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玉器全集(5)河南部分1
玉璜仰韶文化
长4.2、宽2、厚0.4 厘米
河南省临汝县北刘庄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体呈半环形、素面,璜的两端各有一圆穿孔。
绿松石坠仰韶文化
长3.4、宽1.2、厚0.2厘米
河南省淅川县下王岗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1对。绿色。椭圆形,素面,一端有对称的锯齿形缺口。
玉璜屈家岭文化
残长6.5、宽1.5、厚0.5厘米
河南省淅川县黄棘树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体呈扁半环形,素面。璜的一端有一圆孔,另一端残缺。
玉饰屈家岭文化
长1.2、宽1.4、厚0.5厘米
河南省淅川县黄棘树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土黄色。长方形,素面,侧面中部有一个对穿圆孔。
玉铲龙山文化
长15.5、宽10.2厘米
河南省南阳市黄山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青白玉,莹润光洁。体为扁平长方形,上窄下宽,靠近铲的上端中部有一穿孔,下面为双面弧刃。玉铲雕琢光滑平整,磨工细腻,充分显示了新石器时代的琢玉技艺。无使用痕迹,可能是作为礼器使用。
玉饰龙山文化
高4.3、宽2.7厘米
河南省淅川县下王岗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玉质泛绿色。体呈扁椭圆形,上端有一孔。
玉铲新时器时代
长23、宽6.5-9、厚1.2厘米
河南省镇平县安国城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南阳独山玉,色泽深绿。体呈扁平长形。上窄下宽,中间略收,下端为双面弧刃,靠近铲背居中有一两面对钻孔。通体磨光。
玉铲新石器时代长16.3、宽8厘米
河南省遂平县石寨铺乡遗址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青玉,受沁后变为土黄色。玉铲为长方形,上窄下宽,通身素面,铲的上端有一单面穿孔
玉柄形器二里头文化
长17.1、柄部宽1.8、厚1.5-1.8厘米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4号坑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乳白色。形似鞭,共分六节。节有粗、中、细,三者相互交替。粗节雕有单线或双线的兽面纹;中节及柄部琢成花瓣纹,细节有二至三周凸弦纹∶末端用线刻和浮雕法琢成兽头形,其侧面有一穿孔。柄的顶端及其正背面各穿一孔,三孔相通。
玉斧二里头文化长21.1、宽6.4厘米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鸡骨白色。扁平长条形,方首,端刃平直。首端有对钻穿孔两个,接近中部有双凸线两组。一面有不大清晰的绿色细线方格纹沁痕。
玉璋二里头文化
长54、最宽14.4、厚0.8厘米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五区3号幕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青灰色。通体磨光,整体似窄长铲,两侧外侈,凹弧斜形端刃。近刃部长边上穿一孔,嵌以白色圆片。柄部有一圆穿,两侧有扉牙。
玉璋二里头文化长48.5、宽8厘米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玉色青中泛黄。凹弧斜端刃,方首上有一小圆孔。长体近首端两侧出对称扉牙。通体抛光。
玉刀二里头文化
长53.5 宽88.厚07 厘来
河南省傻师市二里头遗址57号慕出土,现威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豆青色,长条编平梯形,长边为双面刀、近刀处与两割变薄. 背部有等距四孔三个、两测有定牙各四个,
玉刀二里头文化长65、宽9.5厘米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玉色墨绿。体长呈扁梯形,直背,双面刃,体两端有对称齿牙六对,近背上方有等距离圆孔七个。体两侧刻斜线网格纹。通体抛光。
微雕玉兽二里头文化长0.9、高0.5厘米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青玉雕成。兽作爬伏状,突目、高鼻、口微张。头昂起,尾下卷。
玉戚商代
长15、宽13、孔径5.5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高楼庄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呈深褐色,有土沁白斑。体呈扁圆璧形,两侧各有凸出扉牙六个,中有大圆孔。
玉钺商代
长13.5、宽8.3、厚0.8厘米
河南省新郑市望京楼新村乡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青黄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体为扁平长方形,三边平直,平刃,由两面磨成。上半部有三孔,其中两孔完好,一孔残缺。两面光素无纹。
铜内玉戈商代
长32、宽6.5、厚0.4厘米
河南省新郑市望京楼新村乡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玉戈为白青玉。体扁长。内部为青铜质,上下有阑,阑前呈三角形,有一穿并饰兽面纹,后部呈弯折形并饰变形夔纹,玉援略有弧度,有中脊和上下边刃,前锋薄而利,锋部呈三角形。
玉璋商代
长39.2、宽10.2厘米
河南省新郑市望京楼新村乡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青玉。体呈刀形,前端刃内凹弧,两面磨刃,后部两栏均出扉牙,中间饰弦纹数道,内有一单面穿。两面纹饰相同。
