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中医诊断学八套试题与答案、中医必背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1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2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3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4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5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6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7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8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9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10

中医诊断学八套试题与答案

1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脏腑在舌面上的相关分布,舌尖属( )。

A.肾         B.肝         C.脾       D.以上都不是

2.潮热而兼胸闷不饥、头身困重者,多属( )。

A.阳明潮热

B.气虚发热

C.湿温潮热

D.阴虚潮热

3.表实证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

A.头身困重、脉浮缓

B.发热面赤、无汗

C.恶寒、头身疼痛

D.恶寒发热、无汗

4.症见胸肋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可诊断为( )

A.肝火上炎

B.肝胆湿热

C.肝火犯肺

D.肺阴亏虚

5.微脉主要见于( )。

A.阳衰

B.气虚

C.阴竭

D.血虚

6.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证属( )。

A.表寒里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上热下寒证

D.半表半里证

7.病人饭后神疲,困倦易睡者,多属( )。

A.痰湿中阻

B.脾气虚弱

C.心肾阳虚

D.热入心包

8.脘腹胀满,不思饭食,身重困倦、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    A.肝胆湿热

B.大肠湿热

C.脾胃湿热

D.以上均非

9.目暗睛迷、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是由于( )。

A.肺脾精气衰竭

B.肝肾精气俱衰

C.心之精气衰败

D.邪陷心包

10.病人头痛和裹、肢体困重者为( )。

A.痰湿头痛

B.风湿头痛

C.风热头痛

D.风寒头痛

二、多项选择题

1.舌质紫的主病有( )。

A.热炽

B.寒凝

C.血虚

D.气脱

E.气血壅滞

2.但头汗出一症,多见于( )。

A.肺脾气虚

B.上焦热蒸

C.中焦湿热

D.虚阳上越

E.阴虚内热

3.病人语言蹇涩,可见于( )。

A.风痰阻络

B.风痰阻肺

C.痰火扰心

D.热闭心包

E.风痰蒙蔽清窍

4.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同症状表现有( )。

A.心悸怔仲

B.潮热

C.失眠我梦

D.舌红

E.脉细数

5.在下列经脉病证中,主少腹病证的有( )。

A.足少阴经脉病证

B.带脉病证

C.冲脉病证

D.足厥阴经脉病证

E.足少阳经脉病证

6.百日咳的主要临床特点有( )。

A.咳如犬吠

B.咳声阵发

C.咳声不扬

D.咳而呕吐

E.咳而咯血

7.沉脉主里,其机理是因为( )。

A.邪郁于里

B.气血内困

C.寒凝气滞

D.脏腑虚弱,无力鼓动

E.邪热结聚

8.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有( )。

A.有无汗出

B.有无咳嗽

C.舌苔厚薄

D.脉象浮沉

E.有无恶寒发热并见

9.肝病的常见症状有( )。

A.头晕胀痛

B.月经不调

C.纳呆便溏

D.口苦发黄

E.急躁易怒

10.下列病证转变中,属于病势减退的有( )。

A.太阳转阳明

B.太阴转阳明

C.少阴转太阴

D.厥阴转少阳

E.少阳转阳明

三、是非判断题

1.神气不足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见此多主预后不良。( )

2.清晨舌苔满布,饮食之后苔即退去,此属假苔,是病重的表现。( )

3.病人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者,为下焦蓄血证。( )

4.脾虚水肿,久延不愈,伤及肾阳,或肾阳亏虚,开合不利,水液不能排泄,均能成为阴水。( )

5.肝脾不调是指脾虚肝旺、土虚木贼之证。( )

6.斑疹是一种皮肤病。( )

7.积是专指腹内按之有形而推之不移的肿块。( )

8.上热下寒和上寒下热证,属于寒热错杂。( )

9.肺肾阴亏,是指肺津不足与肾精亏虚同时存在的证候。( )

10.温病气分证候,多属正盛邪实、气机亢奋之证。( )

四、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是《___________》,其作者是__________。

2.头项强直者,邪气实,多由____________上攻所致;头项软弱,头重倾垂者,正气虚,多属_______________。

3.舌淡白而苔灰黑且干燥如刺,但刮之即净,主病为____________。

4.行痹的表现特点是四肢关节____________疼痛。

5.在寒热真假证中,假象多出现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面色方面。

6.刺痛、肿块、色暗、脉涩,均为___________证的辨证要点。

7.厥阴病的病理特点,主要是阴阳相争、_______________。

8.青色主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小儿惊风。

9.望舌苔主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内容。

10.气虚发热的临床特点是长期低热、_______________则甚。

11.滑脉的形象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由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因_______________。

13.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畏寒肢凉、舌淡胖、脉微细,此属_______________。

五、名词解释

1.中医诊断学

2.客色

3.大头瘟

4.阴黄

5.假神

6.外感表虚证

7.并病

8.镜面舌

9.绝脉

10.气分证候

六、问答题

1.试从闻诊上简要区别喘证与哮证、虚喘与实喘。(4分)

2.阳明腑实证和热入营血证,皆可出现神昏谵语,试从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上加以区别。(5分)

3.简述肝火上炎与肝阳上亢证在病机与表现上的异同。(6分)

七、病案分析  赵某某,男,30岁,工人。患者于五天前开始发热,伴微恶寒。咳嗽吐浓痰,鼻塞流浊涕,未及时就医。现症转壮热,口渴,咳嗽加剧,痰稠色黄,气喘息粗,烦躁不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1.选择最佳辨证方法(2分)

2.辨证诊断(5分)

3.证候分析(8分)

中医诊断学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水饮证面色黑主要是:  C

A、黑而干焦

B、鼻柱黑

C、眼眶黑

D、口周黑

E、青黑

2、瘿瘤多见于:E

A、气滞血瘀

B、阳虚阴盛

C、肺肾阴虚

D、感受风火时毒

E、肝郁气结痰凝

3、小儿食指络脉色紫红主病:A

A、里热

B、表热

C、血瘀

D、痛证

E、惊风

4、患者自觉口甜,多属:C

A、脾胃气虚

B、肝胃蕴热

C、脾胃湿热

D、肾病

E、脾阳虚

5、细脉、微脉、弱脉、濡脉的共同特征是:B

A、中取即得

B、细小无力

C、浮取即得

D、沉取即得

E、若有若无

6、食滞胃脘证患者,其脉多为:E

A、弦

B、实

C、数

D、缓

E、滑

7、下列哪项与弦脉所主病症无关:D

A、肝病

B、痛证

C、痰饮

D、宿食

E、胆病

8、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属于:A

A、瘀血

B、肾虚

C、阳虚

D、肾绝

E、水饮

9、患者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证属:C

A、上热下寒

B、真热假寒

C、表热里寒

D、表实里虚

E、阳盛阴虚

10、下列哪项不是辨别虚实真假的主要依据?E

A、腹部的硬满与柔软

B、整体状况的强与弱

C、舌质的苍老与嫩胖

D、脉沉取有力与无力

E、面色的苍白与颧红

11、下列除___外,均是亡阳证的临床表现:B

A、面色苍白

B、口渴饮冷

C、呼吸微弱

D、四肢厥冷

E、舌淡而润

12、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是:C

A、表证

B、表邪入里

C、半表半里

D、表热里寒

E、表寒里热

13、按虚里,下列除何项外,均属正常: B

A、按之应手

B、动微不显

C、动而不紧

D、缓而不怠

E、节律均匀

14、壮热烦燥,面红目赤,腹胀满拒按,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此属:C

A、里热证

B、里实证

C、里实热证

D、表里俱热证

E、真寒假热证

15、患者手足疼痛,肤色紫暗发凉,喜暖恶寒,得温痛减,舌淡暗,脉沉 迟涩,证属:A

A、血寒证

B、血瘀证

C、气虚血瘀证

D、气滞血瘀证

E、凉燥证

16、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属:D

A、心火亢盛证

B、心肾不交证

C、心血虚证

D、心阴虚证

E、肾阴虚证

17、哪一项与肝气郁结无关:E

A、情志抑郁易怒

B、胸闷善太息

C、胸胁胀痛

D、瘿瘤

E、身目黄

18、哪一项不属胆郁痰扰表现:C

A、惊悸不寐

B、烦燥不宁

C、语言错乱

D、眩晕口苦

E、太息胁胀

19、小便失禁2年余,伴腰膝痠软无力,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最宜诊断为:C

A、肾精不足证

B、肾阳虚证

C、肾气不固证

D、肾不纳气证

E、脾肾阳虚证

20、邪热炽盛多表现为:C

A、口渴不欲饮

B、口不渴

C、口渴喜冷饮

D、口渴欲饮,饮入即吐

E、口干喜热饮

21、患者突然感上腹部疼痛,用热水袋敷后痛减,口不渴,泛吐清水,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弦,此属: E

