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殿堂 | 古蜀文明“太阳神鸟”金饰 12件套欣赏
要说“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什么?恐怕许多人一时语塞。2005年 8月 16日,被国家命名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出于古蜀文明的“太阳神鸟”金饰。
在全国文博系统征集的 1000多件文物中胜出的标志性文物是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直径为 12.5厘米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
2005年 10月 12日至 10月 17日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遨游时就携带了“太阳神鸟”金饰的蜀绣制品。
现在流通中的100元人民币正面数字“100”处位于两个 0之间就夹有一只“凤鸟”,其原型就是“太阳神鸟金饰”中的“神鸟”。
2016年 6月“文化遗产日”又首发了纪念邮票。
2013年“太阳神鸟”金箔被公布为禁止出境的文物。
四川古蜀文明大收藏家竟然收藏了“太阳神鸟”金饰12件一套,最小的直径5.5公分,每件递增 1公分,最大的16.5公分。圆形黄金薄板厚度仅仅0.02mm,纹饰镂空,好像是民间的剪纸。线条流畅,富有韵律,动感强烈。
“太阳神鸟”图案表示的是太阳,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 4只逆时针飞行的神鸟,引颈展翅,翱翔于神界虚空,前后首足相接,排列均匀对称。每只鸟都对应 3个月牙,说明每只鸟代表一个季节,每个季节为 3个月,4只飞行的鸟代则是指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内层有12道旋涡状的光芒,代表弯月,表示一年 12个月。12道太阳光芒与 4鸟中的“12”与“4”,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 12个月、12生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这套 12个“太阳神鸟”金饰,由国土资源部西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等研究机构做扫描能谱检测(检测报告编号:TZ2012-4,查询电话:028-8322-3939),表明是用四川金沙江流域的自然砂金加工而成,不同点位的含金量为88.45~93.93%。金饰表面附着有不均匀的黑色次生矿物黑银矿,即砂金中混入的其它金属氧化物,是远古金器的重要特征。
古蜀部族是中国最早开采和使用黄金的部族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成熟地掌握了砂金加工技术,古蜀先民制作金器时先要把自然砂金热锻后反复锤揲成薄如纸的薄板,再绘制图案和镂空加工。
该收藏家现有意转让,寻求有缘人续藏研究,有意者请联系,非诚勿扰。
收藏家对藏品不但要有“看得懂”的能力,
还应该具备“会欣赏”的素质,
进而达到“能陶醉”的境界。
微信号aoshima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