玉环商代
直径12、孔径5.3、厚5.3厘米
河南省新郑市望京楼新村乡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局部有褐色斑沁。体呈扁圆形,中有孔,边薄厚不匀,原留有切割痕。通身光素无纹。
压戈商代
长47.2、宽8厘米
河南省新郑市望京楼新村乡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局部有沁斑。体为扁平长状,尖端为三角形,援平直,两面磨刃,内呈长方形,榴两侧有凸脊,内的近阑居中有一穿孔。
玉踪商代
高2.5、直径5厘米
河南省新郑市望京楼新村乡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土沁以后局部泛白。体呈圆筒形,中空,外面一周饰弦纹,射口顶端有四个不通的穿,此琮带有朱砂痕迹。从琮的形制上看,可能是其它器改制而成。
跽坐人形玉佩商代晚期 高5.6、宽2.8 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青玉。圆雕。猴面宽额,"臣"字眼,蒜头鼻,小口,头顶留短发一周,跽坐,双手扶膝,两臂略内弯。着衣,上饰云纹,长袖窄口,后领较高。玉人颈下与后脑有一小孔相通,身下两腿之间也有一孔用于佩带或插嵌。
跽坐人形玉佩商代晚期高7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褐色,圆雕。跽坐,双手抚膝,"臣"字眼,大鼻小嘴。头梳长辫一条,戴圆箍形冠,头顶露发丝,上有左右对穿的小孔。身着交领衣,腰束宽带。腰左侧佩一宽柄器,器的上端作卷云形,下端弯曲成蛇头形。
双面玉人商代晚期高12.5、厚1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学院考古研究所。淡灰色,浮雕。裸体,作站立状。一面为男性,宽长眉,蒜头鼻,嘴略张,双手放胯间;另一面为女性,形象与男性近似,双手置腹部。在它们的脚下,琢出一短榫,可以插嵌在漆木器上。
鸱鸮形玉佩商代晚期
高4.9、宽2.5-3.9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青玉。圆雕。头顶有双卷角,圆眼,双翼并拢,尾下垂,身饰云纹、鳞纹,两足前屈,作站立状,头面中部有一对穿斜孔可悬挂。
鸱鸮形玉佩商代晚期高6.5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绿色。圆雕,作站立状。钧喙,圆眼微凸,两耳竖起,双翼并拢,短尾下垂,两肢粗壮。胸饰羽毛纹,背饰蝉纹。足、尾之间有"十"字形小槽,上有圆孔,头顶后有一钻通的斜孔,可作嵌插之用。
玉熊商代晚期高4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身褐色,背浅绿色。圆雕。前肢抱膝,作蹲坐状。头微抬,面呈三角形,张口露舌,大眼小耳。背饰云纹,臀下有三角形短尾。颈部有上下穿通的小孔。
凤形玉佩商代晚期
高13.6、厚0.7 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黄退色。作侧身回首状,冠镂空,圆眼,短翅长尾,尾翎分开。胸下有两个小镂空,背、屋的部位各有一和两个长条形镂空。腰间有一突起的圆纽,上有小孔,可佩戴。
凤首人身形玉佩商代晚期
高9.8、宽3.8、厚0.3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青玉,土沁以后变为黄褐色。该佩为璜形片状。佩的前部为凤首、钩嘴、"臣"字眼、高冠,冠上呈锯齿形,上有一圆孔,身饰变形云纹。佩的下身如跽坐人形,臀部有单面穿孔,下肢顺臀部屈曲阴线刻四趾。
鹦鹉形玉佩商代晚期
高8.1、宽12、宽0.3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深褐色。双鹦鹉尾相对,略呈伏状。圆眼钩喙,短冠,胸脯外突,短翅,长尾内拷,肢前屈,有四爪。翅饰翎纹,尾饰变形回纹,两面纹样雷同。尾相连处有一圆孔,冠上各有一小圆孔。
鹦鹉形玉佩商代晚期
高12.5、厚0.4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慕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浅绿色。浮雕。作站立状,头上有夔冠,"臣"字眼,形态作展翅状,尾下垂内弯。两面纹饰相同,线条流畅,雕工精致。
鸟形玉佩商代晚期
长10、宽2.5、厚0.5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该佩呈扁伏状,"臣"字眼、尖嘴,短冠呈锯齿形,长尾上翘,足前屈。两面纹饰相同,身饰双线鳞纹、变形云纹,颈上有小孔可佩带。
玉鱼商代晚期
长10.6、厚0.2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浅绿色,有褐斑。体窄长,弯成半圆形。闭口圆眼,背鳍雕作扉棱形,口部有短榫。
马形玉佩商代晚期
长6.3、高2.9、厚0.2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灰色,有褐斑。作行走状。张口竖耳,"臣"字眼,眼稍靠下,颈有较粗的鬃毛。长尾,尾中部有一小节突,下端有斜刃。耳后有小孔。
羊头形玉佩商代晚期高4.5、厚2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白色,有褐斑。圆雕。闭口,细眉,眼斜吊,卷角。背面近平。头顶上有上下对钻的小孔。
龙形玉佩商代晚期
长8.2、高4.4、厚0.7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墨绿色。作卧伏状,形似夔。张口露齿,大眼小耳,独角竖起,凹背垂尾,一足前屈。颈饰鳞纹,身、尾饰变形云纹。
龙形玉佩商代晚期
长径7、厚1.5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墨绿色。作蟠曲形,头尾相接,中有缺口,尾尖内卷。张口露齿,"臣"字眼,细长眉,头上有两钝角,腹下有两短足,中脊突起。身、尾饰菱形纹兼三角形纹,背两侧饰三角形纹。背部有左右钻透的小孔,尾尖一面有一未透的圆孔。