A、脾胃虚寒

B、寒湿困脾

C、寒滞肝脉

D、脾阳虚

E、寒邪犯胃

22、壮热,昏迷,抽搐,舌红,脉弦数属:A

A、热极生风证

B、血虚生风证

C、阴虚生风证

D、肝阳化风证

E、肝火炽盛证

23、肾精不足,以下哪一项应除外:B

A、经闭不孕

B、遗尿失禁

C、发育迟缓

D、发脱齿摇

E、囟门迟闭

24、脾肺气虚,应除外以下哪一项:D

A、纳呆少气

B、声低懒言

C、自汗神疲

D、胸闷太息

E、气短而喘

25、干咳痰少质粘,口干咽燥,恶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数属:D

A、肺阴虚证

B、肺热炽盛证

C、风热犯肺证

D、燥邪伤肺证

E、津液不足证

26、“热深厥亦深”是指:A

A、真热假寒证

B、真寒假热证

C、真虚假实证

D、真实假虚证

E、上热下寒证

27、嗜睡的主要病机是:A

A、阳虚阴盛

B、阳盛阴虚

C、阴阳两虚

D、阴盛格阳

E、阳气不足

28、突发耳鸣,大如潮声,按之不减,多属:B

A、阴虚火旺

B、肝胆火盛

C、气血不足

D、肾精亏虚

E、肝肾阴虚

29、牙龈肿痛,多属:C

A、肾阴虚

B、心火亢盛

C、胃热

D、肝火上炎

E、脾火

30、五更泄泻见于:E

A、肝胃不和

B、食滞胃肠

C、寒滞胃肠

D、肝郁脾虚

E、脾肾阳虚

二、多项选择题

1、面色白主病是:ABD

A、虚证

B、寒证

C、湿证

D、脱血

E、惊风

2、脾虚湿盛的舌象可见:BCD

A、芒刺

B、胖大

C、齿印

D、裂纹

E、强硬

3、便秘可见于:ABDE

A、实热证

B、阴虚证

C、血瘀证

D、气液两亏

E、阴寒内结

4、主痛证的脉象是:ABDE

A、弦脉

B、紧脉

C、滑脉

D、伏脉

E、动脉

5、以下哪些证可见出血:BC

A、血寒证

B、血瘀证

C、血热证

D、血虚证

E、气滞证

三、填空题

1、面色黄的主病为  虚证、湿证  。

2、淡白舌的主病为   虚证、寒证、气血两虚证   。

3、呕吐物清稀无臭者,多为 寒   呕;呕吐物秽浊酸臭者,多为  热 呕。

4、潮热,分为 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  。

5、细脉的脉象是         脉细如线,应指清晰       。

6、瘟疫证候特点是        发病急剧,证情凶险,具有传染性       。

7、肝风内动证包括   热极生风证、肝阳化风证、血虚生风证、阴虚生风证  四种不同证候。

8、膀胱湿热证以    尿频、尿急、尿痛、尿黄     为辨证依据。

9、太阴病的性质是     里虚寒湿      。

10、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   《敖氏伤寒金镜录》    。

四、名词解释

1、客色: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人的面色出现一些暂时性的改变,称为客色。

2、谵语:是神识不清,语无论次,声高有力的一种临床表现。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3、平息: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诊脉时,医生要平调呼吸,使之均匀自然,用息去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这种方法叫做平息。

4、除中:指久病重病,本不能食的病人,突然索食、能食的一种现象,是脾胃之气将绝的表现。

5、心脉痹阻证:指在病邪作用下,心脏脉络阻痹不通,表现为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等症状的证候。 常因瘀阻、痰浊、寒凝、气郁而发作。

五、简答题

1、简述正常脉象及其特点。

正常脉象即平脉,指正常人的脉象,具有胃、神、根三个特点。胃即胃气,有胃气的脉象是从容、和缓、流利;神即神气,有神气的脉象是柔和有力;根,指尺脉而言,有根的脉象是尺脉沉取应指有力。

2、苔色的主要变化有几种?各主何病?

苔色的主要变化有白、黄、灰、黑。薄白之苔为正常现象,若有病也主表证,属邪轻病浅。白苔增厚主寒证、湿证,也主热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苔主里证,见于里热证,或里寒证。黑苔主里证,或为寒极,或为热极,病均较重。

3、失神的表现有哪些?

主要表现是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神志昏迷,面色晦暗,大肉已脱,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或有不自主动作,呼吸微弱,语言失伦。这是脏腑精气衰竭,生理功能衰败的表现,预后不良。

六、问答题

1、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如何鉴别?

两者都是感受湿热、饮食不洁、湿热内生而引起。因此,都有湿热的共同表现,如黄疸、身热、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濡数。   肝胆湿热和湿热蕴脾的区别:肝胆湿热多有胁痛,湿热蕴脾多有腹胀便溏;肝胆湿热证由于肝经络阴器,故每见疮疡、湿疹、风疹等病。

2、五脏气虚证有何异同?

同点 均有气虚证表现: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虚。

异点 心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心悸或怔忡,胸闷等症;

肺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痰清稀或声低怯等症;

异点 心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心悸或怔忡,胸闷等症;

肺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痰清稀或声低怯等症;  脾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纳差,腹胀,便溏等症。

七、病例分析

任××,男,45岁。   主诉:全身水肿两个多月。现病史:患者于两个月前开始倦怠不适,继而渐渐出现遍身浮肿,尤以下肢较甚,有冷痛感,按之凹陷不起。目前伴见面色淡白,腹胀伴体倦,脘闷纳减,有时便溏,小便短少,而尿色清,脉沉细迟,舌质淡,苔白滑。   根据脏腑辨证作出证名诊断,并进行证候分析。

辨证:脾虚水肿

证候分析:本证由于脾阳不足,气不化水,水湿停蓄而致遍身水肿,脾主运化,主肌肉主四肢,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溢于肌肤则为肿胀,脾阳不振,运化无力,故脘闷腹胀,纳减便溏,脾虚则气不华色,故面色淡白,阳不化气,则水湿潴留而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是脾虚水聚,阳气不化之征,脉沉细迟,是脾阳不足的表现。

中医诊断学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是精亏神衰的失神表现?(    )

A.面色无华

B.呼吸气微

C.肌肉瘦削

D.神昏谵语

E.动作艰难

2、病人卧时喜向外,身轻自能转侧,多属:(    )

A.阳证、实证、热证

B.阴证、寒证、虚证

C.气血大虚

D.脱血夺气

E.肺气上逆

3、实热病人的唇色是:(  )

A.淡白

B.樱红

C.深红

D.青紫

E.青黑

4、黄燥苔常见于:(  )

A.表热证

B.实热证

C.湿热证

D.虚热证

E.假热证

5、消谷善饥是指:(  )

A.无饥饿感

B.厌食油腻

C.偏嗜异物

D.饥不欲食

E.多食易饥

6、口甜而粘腻,多属:(   )

A 脾胃气虚

B 脾胃湿热

C 肝胃蕴热

D 食积内停

E 肝胆湿热

7、“四季平脉”应是:(  )

A.春钩、夏弦、秋石、冬毛

B.春弦、夏钩、秋石、冬毛

C.春弦、夏钩、秋毛、冬石

D.春石、夏弦、秋毛、冬钩

E.春毛、夏石、秋钩、冬弦

8、典型的虚脉特征是:

A.沉细而软,应指无力

B.脉体如线,软弱无力

C.极细极软,若有若无

D.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E.浮而细软,应指无力

9、大便先干后稀,多属:( )

A.脾虚

B.伤食

C.肾阳亏虚

D.大肠湿热

E.胃肠实热

10、下列哪项对诊断脾不统血证最无意义:(  )

A.皮肤见紫斑

B.面白或萎黄

C.头晕目眩

D.口苦齿衄

E.疲乏气短

11、诊断心血虚证,下述哪项最无意义?(  )

A.头晕眼花

B.烦热盗汗

C.心悸怔忡

D.失眠多梦

E.舌淡脉弱

12、下列哪项不属肺病的常见症状:(  )

A.咳嗽

B.喘促

C.咯痰

D.口燥

E.胸痛

13、下列哪项一般不见于膀胱湿热证:(  )

A.尿频

B.尿痛

C.尿急

D.血尿

E.尿失禁

14、肝风内动不包括下列哪项:(  )

A.血虚生风证

B.阴虚动风证

C.热极动风证

D.风中经络证

E.肝阳化风证

15、下列哪项对诊断肝郁气滞证最无意义:(  )

A.胸胁胀痛

B.情志抑郁

C.月经停闭

D.面色发黄

E.少腹窜痛

16、下列哪项不宜诊断为胃阴不足证?(  )

A.饥不欲食

B.口燥咽干

C.大便秘结

D.吞酸嘈杂

E.舌红少苔

17、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按之柔韧者,多属:(  )

A.抱头火丹

B.发颐

C.痄腮

D.阳水

E.阴水

18、下列哪项不属于排尿感异常?(  )

A.小便涩痛

B.小便频数

C.尿后余沥

D.小便失禁

E.小便灼热

19、病理性缓脉常见于?(  )

A.水饮停聚

B.湿邪困阻

C.气机阻滞

D.阴寒积聚

E.瘀血阻滞

20、下列哪项没有卫表症状?(  )

A.风水相搏证

B.燥邪犯肺证

C.风寒犯肺证

D.风热犯肺证

E.寒痰阻肺证

二、X择题

1、A.寒痰    B.热痰    C.燥痰    D.湿痰    E.肺痈

(1)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多属:(  )

(2)痰黄稠有块者,多属:(  )

2、A.寒湿    B.湿热    C.脾虚    D.痢疾    E.霍乱

(1)新起腹泻,大便清稀水样,多属:(  )

(2)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如鸭溏,多属:(  )

3、A.肾阴不足证    B.气血亏虚证    C.肝血虚证     D.肾精不足证    E.肝肾阴虚证

(1)月经停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肌肉 动。最宜诊断为:(  )

(2)月经停闭,头晕健忘,腰酸耳鸣。最宜诊断为:(  )

(3)月经停闭,颧红形瘦,眩晕耳鸣,梦交,舌红少苔。最宜诊断为:(  )

4、A.痰证       B.饮证    C.水停证     D.湿证        E.津液亏虚证   F.外燥证   G.阴虚证    H.血虚证

(1)皮肤干燥、瘙痒、脱屑,大便干燥,头晕,舌淡,脉细无力。为:( )

(2)鼻塞,涕中夹血痂,唇燥口干,头痛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脉浮。为:( )

(3)颈下生块瘰,大如豆,质圆韧,无压痛,推之可移,咳嗽,低热,咯痰少许,舌脉无异。为:( )

三、多项选择题

1、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可导致下述哪些症状?( )

A.目昏        B.目痛        C.目眩        D.目痒        E.目赤

2、气血亏虚常见哪些脉象?( )

