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相不相信眼泪
文 | 艾攸攸
01
许多事情发生的时候是好的,说来说去却变了味。许多事情说起的时候是好的,落到地上也变了味。比如“实习生”的词典官方定义是: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实际工作经验。到了职场里,真实情况就是:被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使唤着做与实际工作经验无关的事儿。
订餐、拿快递、打扫卫生,都是一挥手就去的事情,更别说还有很多私事没有拿上台面说的。我听过最离谱的是,实习生被要求给领导的妻子儿女买机票,从来不给钱。
实习生的“廉价”,已经不是一家公司、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成为了整个社会不愿意正视、甚至在努力推动的准则。
天呐,这多可怕。就仿佛我们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腐朽死去,不仅视而不见,还在旁拍手叫好。
这是现实,但不是所有的现实都应该发生。
02
许多职场前辈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们当年还不是这样熬过来的。可是经历过被职场虐到泪千行的人,不能因此就自认为有权利将这种压迫千倍奉还啊!
蒋勋曾说过一句话来解释道德:“对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才是。”我想套用这句话来解释我对职场的价值观:“对他人的捆绑不是价值观,对自己思想的修复才是。”
我不会因为自己“硬拼”得来一份转正的机会,就认为作为一个实习生应该如此“硬拼”。就像我从不相信所谓各种职场黄金法则里对努力和拼命的过分追崇。
幸运地是,我在实习期间确定了公司有岗位空缺;幸运地是,这正好是一家我十分想加入的公司;幸运地是,我没有被领导“放鸽子”,最终签下了工作。这都是幸运。
然而不幸的事情更多,实习期间为了给公司传送一个急需的表格文件,我错过了学校的毕业合影。错过的还有许多参与其他公司招聘的机会。入职后整整两年内,公司的大家伙儿还是会将我当做一个实习的毛娃娃来使唤。
如果当初和许多其他的实习生一样,走就走了,我会不会有一个更好的前程。
我并不知道。
如今,我也带了很多批来公司实习的学生。我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工作群,常常和他们一起在群里斗表情包(我丰富的表情包都是他们的功劳)。我知道他们私底下建了很多小群,偶尔也能听到他们之间偷偷的抱怨,但我从不戳破,他们需要理解、消化、与职场磨合的空间。有的实习生走了便是走了,有的实习生和我成为了不错的朋友,还会常常约饭。
我曾经“廉价”过,所以不想让他们感到“廉价”。职场再险恶,竞争再激烈,我始终相信,人应该坚守自己内心有一块尚未崩塌的地方。
也许作为一个老板,在你的价值观里,实习生就应该做这些杂事。但是你不能让别人感到受委屈的同时还得对你感恩戴德。
也许职场确实不相信眼泪,但职场应该有容纳眼泪的地方。
03
职场不相信眼泪,但职场相信一种准则叫做“工作界限”。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做你应该做的就好”。
不可否认,每个刚刚走入职场的新人都需要从“低级工作”做起。
从公司的利益来说,这是分工合作的需要。“一个正常而健康的公司,大家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分工上要有所区别。”
从个人利益上来说,这就像是打怪升级,需要不停地刷副本来积累经验值。你得学会怎样快速熟练地打印文件资料,你得学会怎样精准无误地提取表格信息,你得先掌握低级的规律再去学习更高级的规律。
但是,在我的观点里,“低级工作”不等同于“杂事儿”。打个比方,公司的合同文件到了,实习生下楼领取一下,这是“低级工作”。老板自己订的午饭到了,实习生下楼帮拿外卖,这是“杂事”。
前者,至少实习生能知道合同一般用什么样的快递寄达,费用约是多少,需要怎样签收,是与什么公司合作。后者……难道我们要深谙外卖的菜品、价格,方便以后更熟练、更投其所好地给老板定外卖么?
类似的事情,类似的时间成本,“低级工作”和“杂事”给我们的感受会完全不同。我和许多实习生聊过,包括问过我自己,真的是不愿意去楼下跑那么一趟吗?
答案几乎都是否定的。
作为一个实习生,我们只是不愿意被使唤做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情”,只是不愿意被要求做“公私不分明的事情”,只是不愿意在“分工有所区别”的同时还得接受“人格的不平等”。
职场是冷冰冰的,但人,不是。
职场不会因为眼泪而多给一份薪水,但人,可以因为眼泪而多一份理解。
学校的实习证明早在大三的时候就上交了,也没有实习工资可以补贴生活,我实习的目标不就是希望可以留在这里工作吗。
所以,我选择了“硬拼”。
也许你只是需要一份实习证明,或是只是需要这份实习的经历,也许你是希望在实习中提升一些相关技能,或是想通过实习进一步地发现和认可自我。
你明白了自己的需求,也就明白了该如何选择。
我不会说年轻人,再忍耐一下,再忍耐一下就会有好的生活。我也不会说来啊,造作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我想说的可能是,实习生也许这辈子也只有那么一次。大幸、大不幸,都是难忘。黄色的树林里泾渭交错,但是别忘了,看一看树林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