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24节气:小雪、北斗星与玉猪龙崇拜
11月22日 04:39:38 (农历十月初八)小雪节气。
小雪是冬天的第二个节气,也是24节气的第20个节气,迎来小雪,北方的冬天就真的到来了!
中国古人通过北斗星在天宇的旋转和太阳的黄道变换来确定四季、划分24节气,根据天人合一、天地感应的思想,古人形成了北斗星崇拜和太阳崇拜,并通过刻画符号、制作器物、举行祭祀仪式等方式完成天人沟通,并形成了民俗文化。
一、小雪节气由来
至晚在春秋战国时期,小雪节气的称呼已经形成,《汲冢周书》记载:
冬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
《汲冢周书》还提出了小雪三候: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说:
“至于孟冬而始寒,小雪而物咸成。”
冬天来了,天气开始寒冷,到了小雪时节,所有的农作物都成熟了。
在西汉武帝《太初历》颁布之前,秦汉都沿用古六历之一的《颛顼历》,把十月作为岁首,类似现在的春节。
董仲舒说“物咸成”,是因为十月是当时所有农作物丰收的时节,所以要在这个月庆祝人寿年丰,从而形成新年习俗。
二、北斗星崇拜
《淮南子·天文训》则提出了小雪节气对应的天象是:(北斗斗柄)指亥,则小雪。
此时太阳黄经到达240°,对应射手座,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易经》12消息卦的坤卦、后天八卦乾卦的位置,同时也对应12地支的亥位。
战国典籍《鶡冠子》说: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运于上,事立于下,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成。此道之用法也。
古人发现,在冬天黄昏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北方,所以称“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24节气小雪对应《易经》乾为天卦,物象为龙,对应12地支亥,物象为猪。
乾卦是《周易》第一卦,而猪是12地支的最后一支,一头一尾。
这样北斗星、龙和猪三种天上地下的天象和物种就发生了强关系,红山文化玉猪龙很可能有这种自然崇拜的因素。
小雪节气,北斗星斗柄指向偏北方,五行属水,亥猪五行亦属水,五色为黑,五脏为肾。
肾在《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里被认为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因此古代又把猪看做生殖崇拜之神,红山文化玉猪龙还有一种造型,很像胎儿,也有生命崇拜之说。
三、神秘的玉猪龙
通过小雪节气天象与物象的对应,或许我们就能破译距今5000-6000年前红山文化符号——玉猪龙造型的由来。
中国人的玉器崇拜,源于古人相信“玉”是沟通天地的灵性媒介,而北斗星运转与人间四季、24节气变换的关系,让古人把北斗星确认为天象崇拜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甚至超过了太阳崇拜。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古人对北斗星的崇拜需要找到一个类比的物象,最好是当时他们最熟悉的动物或者是器物。
红山文化玉猪龙
安徽凌家滩玉龙
虽然目前发现的玉猪龙造型各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猪头龙尾,首尾衔接。
北斗星在天宇中的造型被古人认为是“帝车”和野猪的獠牙,甚至是野猪战斗的样子!
从红山文化直到满清,东北地区的很多部落族人都有崇拜野猪的习俗,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汉语意思就是“野猪皮”。
综上所述,玉的灵性媒介特质、野猪与北斗星相似的外形特质,以及上文所言龙猪首尾相连的朴素哲学,三大因素促成了玉猪龙造型的诞生和古人的玉猪龙崇拜。
而商周时期的青铜猪器物造型及“太极图”花纹也反应了这种北斗崇拜、猪崇拜习俗的延续。
湖南湘潭出土商代青铜豕尊,肩部和臀部都铸有龙纹。
这件晋侯墓出土的西周青铜猪尊,腰部有明显的四臂旋转太极图,呼应了《鶡冠子》“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的记载。
· 感谢阅读 ·
传播中华民俗文化,讲述九州堪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