A.弱脉     B.虚脉    C.结脉      D.短脉      E.细脉

3、下列哪些情况可见滑脉?( )

A.气机阻滞  B.食积胃肠  C.湿热内蕴    D.燥痰结肺     E.妇女妊娠

4、由阳虚可导致哪些病理变化?( )

A.亡阳    B.血瘀     C.气逆     D.水泛       E.虫积

5、水肿的形成,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6、肝火犯肺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A.咯痰黄粘    B.烦热盗汗     C.胸胁灼痛   D.口苦易怒   E.脉象细数

7、下列哪些是食滞胃肠证的临床表现?( )

A.厌食呕恶   B.泻下不爽   C.胃脘胀痛   D.嗳腐吞酸    E.苔腻脉滑

8、下列可出现眩晕的证候有:( )

A 肝气郁结证    B 肝阳上亢证    C 肝阳化风证   D 胆郁痰扰证   E 肝血虚证

9、下列哪些是寒滞胃肠证的临床表现?( )

A.脘腹冷痛、喜温

B.痛引胁肋、阴器

C.恶心,泛吐清水

D.腹泻,或为便秘

E.苔白润,脉弦紧

10、下列可出现失眠的证候有:( )

A 心阴虚证

B 心血虚证

C 心火亢盛证

D 痰火扰心证

E 痰迷心窍证

四、判断题

1、小儿指纹淡白,主表寒证;指纹鲜红,主里热证。(  )

2、外感表证的寒热轻重,只与病邪的性质有关。(  )

3、独语的患者神志多清醒,谵语的患者神识都不清(  )

4、夏月湿土司令,舌苔稍厚微黄。(  )

5、淡舌即枯白舌。(  )

6、瘀血可导致血虚。(  )

7、望舌体的形质就是指望舌的老嫩和胖瘦。(  )

8、“平息”是指病人诊脉时平静呼吸。(  )

9、凡表证有汗出者,均可称为表虚证。(  )

10、某患者口咽干燥,咳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恶风发热,辨证属于燥邪犯肺证。(  )

五、填充题

1.舌色浅淡而有裂纹,是

之候;若舌色红绛而有裂纹,则由

所致。

2.凡带下色白而清稀,无臭味,多属

证、

证。

3.寒热往来无定时,主

证;寒热往来有定时,常见于

病。

4.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多因

所致;胸胁脘腹疼痛而窜扰不定,一般由

所致。

5.病中口渴多饮,提示

,多见于

证、

证,或

5.涩脉的脉象特点是:

;弦脉的主病是:

7.气不摄血证以

共见为辨证要点

8、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

方面

六、简答题

1.试述强硬舌的舌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2.什么是嗜睡?嗜睡的病机是什么?

3.何谓气逆证?哪些脏腑会出现气逆?

4.表证无汗与表证有汗各有何临床意义?

七、问答题

1.细脉、濡脉、弱脉、微脉四者的脉象有什么异同?各自的主病是什么?

2.试述亡阳证的临床表现。

3.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八、病案分析题

张某,女,36岁,平素性情较为急燥,近来因家庭琐事,而烦恼异常。一星期来饮食减少,胃脘、胁肋部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情绪抑郁,喜太息,舌苔薄白,脉弦。试写出主诉,分析证候,判断证名。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何项对表证的诊断最有意义( B )

A.发热

B.恶寒

C.苔薄

D.脉浮

2.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D   )

A.恶风

B.恶寒

C.寒战

D.畏寒

3.冷汗淋漓见于(  C  )

A.气虚证

B.阳虚证

C.亡阳证

D.亡阴证

4.饥不欲食见于(  D  )

A.脾气虚证

B.脾阳虚证

C.胃气虚证

D.胃阴虚证

5.下列何项不属正常舌象(  B  )

A.舌色淡红

B.舌质娇嫩

C.舌体柔软

D.舌苔藻白

6.舌苔颜色对辨何项最有意义(  B  )

A.证之表里

B.证之寒热

C.证之虚实

D.证之真假

7.舌苔有根无据主要辨别( C   )

A.正邪盛衰

B.气血盛衰

C.胃气存亡

D.津液存亡

8.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D  )

A.濡脉

B.弱脉

C.微脉

D.虚脉

9.结脉与促脉的区别在于( D   )

A.脉形

B.力度

C.脉律

D.脉率

10.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A   )

A.脉位

B.脉形

C.力度

D.脉率

11.迟脉除寒证外还可见于(  B  )

A.湿热内蕴

B.邪热结聚

C.真寒假热

D.真热假寒

12.下列何项不是心阴虚证.心血虚证的共有表现(  C  )

A.心悸

B.失眠

C.心烦

D.脉细

13.下列何项不属胃气上逆(  C  )

A.呃逆

B.嗳气

C.太息

D.呕吐

14.下列何项不是气滞证的表现( A   )

A.头部胀痛

B.胸胁胀痛

C.乳房胀痛

D.少腹胀痛

15.心脾两虚证除脾气虚外.还有(  B  )

A.心气虚

B.心血虚

C.心阴虚

D.心阳虚

16.手足震颤与下列何项有关(  A  )

A.阴虚动风证

B.血虚生风证

C.肝阳化风证

D.热极生风证

17.下列何项不是肾气不固证的表现(  C  )

A.尿频遗尿

B.腰膝酸软

C.呼多吸少

D.滑精早泄

18.耳聋与下列何项无关(  D  )

A.肾精不足

B.肾气不固

C.肝火炽盛

D.肝火犯肺

19.发育不良与下列何项有关(  C  )

A.肾阴虚

B.肾阳虚

C.肾精虚

D.肾气虚

20.牙龈肿痛见于( D   )

A.心火炽盛

B.肝火炽盛

C.肺热炽盛

D.胃热炽盛

二、多项选择题

1.寒热往来见于( BDE   )

A.太阳病

B.少阳病

C.表证

D.半表半里证

E.疟疾

2.自汗见于(  AD  )

A.气虚证

B.血虚证

C.阴虚证

D.阳虚证

E.亡阳证

3.口渴多饮见于(  AE  )

A.实热

B.虚热

C.湿热

D.亡阴

E.消渴

4.五更泄见于( BC   )

A.脾阳虚

B.肾阳虚

C.脾肾阳虚

D.心肾阳虚

E.心肾不交

5.下列何项是肝阳上亢证的表现( ABCD   )

A.腰膝酸软

B.头晕胀痛

C.急燥易怒

D.失眠多梦

E.舌红少津

6.舌红苔黄腻见于下列何项(  ABCD  )

A.肝胆湿热

B.胆郁痰扰

C.痰火扰心

D.黄带

E.阴黄

7.排便不爽与下列何项有关( ABC  )

A.大肠湿热

B.湿热蕴脾

C.肝郁脾虚(肝脾不调)

D.肝胃不和

E.寒湿困脾

8.失眠与下列何项有关( CDE   )

A.心气虚

B.心阳虚

C.心血虚

D.心阴虚

E.心火盛

9.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见于( BD   )

A.风热犯肺证

B.燥邪犯肺证

C.肺热炽盛证

D.肺阴虚证

E.肺气虚证

10.声音嘶哑见于(  BD  )

A.心阴虚证

B.肺阴虚证

C.心肾阴虚证

D.肺肾阴虚证

E.肝肾阴虚证

三.填空题

1.临床表现是(  辨证  )的依据.

2.诊断是( 论治   )的依据.

3.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包括司外揣内( 知常达变 ),见微知著.

4.洪脉的主病是实热证气分证( 阳明经证  ).

5.滑脉的主病是实热(痰饮   ),( 食积  ).

6.舌苔藻黄灰黑( 寒证   ),( 热证  ).

7.肝阳上亢证的下虚上盛是指( 肝肾阴虚   ),( 肝阳上亢    ).

8.临床表现:纳呆、腹胀、便溏、咳喘、短气、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脉弱拟诊为( 脾肺气虚   )证。

9.临床表现:心悸、失眠、健忘、视物模糊、肢体麻木、  爪甲不等、舌淡、脉弦细拟诊为( 心肝血虚    )证。

10.临床表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潮热盗汗、  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拟诊为( 肾阴虚 )证。

11.临床表现:腰酸、腹胀、食欲不振、水肿、尿少、  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拟诊为( 脾肾阳虚    )证。

12.临床表现:发热、腹痛、下利脓血、里急后重、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拟诊为(  大肠湿热   )证。

四.名词解释

1.辨证----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作出证名诊断

2.八纲辨证----以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纲,辨别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类别的一种辨证方法

3.诊断----收集临床资料,判断病证

4.里急后重----病人急于排便、排便不爽、肛门重坠

5.短气-----呼吸急促,气不足以息

五.简答题

1.简述面白的分类与主病。

【答案】面白分为淡白、白光白和苍白三种;  分别主气血不足、阳虚湿盛和亡阳。

2.水肿与何脏器有关?不同脏器异常所致的水肿病机有何不同?

【答案】水肿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不气化是引起水肿的主要病机。

3.结合舌苔变化列举红舌的主病。

【答案】红舌主热证,其中舌尖红苔薄黄者主表热,  舌红苔黄燥者主实热证,舌红苔黄腻者主湿热证,舌红苔少者主阴虚证。

4.数脉主热证,试详述之。

【答案】数脉主热证,其中浮数主表热、沉数主里热、细数主阴虚、洪数主实热、滑数主实热。

六.病案分析

张××,女,21岁。  近一年来经常失眠.并有心悸.健忘.食欲不振便溏.月经常提前而至.行经持续10天.月经量大色淡.神疲乏力.头晕.面白舌淡.脉细.  要求:  1.写出确切证候诊断.

【答案】证候名称:心脾两虚证

2.进行简要病机分析.

