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冶廷林(青海)
(接续上一期)
尕布老汉跟随“走光”女人从大街拐进小街,又从小街转到小巷,他觉得有点蹊跷,就放慢脚步追问“还有多远?”那女伸手要拉他的胳膊,他顺势躲开。正当这时,看见一家“青海化隆拉面”馆,借口说:“我肚子饿了,我要吃饭!”“走光”女催促他不要吃,到饭店再吃。他执意走进饭馆,热情的店主根据肖像和穿戴认出来人是西北回族,便互道“赛俩目”问候。店主准备倒茶招待。尕布老汉连忙阻止说:“我封斋着里。”店主心领神会。两人坐下聊起来。店主知道了老乡来上海的原因和经历的艰难过程,对老乡非常同情,并表示在上海范围内尽力帮助,便互留了电话号码,保持联系,还约定晚上一起开斋。那女人在外面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有点不耐烦,“冲”进店来催他快走。店主猜出是什么情况就对那女人说:“他是我的老乡,今晚就住在我这里。你回去吧!”她骂骂咧咧地走了。店主转身对尕布老汉说:“他们开的是'黑店’,好多人上当受骗了,去不得!”店主要老乡住在他的住所,可尕布老汉执意不住,就联系了一家附近的宾馆让老乡住下。
尕布老汉疲惫不堪,但还是在大街上“扫描过滤”与孙子年龄相仿年轻人,曾追随激动过好几次,结果一一落空,还闹了不少尴尬,觉得很丢人!他累成了一团泥,想坐在草坪上休息一会儿,刚走进去还没坐下就有人来劝阻。看时间不早了,开斋前来到了拉面馆。昏礼后,给他倒上热茶,端上馍馍,炒了两个菜,剁上一碟手抓,下给了一碗拉面,按照西北回族的礼节招待了尕布老汉,并带着封斋的早餐回宾馆了。晚上,毫无睡意,辗转反侧,就想起四十多年前,入赘北塞一家做女婿的事来。妻子很善良,对他也很贴切,两人相敬若宾,百般恩爱。在一起生活的四年里生了两个男孩。当第二个孩子将要分娩时,因为难产,在弃母保子或弃子保母的关键时刻,妻子坚决地选择了“弃母保子”。此时,丈人、丈母和尕布都留下了泪水。两年后,他带着两个孩子回家乡。这就成了家乡人的“秘密”之一,但他每年斋月去北塞给丈人、丈母开斋,说赛俩目。现在,在家请阿訇念经,深情纪念三位对自己有恩的亡人,祈求真主饶恕他们的罪过。当回忆中走出来时,眼泪浸湿了枕头,心情惊涛拍岸。晨曦初露,尕布老汉就来到十字街头观察年轻男孩的外表形态,有点像买亥的就扑过去,给人家大吃一惊,然而依然坚持,绝不放过万分之一的蛛丝马迹。这样的“重复剧”从这个十字街头演到另一个十字街头,换了演,演了换,演了千千遍,“踏破鞋底无觅处”,但他的信念淬炼得更加坚硬,具有“滴水穿石”精神,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又一次,一个年轻人的形态十分相似,走路的姿势更没有差错,他武断地认为就是自己的孙子,便大喊着“买亥,买亥!”连跳带跑拉住年轻人的背包系子,把年轻人拽了个趔趄。转眼一看,显然不是孙子,情绪从山巅落到谷底,老人怕是难以释怀。年轻人觉得莫名其妙,狠狠一拉背包摔倒了神情迷糊的尕布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