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藏在身边的微观小世界,你注意到了吗?
科普博主曳尾菌是一名来自苏州的 90 后女生,因为钟爱拍摄和在网上分享菌类的摄影与视频,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喜爱和关注,目前,曳尾菌在微博上已经拥有 102 万粉丝。从 2015 年以来,她一直专注于拍摄各种各样菌类,她还喜欢通过延时摄影的方式,记录下菌类在数天甚至数个月的生长过程,制作成视频,让网友可以在短短十几秒或者几分钟的视频里,见证菌类神奇的变化过程,一睹这个奇异纷呈的微观小世界。
灯笼菌
与曳尾菌对话
Q: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拍菌类?拍过多少种?平时从哪里找到这些菌?
曳尾菌:我从 2012 年就开始拍摄菌类,到了 2015 年的时候,开始专注地坚持记录,到现在大概拍摄了将近 500 种菌类。我一般都是去户外寻找菌类,除了城市以外的森林等自然环境,我还会在城市里的公园、街道边、甚至小区里寻找,我们身边其实就有很多,只是人们很少注意到。比如我第一次找到的菌叫作闪光亮皮菌,是在我的宿舍花园里找到的,它长在一片树叶的表面,像小灯泡一样,是我在观察其他蘑菇的时候偶然发现的。
白柄菌
白毛小口盘菌
垂丝菌
Q:培养一株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培养成功的概率高吗?
曳尾菌:其实拍摄菌类不难,难的是前期的培养过程,简单说来有基物培养和纯培养两种模式。培养一株菌的时间不定,从一两天到几个月都有,甚至有一年多的,也经常会遇到培养失败的情况。
Q:拍摄菌类需要准备什么拍摄设备?
曳尾菌:因为我经常拍摄延时摄影,所以主要需要准备相机、延时快门线、三脚架、备用相机电池、闪光灯、柔光箱。
粗糙金褴伞
弹球菌
钙丝菌
Q:你用什么设备材拍摄?用什么镜头?
曳尾菌:我最常用佳能 EOS 5DS R 搭配 65 毫米微距镜头,用佳能 MT-24EX 微距闪光灯。根据不同场景换镜头(100mm 微距镜头,佳能 24-70mm 和 35mm 镜头等等)。根据微距和稍大场景的不同切换镜头,主要看被摄菌物的大小。我拍摄的菌物大多数是 1 毫米左右,不算很小,65 毫米镜头就足够了。
红盖小皮伞
盘菌
艳丽盘菌
Q:布光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曳尾菌:菌类一般怕光,所以室内需要保持一个避光的状态,因此拍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布光。如果不布光的话,光线就很不均匀,拍摄效果会受影响。如果拍很小的菌,比如一两毫米大小的,那相机自带的闪光灯就可以应对了,而且因为闪光灯的强度比室内的光线要强很多,所以拍摄的时间和室内的光线并不会对拍摄效果产生太大影响。如果拍摄对象较大,比如超过了 10 厘米,我会用一个柔光箱进行补光。
粉瘤菌
琥珀小皮伞
裂褶菌
Q:相机的参数如何设置?
曳尾菌:拍微距的时候我一般把光圈设置在 f/10-f/13,ISO 设置在 100,因为拍摄时会补光,所以 ISO 可以调低一点。
毛筐菌
玫瑰绒泡菌
Q:拍摄微距时如何防抖?
曳尾菌:一般只要使用三脚架和闪光灯,就可以有效防抖。在不用三脚架的时候,可以通过调整身体姿态、放低重心来防止抖动。
曳尾菌
采访/北极
图/曳尾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