【答案】病机分析:本证为心脾气血两虚证,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失眠健忘,心失血养则心悸;脾气不足、运化无力则食欲不振、便溏;脾气不足不能摄血则月经提前,经量多而色淡,神疲、乏力、头晕、面白、舌淡、脉细等皆属气血亏虚之证征.

中医诊断学试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何项正确(    )

A、诊法=诊病

B、诊病=辨证

C、诊病=辨病

D、症名=证名

E、病名=证名

2、最早总结概括问诊内容为“十问”的医家是:(    )

A、张仲景

B、张景岳

C、陈修园

D、李时珍

E、喻嘉言

3、消谷善饥常见于(    )

A、胃强脾弱

B、肝胆湿热

C、胃火炽盛

D、胃阴不足

E、虫积肠道

4、肾气不固中不应见到(    )

A、小便失禁

B、小便涩痛

C、遗尿

D、尿后余溺

E、尿频而清

5、可出现自汗、盗汗并见的证是(    )

A、气阴两虚

B、阴液亏虚

C、阳气不足

D、血虚

E、痰湿中阻

6、不会引起妇女月经后期的是(    )

A、营血不足

B、气滞血瘀

C、寒凝血瘀

D、肾气亏虚

E、阳盛血热

7、寒证与血虚均可见的面色为(    )

A、青色

B、黄色

C、赤色

D、白色

E、黑色

8、望神最主要是判断(    )

A、气血的盛衰

B、津液的盈亏

C、邪正的强弱

D、精气的盛衰

E、病性的寒热

9、小儿囟门迟闭,多由于:(    )

A、气虚    B、血虚    C、肾气虚    D、津亏    E、脾胃虚

10、肝经风火上扰一般不见的是(    )

A、目眩    B、目痒    C、目痛     D、目赤    E、雀目

11、面部望诊中,两眉间(阙中)常候(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2、颈前颌下结喉处生肿物如瘤,随吞咽上下活动者,称为(    )

A、瘿瘤      B、瘰疠    C、痰核     D、梅核气    E、发颐

13、四肢肿胀,按之有压痕,一般是(    )

A、痿病      B、热痹     C、鹤膝风     D、水肿病    E、气血亏虚

14、肝风内动不见(    )

A、梭状指

B、手足抽搐

C、手足拘急

D、手足蠕动

E、手足颤动

15、肝经湿热下注,一般不见(    )

A、外阴肿胀

B、外阴生疮

C、外阴瘙痒

D、外阴湿疹

E、外阴收缩

16、皮肤出椭圆形水疱,晶莹明亮,顶满无脐,浆液稀薄者是(    )

A、白瘖      B、水痘     C、天花     D、湿疹      E、热气疮

17、湿热下注或蕴结大肠一般不见(    )

A、下利清谷

B、下利脓血

C、里急后重

D、腹痛

E、泻下黄糜

18、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者,属(    )

A、寒痰

B、热痰

C、燥痰

D、湿痰

E、肺痈

19、小儿指纹呈紫红色,多为(    )

A、外感表证

B、里热证

C、邪深病重

D、血瘀证

E、惊风证

20、脾胃病变,其舌象变化最明显的部位是(    )

A、舌尖

B、舌边

C、舌中

D、舌根

E、舌面

21、最能确诊为实证的舌象是(    )

A、嫩舌

B、老舌

C、红舌

D、裂纹舌

E、胖舌

22、津液不足或津失输布均可见(    )

A、燥苔      B、糙苔     C、润苔     D、滑苔      E、腻苔

23、不属于“胃气上逆”所致的症状是(    )

A、呕吐    B、恶心    C、呃逆     D、太息    E、嗳气

24、寸口脉分候脏腑中,左关脉候(    )

A、心与小肠   B、肝与胆   C、肺与大肠    D、脾与胃   E、肾与膀胱

25、不具有浮的特征的脉象是(    )

A、散脉    B、芤脉    C、革脉     D、濡脉    E、弱脉

26、迟脉最不应见的证候是(    )

A、实寒证    B、虚寒证      C、湿热证    D、实热证    E、气滞血瘀证   一年轻男性患者,两日前因天气突变,又酒后受凉,昨晚起恶寒发热,全身酸痛,轻度咳嗽,鼻塞流涕,饮食量稍减,二便尚调。

27、对此患者问诊时最应注意的是(    )

A、有汗无汗

B、有无胸闷心悸

C、有无头晕头胀

D、有无口渴饮水

E、有无失眠多梦

28、该患者的舌象最有可能是(    )

A、淡白舌滑腻苔

B、红绛舌黄燥苔

C、淡红舌薄白苔

D、瘀斑舌

E、点刺舌

29、若该患者脉象浮紧,则最可能是(    )

A、风邪袭表证

B、风热表证

C、风寒表证

D、风寒犯肺证

E、风热犯肺证

一中年妇女,因饮食不慎,腹泻2天,今起腹泻加重。刻下腹痛泻下急迫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

30、此妇女的舌象最有可能是(    )

A、淡红舌薄白苔

B、舌质红苔黄腻

C、淡白胖大舌

D、舌质红苔黄燥

E、淡白舌滑腻苔

31、此妇女的脉象最有可能是(    )

A、浮数脉    B、洪数脉    C、细数脉     D、弦数脉    E、濡数脉

32、此妇女最大可能诊断是(    )

A、湿热蕴脾证    B、肝郁脾虚证    C、膀胱湿热证 D、肠道湿热证    E、脾肾阳虚证

二、多项选择题

A、阳明经头痛

B、太阳经头痛

C、少阳经头痛

D、少阴经头痛

E、厥阴经头痛

33、头两侧痛,属于(    )

34、巅顶部头痛,属于(    )

35、前额连眉棱骨痛,属于(    )

A、少气乏力

B、胸胁胀闷嗳气

C、舌质青紫瘀斑

D、面淡白,头晕眼花

E、腹部刺痛

36、气虚类证可见(    )

37、气滞类证可见(    )

38、血虚类证可见(    )

A、脉来浮散无限,节律不齐

B、脉来时一止,止有定数

C、脉来乍疏乍密,如解乱绳状

D、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E、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39、结脉的脉象特征是(    )

40、代脉的脉象特征是(    )

41、促脉的脉象特征是(    )

A、肝阳化风证

B、阴虚生风证

C、热极生风证

D、血虚生风证

E、肝阳上亢证

42、症见四肢抽搐,舌绛脉弦数者属于(    )

43、症见手足蠕动,舌红少苔者属于(    )

44、症见头重脚轻,眩晕欲仆者属于(    )

A、胃脘隐痛,按之觉舒

B、便意频频,肛门重坠

C、大便稀溏,手足不温

D、脘腹痞闷,泛恶呕吐

E、腹胀纳少,便溏乏力

45、寒湿困脾可见(    )

46、湿热蕴脾可见(    )

47、胃气虚可见(    )

A、食少便溏,心悸失眠

B、胸闷心悸,咳喘浮肿

C、心烦少寐,耳鸣遗精

D、胃脘胁肋胀痛,嗳气

E、急躁易怒,便溏不爽

48、肝胃不和证可见(    )

49、心脾气血虚证可见(    )

50、心肾不交证可见(    )

三、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为错误)

51、气逆证的多发脏腑是(    )

A、心    B、肺    C、肝    D、脾    E、胃

52、面色青的主病有(    )

A、寒证       B、热证      C、痛证     D、瘀血       E、惊风

53、既主寒又主热的舌苔是(    )

A、白苔      B、黄苔     C、灰苔     D、黑苔      E、腻苔

54、气滞、寒凝均可导致的是(    )

A、月经不调    B、行经腹痛      C、闭经    D、崩漏        E、月经量多

55、辨别寒证与热证的主要依据是(    )

A、寒热的喜恶

B、口渴与否

C、四肢温凉

D、面色赤白

E、舌象

56、主热的脉象是(    )

A、洪脉       B、促脉      C、滑脉     D、细数脉     E、弦脉

57、形成心脉痹阻证的病因病机有(    )

A、寒邪凝滞心脉

B、痰浊阻滞心脉

C、热邪壅滞心脉

D、瘀血阻痹心脉

E、心脉气机阻滞

58、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的共同见症是(    )

A、腰膝酸软

B、头晕耳鸣

C、面红目赤

D、失眠多梦

E、头痛易怒

59、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有(    )

A、五更泄泻

B、小便失禁

C、小便浑浊

D、月经淋漓

E、男子滑精

60、肝胃不和证和肝脾不调证的共同见症有(    )

A、吞酸嘈杂

B、胁肋胀痛

C、烦躁易怒

D、纳呆便溏

E、喜太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满面通红,主

;傍晚和入夜两颧潮红主

2、色红或青紫,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者为

,如粟色红或白,高出皮肤,触之碍手者为

3、问寒热中,常见的寒热类型 有

。  。

4、面目一身俱黄者,

称为黄疸,其中面黄鲜明如橘皮者称

;面黄晦暗如烟熏者称

三、名词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金破不鸣

2、里急后重

3、潮热

4、崩漏

5、直中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12分)

1、问诊的内容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2、舌象分析要点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3、燥邪犯肺证的主要辨证依据是什么?

4、心肝血虚证的主要辨证依据是什么?

