相通呢?就是后足之力可以完全顺达到前手,前手受力可以完全传递到后足。所谓俗云:“手上挂着全身的重量。”

因此练习三体式对手、肘、肩、胯、膝、足的状态和相对位置有非常具体而严格的要求。即外三合。三体式合不合乎外三合的要求,是完全可以检验的。先让人用大力甚至全力正向推你的前手,如果你能在前臂不太叫劲的情况下,前臂保持原状,身体重心不变化,只是后面的腿感到受力。这说明对方的推力传到你的后足。说明你的式子初步做到手足相通了。

贴墙蹲

贴墙蹲起,辅助增加腿部力量、开胯,体会中轴之中正。身体超瘦的人坚持蹲墙,会逐渐健壮起来,原理也很简单,这样的运动在燃烧脂肪的同时更长全身肌肉。总之,把肥肉化成肌肉。

面对墙壁,两脚并拢、两脚平铺于地(蹲墙时最好不穿带跟的鞋,高跟鞋蹲墙时间长了对内脏不好,最好是平底鞋或赤足,若赤足则足下需垫报纸免得受凉),脚尖与墙跟接触,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然后下蹲。

蹲时两肩前扣,含胸,竖项,百会(头顶发旋处的一个穴位)上领,宁愿让额头碰墙,也不要让鼻尖触墙,头不可后仰,腰向后突,不得前塌,蹲到大腿呈水平状态时,可以停留一会再往下蹲,蹲到极限再慢慢上升站起,起时鼻尖也要触墙,故此法又称面壁蹲墙法。

开合手

开合手是孙式太极拳所特有的一手,一般认为,它的作用有二,一是转换衔接作用。孙式太极拳以开合手作为动作转换衔接的基本方法,每转身换势以开合相接,它像“门户枢”,起着承上启下的连贯作用。二是技击作用。

孙剑云《孙式太极拳诠真》中说:“开合手,若对方自身后突然抱住我双臂,我即用肘撑住对方双臂,速往下按,并顺势向左转身或向右转身。”打开肩关节,同时开合协同呼吸。

单鞭

单鞭,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打开胯关节,同时开合协同呼吸。

由上面五项打基础,按照上述要领,每日练习1000次定步崩拳,体力自然大增,肾强体壮都只是是小事。如此进行综合练习,每日练习两个小时,只要人不算太笨,不出两年,定崩拳时,就能做到筋骨齐鸣、尘空振动。

而虎豹雷音或是雷声就是一种呼吸方法。卢氏结构讲五大要素,虎豹雷音就是在肌肉、骨骼约束下的呼吸形式,目的是为了保持内压均衡,虎豹雷音是四大要素的最佳组合形态之一。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