龙形玉佩商代晚期
长8.1、高5.6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黑绿色,一面微呈褐色。圆雕。方形头,张口露齿,"臣"字眼,两钝角后伏。中脊雕成扉棱状,身蟠卷右侧,两短足前屈,各有四爪。下颌正中有一个对钻的小孔。身饰菱形纹和三角形纹,均为双线琢出。
玉鹅高商代晚期高7.2、厚0.6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灰色。作站立状。圆眼扁嘴,长颈前弯,凸胸短翅,两足粗壮。颈饰羽毛纹,翅饰翎纹。足下有残榫。
玉环商代晚期
直径12、孔径6.6、厚0.6 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体呈扁圆环状,中有一孔,通身素面。
玉戈商代晚期
长29.2、援长21.3、援宽7、内厚0.5厘米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青玉,受沁为黑褐斑。体扁平,前锋尖锐,援一边平直,一边略斜。援与阑上下侧均刻回纹,直内,内的前端有一圆穿。
玉刀商代晚期
长13.8、宽2.7、厚0.5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青玉,受沁有土褐斑。刀呈直背、较厚,双面弧形刃,刀锋尖锐,柄较宽长,背中部有一小圆穿孔。
铜内玉戈商代晚期
长27.8、戈长15.8 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慕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灰黄色。器体扁薄轻脆,作长条三角形、上、下两边出刃,中部起脊,前锋三角形、十分锐利,近末端处有圆穿。铜内有上、下阑,饰饕餮纹、遍镶绿松石,后端作歧冠鸟形。
玉璜商代晚期
长12.9、宽3.4、厚0.4 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青玉质。体呈扁半环形。两端分别钻有三孔及一孔,璜的上端正中也有一小孔。通身素面。
玉笄商代晚期长16、径0.8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质。体呈圆锥形、素面,顶上有扁榫。
玉蝶商代晚期高2.7-3.8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学院考古研究所。淡绿色,少部分呈淡褐色。下部较平,上端呈斜面形,中空,可套入成年人拇指。背面下部有一条横向的浅槽,槽由窄而宽。正面雕兽纹,双目下各有一圆孔,面部两侧分别雕以身、尾和足。
玉匕高代完期
长14.7、柄宽2.1、厚0.4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学院考古研究所。
混色,有黄黑斑。扁平长条形。平顶,柄两侧稍内凹,下端呈舌形,较薄。纹饰精致,其一面柄饰蝉,匕面饰头向下的蝉纹四个。另一面柄饰夔纹和兽面纹。柄端中部有一个小圆孔。匕面下部有经长期使用的痕迹。
玉柄形器商代晚期
长15.3、宽1.1、厚1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究所。
孔日色。体窄长,断面近方形。表面雕莲瓣形纹五柄上端刻阳线两条,下端有尖状拌。
玉斧商代晚期
长19.6、宽4.8、厚0.9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青玉质,土沁以后变为土黄色。体呈长方形,上下端近平并有厚刃。两面纹饰相同,通身饰线纹及变形云纹,斧的顶端有一圆穿,穿之下饰线纹。
玉簋商代晚期
高20.5、口径12.5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碧绿色。直口微外孤,平沿方唇。腹部微鼓,图底略外凸,底为圈足。腹部外侧有对称的四条扉棱,扉棱之间饰云雷纹。圈足上下饰凹弦纹。
玉璇玑商代晚期
直径3.55、厚0.5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淡青色。四周加工出四枚均匀间隔的同向尖牙,状如涡轮叶片。中部对钻出小孔。璧的一面可见清晰的细线打稿痕迹。
虎形玉佩商代晚期
长8.41、厚0.27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刘家庄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色,大面积受沁白化。片状浮雕。低首张口,口内有对钻穿孔。"臣"字眼,云纹角,凹背,尾上卷。阴线勾勒出足爪。
通体粘有朱砂。
兔形玉佩商代晚期
长4.13、高3.37、厚0.74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王裕口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受沁白化。垂首,突眼,大耳后仰。曲体弓背,前后足相交连。短尾,表示其蓄势欲跃之态。背部中脊两侧有短条线纹。
鹿形玉佩商代晚期
长3.5、宽2.7、厚0.57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白色。鹿作回首状,口微张,双耳后展。四足前曲作卧状,前足有斜向孔。无尾。
兔形玉佩商代晚期
长5.9、厚0.25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刘家庄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乳白色。扁平半伏状,用阴线刻出耳、鼻、足,耳朝后竖起。前足有一小圆孔。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鸟形玉佩商代晚期
长4.59、双翅间距3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灰褐色。作引颈飞翔状,尖喙,双翅伸展,分尾。头下有斜向对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