五、病案分析(8分)

陈某某,女,43岁。一年来经常失眠,尤于劳神后或经前失眠更重,近半月来彻夜不眠,白天则头晕耳鸣,心悸健忘,五心烦热,口咽干燥,腰膝酸软;每月行经提前,量少质稠,经色深红,视之舌质红而少苔,脉细数。

1、辨证方法(1分)

2、主诉(2分)

3、证候分析(3分)

4、证候名称(2分)

中医诊断学试题六

一.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患者咳嗽、喘促、痰多色黄、苔黄腻,脉滑数,应辨为(     )

A.燥邪犯肺

B.风热犯肺

C.肺阴虚

D.热邪壅肺

E.痰湿阻肺

2.下列哪一项是肾阳虚、肾阴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的共同症状(    )

A.眩晕耳鸣

B.精神疲倦

C.腰膝痠软

D.舌淡苔白

E.脉象细弱

3.神识下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微者,称为 (     )

A.谵语

B.郑声

C.独语

D.错语

E.夺气

4.以下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     )

A.形丰色荣

B.语言动作如常

C.目光明亮

D.颧红如状

E.呼吸调匀

5.处方的内容不应包括(     )

A.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B.煎法

C.服法

D.立法

E.药量

6.脉来缓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此脉是(    )

A.动脉

B.疾脉

C.结脉

D.促脉

E.代脉

7.因肾不纳气而引起的喘促,其主要特征为(     )

A.咳喘胸憋

B.喘而喉间有痰鸣声

C.喘而鼻翼煸动

D.喘促而痰涎涌盛

E.动则气喘,吸少呼多

8.系统论述三焦辨证的医著为 (    )

A.《广瘟疫论》

B.《外感温热篇》

C.《瘟疫论》

D.《疫疹一得》

E.《温病条辨》

9.头痛、眩晕、便秘、呕血多由___________所致。(    )

A.脾胃气虚

B.肝火上炎

C.肝脾不和

D.肝气郁滞

E.胃热炽盛

10.大便稀溏如黄糜,泻下不爽者,属于(   )

A.脾阳不振

B.寒湿困脾

C.湿热蕴结大肠

D.肝脾不调

E.食积肠胃

11.舌质红绛,苔焦黄,多属(   )

A.湿遏热伏

B.气营两燔

C.胃肠结热

D.阴虚火旺

E.邪热人营

12.主死的恶色,有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白如豕膏

B.黄如枳实

C.赤如 血

D.青如草兹

E.黑如炱

13.患者二十天前出现高热,大汗淋漓等症,经治疗后,现自觉虚赢少气,不欲饮食,舌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为(      )

A.真虚假实

B.实证转虚

C.实证夹虚

D.虚实并重

E.真实假虚

14.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四证的共同表现为(      )

A.怔忡

B.心痛

C.心烦

D.失眠

E.健忘

15.观察舌苔辨别病邪的性质主要是依据(    )

A.舌苔的润燥

B.舌苔的颜色

C.舌苔的厚薄

D.舌苔的有无

E.舌苔的有根无根

16.以下哪项不正确?(    )

A.阳盛则为热证

B.阴盛格阳则为真热假寒证

C.邪气盛则为实证

D.本有热证,复感风赛,则为寒热错杂证

E.六淫经皮毛浸入,卫气与之抗争则为表证

17.足太阳脾经的病证可见(    )

A.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耳聋目黄

B.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有血

C.口苦,善太息,胁痛不能转侧

D.胸胁支满,心烦

18.病发作时,恐水、畏光、畏声音及全身抽搐者为(    )

A.骨陷伤脑

B.蛇伤

C.破伤风

D.狂犬咬伤

E.蜂、蝎螫伤

19.症见身热夜甚,烦躁不眠,衄血,舌红绛,脉细数,月经先期量多,属于    (   )        A.阴虚证

B.瘀热博结证

C.血热证

D.湿热证

E.气虚发热证

20.患者咳嗽日久,气短而喘,动则更甚,痰多稀白,食纳减少,腹胀便溏,舌淡,脉细弱,应辨为 (     )

A.痰湿阻肺

B.肺气虚

C.寒邪客肺

D.肺脾气虚

E.肺肾气虚

21.脾气虚弱与寒湿困脾的鉴别要点是(    )

A.不思饮思

B.口淡不渴

C.腹胀便溏

D.苔白厚腻

E.脉缓

22.带下质稀量多,腰膝痠软者,多属(   )

A.脾虚湿注

B.湿热不注

C.肝经郁热

D.肾气不固

E.寒湿困脾

23.患者三来,出现头胀而痛,微恶风寒,胸闷,口不渴,肢痠身重,发热体倦,舌苔白滑,脉缓, 应辨为 (   )

A.伤湿

B.伤暑

C.伤寒

D.冒湿

E.中暑

24.素体痰盛而又感外邪者,其脉象应为(   )

A.浮数

B.滑数

C.弦滑

D.浮缓

E.浮滑

二、B型题(用字母标明的是备选答案,用数字标明的是试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8分)

A.胀闷疼痛

B.血色鲜红

C.内脏下垂

D.呃逆嗳气

E.肌肤甲错

1.气逆证的表现为(       )

2.血瘀证的表现为(       )

A.肾不纳气

B.肾阳虚

C.肾气不固

D.肾精不足

E.肾阴亏损

3.男子精少不育,女子闭经不孕见于(       )

4.男子滑精早泄,女子胎动易滑见于(       )

A.肾阴虚证

B.肾阳虚证

C.肾气不固证

D.肾精不足证

E.肾不纳气证

5.男子阳痿,多见于(      )

6.小便失禁,多见于(      )

A.水湿停留

B.内热食积

C.风痰

D.风痹疼痛

E.太阳中风

7.浮缓脉主(      )

8.浮滑脉主(      )

三、C型题(用字母标明的是备选答案,用数字标明的是试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6分)

A.肝阳亢于上

B.肾阴亏于下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肝阳上亢证的病理机制为(      )

2.肾阴虚证的病理机制为(      )

A.口甜

B.口咸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3.脾胃湿热可见(      )

4.脾胃气虚可见(      )

A.热入营血

B.瘀血内停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5.绛舌的主病为(    )

6.舌有紫色斑点主(     )

四、K型题

1.腻苔的主病为(       )

A食积      B湿热      C痰饮       D内痈

2.营分证的特点有(      )

A身热夜甚    B心烦不寐     C舌质红绛     D斑疹透露

3.泄泻可见于(      )

A脾气虚      B肾阳不足     C脾气下陷      D胃阴虚

4.小肠实热证的临床表现有(       )

A口舌糜烂疼痛      B尿血     C心烦         D脉数

5.阴水的辨证要点是(       )

A发病较缓

B常伴有外邪侵袭的表现

C足部先肿,腰以下肿甚

D舌红,苔白滑

6.舌体痿软的主病为(       )

A心脾有热

B气血俱虚

C痰湿内阻

D热灼津伤

7.虚寒证的主要特征为(        )

A全身战栗

B畏寒肢冷

C腹部疼痛

D喜暖喜按

8.假虚证可见(       )

A大便溏泄,得利反快

B腹满按之痛剧

C倦怠稍则舒

D身热喜加衣被

9.痰证可见(       )

A倚息不得平卧

B下肢浮肿

C泛吐清水

D半身不遂

10.心火亢盛证可见(       )

A心烦失眠

B狂躁谵语

C不便短赤涩痛

D潮热盗汗

11.手足心汗其原因多与哪些脏腑有关(       )

A心

B脾

C肾

D胃

12.下焦病证的临床表现可有(      )

A身热颧赤

B口干舌燥

C手足心热甚干手足背

D神倦耳聋

五、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目

2.散脉

3.瘿瘤

4.战汗

5.半表半里证

六、论述题(25分)

1.简述按胸腹的主要内容和临床意义。(10分)

2.肝风内动有哪几个类型?各自的临床表现是什么?(15分)

七、病案题(15分)

潘某,女,39岁。   前年入冬,咳嗽气喘,反复发作,盗汗,手足心发热,服药无效,后在某医院胸透,诊为'两上肺浸润型结核',给予'抗痨药'治疗一年半,胸透复查,病情如前。近半年来,出现咯血,遇寒更甚,伴胸闷、心悸、气短、动则汗出,难寐多梦,体瘦神疲,纳差,便溏,舌淡胖嫩,边见齿印,苔薄白,脉缓。  请作出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中医诊断学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与近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相似之处是(  e  )。

A.以常衡变  B.诊法合参  C.整体审察  D.见微知著  E.司外揣内

2.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  d  )。

A.气血不足,精神亏损  B.机体阴阳严重失调  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D.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E.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3.在《灵枢·五色》中,“庭”是指(  a  )。

A前额  B眉间  C鼻  D颊侧  E耳门

4.鼻端色青,多属(  C  )。

A.气血亏虚  B.肺脾蕴热  C.阴寒腹痛  D.胃气已衰  E.肾虚水停

5、舌绛紫干枯少津,可见于(  a  )。

A.热毒炽盛  B.肝火上炎  C.风热犯肺  D.气不摄血  E.寒凝血瘀

6.红瘦舌,黑干苔,最不见于(  e  )。

A.阴虚证  B.阴虚火旺  C.津枯血燥  D.胃肠热结  E.阳虚寒盛

7.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 a   )。

A.呃逆  B.太息  C.干呕  D.嗳气  E.恶心

8.下列主诉,最正确的是( e   )。

A.诊为肝癌而来就诊

B.发热、咳嗽、吐痰

C.患痢疾三个月

D.胁胀,肝肿大一个月

E.头晕一周,加重半天

9.时感肌肤麻木的原因,下列选项最为常见的是( E  )。

A.肾精不足

B.肝阴亏虚

C.风痰阻络

D.风寒如络

E.血虚失养

10.胃气衰败的脉相特征最可能的是( B  )。

A.弦而软  B.弦而硬  C.弦而缓  D.弦而数  E.弦而滑

11.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者为(  E  )。

A.心气亏虚  B.心阳不足  C.痘疹将发  D.心肺气绝  E.宗气不守

12.最能辨别虚实真假的是( a   )。

A.脉沉取之有力无力

B.舌质的苍老与嫩胖

C.病程的新久或长短

D.整个舌质的壮或弱

E.二便的通利与闭涩

13.原高热烦渴,脉洪大,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肢厥,属( c   )。

A.真热假寒  B.真寒假热  C.热证转寒  D.真实假虚  E.真虚假实

14.伤风证最常见的表现是( B  )。

A.咳嗽,喉痒,鼻塞

B.恶风,微热,汗出

C.突起水中,少尿

D.皮肤瘙痒,出风疹

E.眩晕,麻木、振颤

15.下列哪项常不是形成气虚证的原因(  d  )。

A.久病重病

B.劳累过度

C.年老体弱

D.情志过极

E.先天不足

16.下列哪项不是脾阳虚证的特征表现(  D )。

A.浮肿少尿  B.带下清稀  C.形寒肢冷  D.月经淋漓  E.久泄不止

17.脘腹冷痛,痛势暴急,口吐清水,面青肢冷,苔白滑,脉沉紧,应诊断为(   e )。

A.胃阳亏虚证  B.寒饮停胃证  C.胃气亏虚证  D.食滞胃肠证 E.寒滞胃肠证

18.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下属选项最有意义的是( C   )。

A.少腹硬满或不满

B、口渴引饮或不渴

C、小便自利或不利

D.神志不清或神清

E、脉象浮数或沉结

19.十二经脉病证一般不包括( D   )。

A.经络循行部位的症状

B、经络所属脏腑的症状

C、多经合并的症状

D、另条经所见的症状

E、与相表里经络的症状

20.住院病历的“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间是(  C  )。

A.患者入院后24小时完成

B.出院前完成

C.即时完成

D.患者入院后12小时完成

E.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

二、X型题(在下列每组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与题干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A.动风之兆  B.气血不足  C.中风  D.癫病  E.痫病

