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黄连汤(胃炎、胃寒痛)

黄连汤

原文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现代剂量】 

黄连15克,炙甘草15克,干姜15克,桂枝15克,人参15克,半夏15克,大枣30克

【功用】

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应用】

1、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胸中烦闷、或肠鸣泄泻、舌苔白腻、脉弦。

时机

1、胸膈的热邪在烧,东西吃下去就吐,看舌苔黄黄的,喝水又吐掉,因为肠胃有很多病毒在里面;

2、黄连汤的腹痛和下痢是小肠的问题;

3、上面燥热的,下面是寒的,黄连汤就是专门用在这种状况。

方解

1、胸满、胸口燥满、恶心、吐的时候一定把白芍拿掉,用桂枝把胸阳往下降;

2、半夏止呕;

3、黄连消炎,上焦的热靠黄连、半夏,

4、肠胃里面的寒靠炙甘草、干姜,炙甘草、干姜就是下焦腹寒所用的甘草干姜汤,能够让肠子蠕动起来,

5、人参、大枣就是来补充因为吐下所丧失的津液

6、本方以黄连为主,清心胸之热:半夏,干姜散结滞之水,人参开胃口,降逆气;甘草、大枣缓急,止引痛,其有桂枝者,以其扶正逐邪,治冲逆。本方有黄连,无黄芩,以其无心下痞之故。

说明

1、不管病人是纯热、表实里虚、里实表虚、上热下寒、上寒下热,处方的时候去寒的药要开,去热的药也要开,煮在一起。

2、在《解析方剂学》中,黄连汤是用在治疗胃酸过多。

3、黄连汤是调节消化道的方剂,寒热并调,处方中只有黄连一味寒泻药,其他药都偏补。要调整胃的处方,要寒药、热药放在一起,寒热并调效果才会好,寒药里的黄连比较强。

4、整体方子的药性基本都是温补药,只有一个寒泻药黄连。

5、动力学方面,升、降、收、散都有,能让气机动起来。整体方性以温、补、燥、降为主。

6、应用提到舌苔白腻、脉弦,就告诉此人稍微偏湿,水湿重;脉弦,弦生寒、主湿、主痛,在这里就是治湿。

应用集锦

1、除了生姜泻心汤以外,黄连汤过去抗战时大多用来治疗「霍乱」的。

2胃痛欲呕的胃炎可用黄连汤;

3肠子发炎的时候用黄芩汤;胸膈发炎的靠黄连汤。胃炎同时有胃寒(不渴)用黄连汤。

4、肠胃型感冒(孟超师兄总结):

(1)发烧、头痛、口渴欲饮水、但一喝就吐、或有(拉肚子)水泻:五苓散;

(2)发烧+泻肚子(肛门有灼热感+恶臭):葛根黄芩黄连汤;

(3)施合一医师经验效方:肠病毒/手足口病:葛根黄芩黄连汤+五苓散;

(4)施合一医师肠胃型感冒治症常用药方:附子理中汤、黄连汤、胃苓汤。

比较集锦 

1、(1)甘草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四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2)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两

(3)生姜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一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

(4)黄连汤:半夏半升(洗)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三两

2、(1)黄连汤:黄连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2)生姜泻心汤:黄连一两 黄芩三两 生姜四两(切) 干姜一两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3)半夏泻心汤:黄连一两 黄芩 半夏半升(洗)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4)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5)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6)六君子汤:陈皮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半夏一钱 甘草一钱 人参二钱,姜枣水煎服。

3上热下寒:

1附子泻心汤:上面热肾阳不足(口腔溃疡足寒等);

2黄连汤:胸膈热大肠寒,上吐下泻的霍乱、腹痛;

3半夏泻心汤:胃有热大肠寒,腹痛比黄连汤轻;

4白通汤:上面热,下面的肠胃没有蠕动,东西坏死,造成不断的下利,上下不通;

5麻黄升麻汤:厥阴病,无汗,上热喉咙痛、咽喉溃烂,又肠中虚寒下利;

6引火汤:上属雷火之热,比如口腔溃疡、唇周溃疡、舌头溃疡、目赤、严重鼻衄、头面轰热、严重头晕、高血压等;下寒为肾的虚寒,比如脚特别冷、膝盖冷痛等。

4、(1)柴胡桂枝汤:心腹卒中痛。

2小柴胡汤:腹痛,无表证,胁肋下抵抗。

3小建中汤:腹痛,虚证,腹软脉虚。

4黄连汤:心下痛,胸中烦热,呕吐。

5、关于呕:

1只是呕,它不是柴胡证,内里有停饮,小半夏汤证,就是半夏生姜。

2呕而头痛,这类是吴茱萸汤证。

3呕而发热,是少阳病,少阳病是少阳热病,那是小柴胡汤。

(4)胸中有热,腹痛欲呕,黄连汤。

(5)太、少合病,自利而呕,黄芩汤。

6、(1)半夏泻心汤:病位在心下,心下痞,心下有热。

2黄连汤:病位在上,胸中有热,故去黄芩而增加黄连剂里,并且加入桂枝。腹中痛,为胃中有气所致,呕吐,为胸中有热所致。

【名家论述】

1、黄连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肠子发炎的时候用黄芩汤,胸膈发炎的靠黄连汤,除了生姜泻心汤以外,黄连汤过去抗战时大多用来治疗「霍乱」的。

为何胸中有热?病人呈现的症状是上热下寒,病人吐很多,胃里面的虚热往上走,胸隔里面有很多水、湿,胃热往上走的时候,碰到水、湿会变成痰,因为热在上面把水、湿烤得很黏稠,就变成痰了。因为胸膈的热邪在烧,东西吃下去就吐。看舌苔黄黄的,喝水又吐掉。因为肠胃有很多病毒在里面,所以一直在下利,吃什么拉什么。看到病人是上面燥热的,下面是寒的,黄连汤就是专门用在这种状况。

不管病人是纯热、表实里虚、裹实表虚、上热下寒、上寒下热,处方的时候去寒的药要开,去热的药也要开,煮在一起。

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白天吃三次,晚上吃二次,连续的吃,大约一天二十四小时就好了。

甘草、干姜、人参、大枣这四味药用在上吐下泄的时候,胸满、胸口烦躁、恶心、吐时一定把芍药拿掉,用桂枝把胸阳往下降,半夏止呕,黄连消炎,上焦热靠黄连去掉,肠胃有寒靠炙甘草、干姜,能够让肠子蠕动起来,上焦的热靠黄连、半夏,桂枝把上面的虚热往下导,人参、大枣就是补充因吐下所丧失的津液。当胃热有吐血的时候,就不要用桂枝;但胃炎、胃痛可以配合黄连使用。

霍乱时候,针委中穴、外关,内服黄连汤,针加药,大约二天就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