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手下帮贾雨村妥善处理了命案,结局却是流放,什么道理?

话说当年寓身葫芦庙里的读书人贾雨村,靠甄士隐慷慨解囊资助赴京应试,一朝金榜题名,先是知县后升知府,眼看前程大好,却不久就因“贪酷之弊”,被政敌使绊子拉下马,丢官离京。为谋生,经人介绍做了林黛玉的蒙师。

后来丧母的林黛玉受外祖母贾母的要求进京,她父亲、时任巡盐御史林如海写了封推荐信,让贾雨村一面护送林黛玉进京,一面去找贾政帮忙。贾政当时是工部员外郎,与林如海一样是四品官,在朝廷里还是说得上话的,于是一番运作,贾雨村没过多久就升了金陵应天府知府。

经过“落而复起”,贾雨村自然是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一心要干出一番事业的;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不,上任伊始,就碰上个“教他重新做官”的案子。

这案子就是“一女两卖案”。

这个女子就是英莲(后来的香菱),她的父亲就是当年住在葫芦庙旁边,对贾雨村颇有周济并资助他上京应考的甄士隐,可以说是贾雨村的恩人。她五六岁的时候被拐子拐走,如今到了十二三岁,就被拐子带到外地转卖。

在应天府地面上,遇到本地一个小乡绅之子,名叫冯渊。这个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不料一眼看上了英莲,要买她做妾,并且“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

也正因此,礼仪上要郑重其事一些,就约定三天后过门。眼见英莲得脱苦海,却就在这三天里,那拐子又把英莲卖给了金陵薛家。于是两男争一女,那人贩子被打个半死是罪有应得不说,冯公子却也被薛家公子手下人一顿毒打,三天后就死了。

就这样,一个拐卖妇女案变成了一起命案。

这案子本也好判,在买卖妇女不能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衡量的前提下,谁有理谁没理是一目了然的。但最后判的结果我们都知道的: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

就是说,多给些银钱就把这一命案摆平了。

这个案子的处理过程中,有两个因素非常关键:一是势力的影响,二是一个人的提醒

先谈谈势力的影响。

与冯家争夺英莲的是薛家,这薛家又是谁呢?

这要从“护官符”说起。所谓“护官符”,书中借门子之口作了介绍: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

贾雨村看到的“护官符”是这样的: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个“雪”,即是“薛”,那位薛家公子,正是“呆霸王”薛蟠。薛家与贾、史、王一起构成了“四大家族”,且这四个家族之间是“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一家而惊四家啊!

贾雨村能不掂量掂量?

再对比被薛家打死的冯渊,前面已经说了,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只守着些薄产过日子,最多也只是近于小康而已,怎么跟大富大贵的薛家相比,更何况还有“同气连枝”的贾、史、王三大家族?

贾雨村都不用掂量了。他反而要想想自己的这个官是怎么得来的,可不正是贾家帮的忙?

我想,他可能也想到他进京赶考靠的却又正是英莲的父亲甄士隐,他该惩处那个拐子,并且设法帮助英莲,这方是君子之道;但是这念头必是转瞬即逝的,作为“起复”的他,绝对最关心头上的乌纱帽。

这是一种现实。

不过,贾雨村一开始可不是这样考虑办案的。他是受了一个人的提醒。

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门子,原是当年葫芦庙里的小沙弥;葫芦庙被大火烧掉后,无处安身,后来看看到官府打杂“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热闹”,就趁着年纪轻蓄了发,充了门子。

当日贾雨村收到冯家的状子后,第一反应是“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立即命令手下“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同时又要发签追捕薛蟠。

从他这表现看,虽然办案不脱“拷打”两字,却也尚属“明镜高悬”。

这时,那门子就使眼色让他踩了刹车,然后就把那“护官符”背后的事细细讲与贾雨村听,一并把怎么处理这个棘手案子的办法也告诉了贾雨村。

那贾雨村倒也经过一番挣扎,觉得“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但终究还是在一腔正气办案但再也不用做官,与胡乱办案偏袒薛家而做有“靠山”的官之间,做出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案子一结,贾雨村马上就给贾政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写信,报告“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这个好卖得恰逢其时。

这就是一种现实啊!

而那个为贾雨村建言献策的门子大概以为自己从此要成为知府大人的心腹,走一步好运的,却也遭遇了“现实的骨感”:

贾雨村起初尚不知这个门子就是当年的小沙弥,待到他自报家门,并且对他大大指点了一番,化解了一大难题,当然是要感谢的;但眼前的知府大人却已不是过去寄宿葫芦庙的书生了。

有些人是可共贫贱,却不能同富贵的,贾雨村大致就是这样一类人;况且那门子仗着与贾雨村有旧,又明了知府大人尚不明了的“官场潜规则”,且掌握贾雨村先后两次为官的底细,姿态上从一开始的小心谨慎(不敢坐,贾雨村一再要求,门子才告了座,“斜签 着坐了”),到后来活像“官场导师”(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 ……”),再到分明“(乱)断案高手”(小人已想了一个极好的主意在此……)

书中说得明白:

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

提醒是他给的,主意是他出的,自己的秘密是在他手里的……

贾雨村得到好处的同时,自然也会考虑到其中的坏处:自己岂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这门子的左右?放在身边那简直就是个不定时炸弹啊!所以必须让他离得远远的,不直接弄死他,大概已经算很仁至义尽了吧。

这是另一种现实。

而现在的我们,又岂不是仍常常会面对这样的现实?朋友们又是怎么处理的呢?欢迎讨论!

(网图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