21.唇、睑、指、趾颤动者,多属(   a )。

22.卒倒神昏,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是( c   )。

23.卒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是( e   )。

A.丝状乳头  B.蕈状乳头  C.轮廓乳头  D.叶状乳头  E.舌下络脉

24.引起舌苔变化的乳头是(  A  )。

25.引起舌质变化的乳头是(  B  )。

A.吐物清稀 B.吐物酸腐 C.干呕无物 D.喷射呕吐 E.朝食暮吐

26.食滞呕吐的特点是( c   )。

27.胃反呕吐的特点是(e)。

A.头晕面白神疲体倦

B.头晕且重如物缠裹

C.头晕而胀面红目赤

D.头晕刺痛痛处固定

E.头晕胀痛头重脚轻

28.痰湿内阻者可见(B)。

29.肝火上炎者可见(C)。

A.寒热错杂 B.寒证化热 C.表里同病 D.虚实夹杂 E.热证转寒

30.长期咳嗽,咯痰白稠,神疲乏力,食少,口淡不渴,舌淡胖,苔白腻,脉弱,为(  D  )。

31.恶寒发热,投身疼痛,脘腹痞胀不适,便溏不爽,小便黄,舌苔黄腻,脉弦,为( C   )。

A.表湿证  B.痰湿证  C.寒湿证  D.湿热证  E.风湿证

32.入冬以来,肢体关节游走酸痛、沉重,苔薄白,脉弦缓,为( C  )。

33.近日来,微感寒热,头身酸痛,四肢困重,苔白润,脉浮缓,为( A )。

A.咳嗽痰白清稀,恶寒发热

B.喘咳吐稀白痰,形寒肢冷

C.咳喘吐泡沫痰,心悸

D.咳嗽气喘,痰稠量多

E.咳嗽气喘息粗,痰黄稠粘

34.寒痰阻肺证的临床表现为(  B  )。

35.风寒犯肺证的临床表现为(  A  )。

三、多项选择题

36.以下哪些是面色面色发赤所主的病证( AC   )。

A.实热证  B.凉燥证  C.戴阳证  D.津伤证  E.伤风证

37.下列哪些属阳脏人的表现(  ACD  )。

A.身体瘦长  B.头呈圆形  C.颈部细长  D.肩窄胸平  E.体多后仰

38.颤动舌可见于(  ABCD  )。

A.热盛  B.阳亢  C.阴虚  D.血虚  E.血瘀

39.微热的成因可有(  BCDE   )。

A.里热炽盛  B.正气亏虚  C.血液亏虚  D.阴液亏少   E.气机郁滞

40.下列诊大便的内容,属问诊范畴的是( ABCE   )。

A.排便次数  B.变量多少  C.大便性状  D.颜色气味  E.排便感觉

41.下列哪些证可见到数脉(  BCDE  )。

A.痰湿  B.阴虚  C.虚阳外越  D.虚热  E.实热

42.下述哪些七情证候的辩证正确(  ACDE  )。

A.心神不宁、精神涣散多为喜证  B.头晕腹胀、举止失常多为悲证 C.忧愁不乐、表情淡漠为忧思证  D.心悸失眠、胆怯易惊为惊恐证 E.烦躁多怒、头痛面赤多为怒证

43.痰火扰神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ABD  )。

A.狂躁妄动  B.发热气粗  C.精神抑郁  D.喉间痰鸣 E.手足抽搐

44.胃阴虚证与微热证得共见证有哪些(  AC  )。

A.胃脘疼痛  B.牙龈肿痛  C.便干尿少  D.舌红太少  E.消谷善饥

45.下列哪些属于上焦病证( ACD   )。

A.高热、神晕、谵语、舌蹇

B.胸脘痞满、身热便秘、苔黄腻

C.发热恶寒、汗出、脉浮数

D.身热、咳嗽气喘。苔黄,脉数

E.口干咽燥、耳聋、脉虚大

四、填空题

46.“证名”是对疾病当前所现证候的病位、病因、    病性    、 病势  、 等所作的概括。

47.耳轮干枯焦黑,多属   肾精亏损   ;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多为  麻疹先兆   。

48.痿软舌多见于     伤阴    或  气血俱虚     。

49.实热证可见的脉象有数脉、长脉、迟脉,促脉、  洪脉   、   滑脉   。

50.热证手足热者,属   顺    候;热者手足逆冷者,属     逆    候。

51.血热证与   热盛动血    或    局部血行壅滞   为其证候特点。

52.少阳病的病位主要是在   心    、   肾   。

53.证名诊断的具体要求有:内容要  准确全面     ,证名要    精炼规范   ,证候变则证名亦变,不受证型的拘泥。

五、名词解释

54.斑:指皮肤黏膜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铺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的症状。可由外感温热邪毒,热毒窜络,内迫营血;或因脾虚气不摄血;或因外伤血溢肌肤所致。

55.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多见于实证。

56.里急后重:指便后腹痛,急迫欲便,便时窘迫不畅,肛门重坠,便意频数的症状。常见于湿热痢疾。

57.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58.阳虚证: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冷肢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59.肝风内动证: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等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六、解答题

60.何谓恶寒发热?其意义及产生的机理是什么?有哪些类型?

答:恶寒发热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其机理是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表失煦则恶寒;正邪交争,卫气失宜,郁而发热。临床常见恶寒重发热轻、发热轻而恶风、发热重恶寒轻三种类型。

61.如何鉴别亡阴证亡阳证

汗液稀冷与黏热,肢体寒热,面色赤白,气息微弱与急促,渴饮,舌燥红与淡润,脉微欲绝与细数疾无力

62.心气虚证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答: 共同点:

同属阳气不足的证候,均可见心悸、气短、胸闷等症。

不同点:

心气虚证疲乏等症表现明显,寒象不显;

心阳虚证则畏冷肢凉、色晦等症明显。

七、论述题

心肾不交证肺肾阴虚证肝阳阴虚证的共见证候是什么?怎样区别?

共见症侯:肾阴虚损。

区别:心肾不交证有惊悸心烦等心火扰神的表现。肺肾阴虚证有干咳少谈等 肺阴亏损的表现。肝肾阴虚证有胁痛目涩等肝失滋养的表现。

八、病案分析题  要求:写出主诉,八纲辨证结论,证候分析,脏腑辨证证名。

女,23岁,学生。3日前因过食冰冷食物,当晚即腹胀腹泻,夜不安卧。近日病情加重,前来诊断。现面色暗黄不泽,慎重困倦,口淡不渴,口腻纳呆。恶心欲呕,脘腹胀满,大便泻下清稀如水,日行7-8次,小便短少,舌淡红,脉迟缓。

答:

主诉:腹泻3月。

八钢:里证,实证,寒证,阴证。

分析:起病暴急,因过食生冷致病。寒湿内阻脾胃,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水湿下走大肠,故泄泻清稀如水,而小便短少;寒湿内困,胃失和降,则口淡不渴,口腻纳呆,泛恶欲吐;湿困脾气郁滞,则腕腹胀满,面色暗黄不泽,身重困倦。苔白腻,脉迟缓,为寒湿困脾之征。

证名:寒湿困脾证。

中医诊断学试题八

一、选择题

1.伤风表证病人常表现为(   C   )

A.恶寒重,发热轻

B.发热重,恶寒轻

C.发热轻而恶风

D.发热与恶寒并重

E.寒热往来

2.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   A   )

A.湿温潮热

B.阴虚潮热

C.阳明潮热

D.骨蒸潮热

E.气虚发热

3.患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  B    )

A.表证

B.半表半里证

C.少阴病证

D.厥阴病证

E.疟疾病

4.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  C    )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

D.太阴经

E.厥阴经

5.阳热亢盛的病人,其面色常见(   D   )

A.红黄隐隐

B.两颧潮红

C.泛红如妆

D.满面通红

E.白里透红

6.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B   )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7.吐痰白滑,量多易咯,多属(   B   )

A.寒痰

B.湿痰

C.风痰

D.燥痰

E.热痰

8.舌体软弱,屈伸无力者,称(   B   )

A.短缩舌

B.痿软舌

C.吐弄舌

D.强硬舌

E.颤动舌

9.按五轮学说,上下眼睑属于(   E   )

A.血轮

B.风轮

C.气轮

D.水轮

E.肉轮

10.观察病人面色的关键,在于区分(   B   )

A.主色与客色

B.善色与恶色

C.常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主色与病色

11.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  D    )

A.气虚

B.血虚

C.气血两虚

D.阳虚

E.气阴两虚

12.重病患者,出现下列哪种症状,属于假神(   D   )

A.言语失伦

B.两颧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13.面部口眼喎斜,或肌肤不仁,并无其他疾苦者,属(  D    )

A.风中脏腑

B.热极生风

C.阴虚生风

D.风中经络

E.血虚生风

14.病人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是(  B    )

A.谵语

B.郑声

C.独语

D.错语

E.狂言

15.燥咳的特点应为(  A    )

A.干咳无痰

B.咳声重浊

C.咳声轻清

D.咳嗽痰多

E.咳声不扬

16.脉象“有神”的形态是(   C   )

A.从容和缓

B.不浮不沉

C.柔和有力

D.沉取应指

E.尺脉明显

17.脉来迟而时止,止无定数者,是(   B   )

A.促脉   B.结脉    C.代脉   D.涩脉     E.缓脉

18.下列属于弦脉形态特点的是(   A   )

A.端直而长    B.脉来绷急    C.浮而搏指   D.沉按实大   E.状如波涛

19.下列症状中,诊断表证最具意义的是(   B   )

A.脉浮     B.恶寒    C.头身痛   D.苔薄白        E.流涕

20.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   )

A.阴盛格阳

B.阴盛阳衰

C.阳盛阴衰

D.真阴欲竭

E.阳盛格阴

21.“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均是(   C   )

A.虚实转化

B.虚实错杂

C.虚实真假

D.真虚假实

E.真实假虚

22.某女经期错乱,经色紫暗,夹血块,少腹冷痛,形寒肢冷,舌紫暗,属 ( C   )

A.血瘀证

B.气滞血瘀证

C.血寒证

D.气虚血瘀证

E.气滞证

23.临床以出血和气虚共见为辨证要点者,证属(  A   )

A.气不摄血证

B.气随血脱证

C.气血两虚证

D.气滞血瘀证

E.气虚血瘀证

24.临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相关的脏腑是(   A   )

A.肝、肺、胃

B.肺、脾、肾

C.肝、心、肺

D.心、肾、肺

E.肺、胃、。肾

25.患者神志昏糊,喉中痰鸣,其病因是(  D    )

A.痰停于肺

B.痰蒙清窍

C.痰湿中阻

D.痰蒙心神

E.痰停局部

26.某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闷痰鸣,苔腻脉滑,证属(   D   )

A.寒邪犯肺

B.饮停于肺

C.风寒犯肺

D.痰湿阻肺

E.燥邪犯肺

27.患者眩晕耳鸣,头痛目胀,面红目赤,腰膝酸软,头重足轻,脉弦细数,属 ( D   )  A.肝阳化风证

B.肝火上炎证

C.肝肾阴虚证

D.肝阳上亢证

E.肝郁气滞证

28.病人尿频而清,余沥不尽,证属( B   )

A.肾阳虚证

B.肾气不固。

C.中气下陷

D.脾肾阳虚证

E.脾阳虚证

29.以五更泄泻,粪质清冷,完谷不化为主症者,证属(  D    )

A.脾气虚证

B.食滞胃肠证

C.寒湿困脾证

D.脾肾阳虚

E.肝郁犯脾证

30.阴虚动风的主要症状是(   B   )

A.四肢麻木

B.手足蠕动

C.颈项强直

D.角弓反张

E.步履不正

31.患者胁肋胀痛,纳呆便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证属(  B    )

A.肝胃不和

B.肝脾不调

C.脾气虚证

D.寒湿困脾

E.脾阳虚证

32.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证属(   B   )

A.脾胃湿热

B.肠道湿热

C.肝胆湿热

D.下焦湿热

E.湿热下注

33.六经病证隔一经或两经相传,称为(   B   )

A.循经传

B.越经传

C.表里传

D.直中

E.顺传

34.患者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不甚渴,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证属:  ( A   )

A.热入营分

B.气血两燔

C.气营同病

D.血分证候

E.热入营血

35.患者面红目赤,呼吸气粗,便秘腹满,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证属(   B   )

A.阳明经证

B.阳明腑实

C.太阴湿热

D.热迫太肠

E.少阴热化

36.发热恶风,头痛,汗自出,脉浮缓,辨证是(   B   )

A.太阳伤寒

B.太阳中风

C.阳明经证

D.阳明腑证

E.太阴病证

37.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膀胱湿热证的共见症状是(   C   )

A.腹痛腹泻

B.身目发黄

C.小便短赤

D.里急后重

E.胁肋胀痛

38.热极生风证患者多见(   B   )

A.舌强不语

B.角弓反张

C.手足蠕动

D.手足震颤

E.四肢麻木

39.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有症是(   D   )

A.头晕目眩

B.面色无华

C.五心烦热

D.失眠多梦

E.潮热盗汗

40.湿热蕴结在肠,其大便可见(   B   )

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

B.泻下不爽,粪质腥臭

C.溏结不调,时干时稀

D.五更泄泻,泻后痛减

E.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B型题】

A.日晡发热,热势较高

B.自觉发热,渴欲饮水

C.午后低热,骨蒸发热

D.身热夜甚,舌绛脉数

E.身热不扬,头身困重

1.湿温发热的特点是(   E   )

2.阴虚发热的特点是(   C   )

3.阳明潮热的特点是(   A   )

A.高热不退,汗出甚多

B.睡则汗出,醒则汗止

一、单项选择题

1、C     2、E     3、A     4、C     5、B

6、E     7、D    8、A     9、C     10、E

11、B    12、C    13、B    14、C    15、A

16、D    17、E    18、C    19、C    20、C

21、E    22、A    23、B    24、D    25、D

26、A    27、A    28、B    29、C    30、E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       3、ABDE       4、ABDE        5、BC

三、填空题

1.虚证、湿证

2.虚证、寒证、气血两虚证

3.寒,热

4.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

5.脉细如线,应指清晰

6.发病急剧,证情凶险,具有传染性

7.热极生风证、肝阳化风证、血虚生风证、阴虚生风证

8.尿频、尿急、尿痛、尿黄

9.里虚寒湿

10.《敖氏伤寒金镜录》

四、名词解释

1、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人的面色出现一些暂时性的改变,称为客色。

2、是神识不清,语无论次,声高有力的一种临床表现。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3、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诊脉时,医生要平调呼吸,使之均匀自然,用息去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这种方法叫做平息。

4、指久病重病,本不能食的病人,突然索食、能食的一种现象,是脾胃之气将绝的表现。

5、指在病邪作用下,心脏脉络阻痹不通,表现为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等症状的证候。 常因瘀阻、痰浊、寒凝、气郁而发作。

五、简答题

1、正常脉象即平脉,指正常人的脉象,具有胃、神、根三个特点。胃即胃气,有胃气的脉象是从容、和缓、流利;神即神气,有神气的脉象是柔和有力;根,指尺脉而言,有根的脉象是尺脉沉取应指有力。

2、苔色的主要变化有白、黄、灰、黑。薄白之苔为正常现象,若有病也主表证,属邪轻病浅。白苔增厚主寒证、湿证,也主热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苔主里证,见于里热证,或里寒证。黑苔主里证,或为寒极,或为热极,病均较重。

3、主要表现是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神志昏迷,面色晦暗,大肉已脱,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或有不自主动作,呼吸微弱,语言失伦。这是脏腑精气衰竭,生理功能衰败的表现,预后不良。

六、问答题

1、两者都是感受湿热、饮食不洁、湿热内生而引起。因此,都有湿热的共同表现,如黄疸、身热、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濡数。   肝胆湿热和湿热蕴脾的区别:肝胆湿热多有胁痛,湿热蕴脾多有腹胀便溏;肝胆湿热证由于肝经络阴器,故每见疮疡、湿疹、风疹等病。

2、同点 均有气虚证表现: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虚。  异点 心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心悸或怔忡,胸闷等症;  肺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痰清稀或声低怯等症;  异点 心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心悸或怔忡,胸闷等症;  肺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痰清稀或声低怯等症;  脾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纳差,腹胀,便溏等症。

七、病例分析  辨证:脾虚水肿   证候分析:本证由于脾阳不足,气不化水,水湿停蓄而致遍身水肿,脾主运化,主肌肉主四肢,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溢于肌肤则为肿胀,脾阳不振,运化无力,故脘闷腹胀,纳减便溏,脾虚则气不华色,故面色淡白,阳不化气,则水湿潴留而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是脾虚水聚,阳气不化之征,脉沉细迟,是脾阳不足的表现。

中医诊断学试题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D      3.E      4.E      5.C

6.A     7.C     8.A     9.D       10.D

11.E    12.B     13.D     14.C      15.C

16.B    17.E     18.A

二、多项选择题

19.A     20.E     21.D     22.E     23.B

24.A     25.E     26.B     27.A     28.A

29.E     30.B

三、X型题

31.ABCD    32.BD    33.AC     34.BC

35.ACE    36.ACD   37.ADE    38.ABD

39.AB     40.ABC

四、判断题

41.A     42.A     43.B     44.A     45.B

46.B     47.B     48.A     49.B     50.B

五、填充题

1.血虚;热盛伤津,阴津耗损

2.虚证;寒证

3.半表半里证;疟疾。

4.风湿;气滞

5.津液损伤,燥证,热证,或瘀血内阻,气不化津,津不上承。

6.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律与脉力不匀,应指如轻刀刮竹。 肝胆病,诸痛证,痰饮。

7.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

六、简答题

1.病人高热(体温390C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的,称为壮热。多因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邪正相搏,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

2.病机为阳不入阴,神不守舍。主要原因有:一是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以养心神,或阴虚火旺内扰心神。二是邪气干扰,如痰热上扰心神等。

3.气逆是指气机升降失常,气上冲逆而不调所表现的病理变化。肝、肺、胃可出现气逆证。   4.成因:一般先为邪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之邪上泛,聚积于舌,但因久病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已生之苔不能与胃气相通,渐渐脱离舌体,浮于舌面而成。主病为胃气衰败,湿邪上泛。

七、问答题

1.发热如潮水之有定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者,称为潮热。夜间潮热,并有“身热不扬”等特点者,属湿温潮热;夜间发热,并有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等特点者为阴虚潮热。日晡潮热的病机为胃肠燥热内结,兼症有腹满硬痛、大便秘结等症

2.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  辨证要点:以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等为辨证要点

3.相同:均有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以咯出,甚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胸痛等肺失清肃的表现,以及口燥咽干、脉细等阴津受损,失于濡润的表现。     不同:燥邪犯肺证 —— 证属外感,为实证,伴有表证:微有发热恶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肺阴虚证 —— 证属内伤,为虚证,伴有阴虚内热表现: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八、病案分析题  主诉:心烦失眠半月。 证名:心肾不交证。  证候分析:心肾阴虚,虚阳偏亢,上扰心神,故心烦少寐,惊悸多梦。肾阴亏虚,骨髓不充,脑髓失养,则见头晕耳鸣,健忘;腰膝失养则见腰膝酸软。虚火内炽,扰动精室,故见遗精。潮热盗汗,口咽干燥,为阴虚失润,虚热蕴蒸所致。舌红少苔,

中医诊断学试题七答案

一、A型题

1.E   2.D   3.A    4.C   5.A

6.E    7.A   8.E    9.E    10.B

11.E  12.A   13.C   14.B   15.D

16.D    17.E   18.C    19.D    20.C

二、B型题

21.A     22.C    23.E    24.A    25.B

26.C     27.E     28.B        29.C     30.D

31.C    32.C    33.A     34.B     35.A

三、X型题

36.AC        37.ACD       38.ABCD        39.BCDE       40.ABCE

41.BCDE      42.ACDE      43.ABD         44AC          45.ACD

四、填空题

46.病性;病势。

47.肾精亏损;麻疹先兆。

48.伤阴;气血俱虚。

49.洪脉;滑脉。

50.顺;逆。

51.热盛动血;局部血行壅滞。

52.心;肾。

53.准确全面;精炼规范。

五、名词解释

54.斑:指皮肤黏膜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铺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的症状。可由外感温热邪毒,热毒窜络,内迫营血;或因脾虚气不摄血;或因外伤血溢肌肤所致。

55.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多见于实证。

56.里急后重:指便后腹痛,急迫欲便,便时窘迫不畅,肛门重坠,便意频数的症状。常见于湿热痢疾。

57.表证: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

58.阳虚证: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冷肢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59.肝风内动证: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等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六、简答题

60.恶寒发热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其机理是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表失煦则恶寒;正邪交争,卫气失宜,郁而发热。临床常见恶寒重发热轻、发热轻而恶风、发热重恶寒轻三种类型。

61.汗液稀冷与黏热,肢体寒热,面色赤白,气息微弱与急促,渴饮,舌燥红与淡润,脉微欲绝与细数疾无力。

62.共同点:同属阳气不足的证候,均可见心悸、气短、胸闷等症。        不同点:心气虚证疲乏等症表现明显,寒象不显;心阳虚证则畏冷肢凉、色晦等症明显。

七、论述题  共见症侯:肾阴虚损。  区别:心肾不交证有惊悸心烦等心火扰神的表现。肺肾阴虚证有干咳少谈等 肺阴亏损的表现。肝肾阴虚证有胁痛目涩等肝失滋养的表现。

八、病案分析

主诉:腹泻3月。

八钢:里证,实证,寒证,阴证。

分析:起病暴急,因过食生冷致病。寒湿内阻脾胃,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水湿下走大肠,故泄泻清稀如水,而小便短少;寒湿内困,胃失和降,则口淡不渴,口腻纳呆,泛恶欲吐;湿困脾气郁滞,则腕腹胀满,面色暗黄不泽,身重困倦。苔白腻,脉迟缓,为寒湿困脾之征。  证名:寒湿困脾证。

中医诊断学试题八答案

【A型题】

1.C     2.A     3.B    4.C      5.D

6.B     7.B    8.B    9.E    10.B

11.D    12.D     13.D    14.B    15.A

16.C   17.B    18.A   19.B   20.A

21.C    22.C    23.A    24.A   25.D

26.D    27.D    28.B     29.D    30.B

31.B    32.B 33.B   34.A   35.B

36.B    37.C   38.B    39.D    40.B

【B型题】

1.E        2.C        3.A         4.B        5.D

6.C     7.B        8.C        9.D        10.C

11.B       12.D     13.A       14.C       15.C

16.E       17.A       18.B

【X型题】

1.ACDE       2.ABCE        3.ABCE       4.ABCD        5.BCDE

6.ABCD        7.BCDE       8.ACE         9.CE         10.BCE

【填空题】

1.病位;病因;病性;病势

2.病邪的性质;阴阳的盛衰

3.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4.消渴;胃阴亏虚

5.明润,含蓄;晦暗,暴露

6.脾胃气虚;脾虚水泛

7.神;色;形;态

8.里热炽盛;阴寒内盛

9.湿热下注;寒湿下注

10.弦;钩(洪);毛(浮);石

11.结脉;代脉:促脉

12.真虚假实;真实假虚

13.虚寒;虚热;实寒;实热

14.舌红少苔;细数

15.血瘀;痰阻;寒凝;气滞

16.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

17.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风水相搏证

18.寒滞肝脉;肾阳亏虚

19.太阳中风;太阳伤寒

20.按时发热;按时热甚:潮水之来有定时

【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名词解释】

1.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2.指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3.病色光明润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4.指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多因寒湿郁阻所致。

5.指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提示病情危重。

6.指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一样。

7.指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中皆厚,刮之易去,其状如豆腐渣堆积舌面。

8.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9.指外邪犯表,病变反映在身体浅层,以恶寒、发热、脉浮为主症的证候。

10.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称为六阳脉。

11.指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12.指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13.指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如妆,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14.指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5.指皮肤粗糙如鳞,抚之涩手,是血虚挟瘀所致。

16.指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17.指六经病证中,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    18.指阳明病邪热弥漫全身,充斥于阳明经,而肠道尚无燥屎的证候。

19.指肾气亏虚,纳气无权而表现为短气、喘息为主的证候。

20.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病案分析题】

1.辨证:心阴亏虚,心神不宁证。     治法:滋阴安神。      主方:天王补心(丹)汤加减。

2.辨证:肺热炽盛证。      治法: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3.辨证:脾不统血,心肝失养证。     治法:补脾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4.辨证:肝火上炎证。     治法:清泻肝火。     主方:泻肝散加减。

5.辨证:肾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肾利水。  主方:济生肾气(丸)汤加减。

中医必背

165首经典常用方剂歌诀

方剂是中医人必背的临床宝典,

歌诀是中医前辈们留下来的背方的神器,

165首临床常用经典方剂歌诀,没记住的要加油背!

第一章 解表剂

1.麻黄汤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

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

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

三物香薷豆朴先,

散寒化湿功效兼,

若益银翘豆易花,

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

小青龙汤最有功,

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

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

止嗽散桔草白前,

紫菀荆陈百部研;

镇咳化痰兼解表,

姜汤调服不必煎。

7.银翘散方歌: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胃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

伤寒麻杏甘石汤,

汗出而喘法度量,

辛凉宣泄能清肺,

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

陶氏柴葛解肌汤,

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甘羌活芷,

石膏大枣与生姜。

11.败毒散方歌: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许姜三片,

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

参苏饮内用陈皮,

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

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

再造散用参芪甘,

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煨姜大枣入,

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

加减葳蕤用白薇,

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

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 泻下剂

15.大承气汤方歌:

大承气汤用硝黄,

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

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

便鞕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硝黄草,

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

金匱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

温脾参附与干姜,

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

脐腹绞结痛非常。

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

麻子仁丸治脾约,

大黄枳朴杏仁芍,

胃热津粘便难解,

润肠通便功效高。

19.黄龙汤方歌:

黄龙汤枳朴硝黄,

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

攻补兼施效力强。

20.十枣汤方歌:

十枣逐水效甚夸,

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

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三章 和解剂

21.小柴胡汤方歌:

小柴胡汤和解供,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

少阳百病此为宗。

22.蒿芩清胆汤方歌

蒿芩清胆碧玉需,

陈夏茯苓枳竹茹,

热重寒轻痰挟湿,

胸痞呕恶总能除。

23.四逆散方歌:

四逆散里用柴胡,

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

疏肝理脾奏效奇。

24.逍遥散方歌:

逍遥散用归芍柴,

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

丹栀加入热能排。

25.痛泻要方方歌:

痛泻要方用陈皮,

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

治在泻肝与实脾。

26.半夏泻心汤方歌:

半夏泻心黄连芩,

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合之治虚痞,

法在降阳而和阴。

27.大柴胡汤方歌:

大柴胡汤用大黄,

枳实芩夏白芍将,

煎加姜枣表兼里,

妙法内攻并外攘。

28.防风通圣散方歌:

防风通圣大黄硝,

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

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

外科疡毒总能消。

29.葛根芩连汤方歌:

葛根黄芩黄连汤,

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利,

清里解表保安康。

第四章 清热剂

30.白虎汤方歌:

白虎膏知甘草粳,

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

加入人参生气津。

31.竹叶石膏汤方歌:

竹叶石膏汤人参,

麦冬半夏甘草临,

再加粳米同煎服,

清热益气养阴津。

32.清营汤方歌:

清营汤是鞠通方,

热入心包营血伤,

角地银翘玄连竹,

丹麦清热佐之良。

33.犀角地黄汤方歌:

犀角地黄芍药丹,

血热妄行吐衄斑。

蓄血发狂舌质绛,

凉血散瘀病可痊。

34.黄连解毒汤方歌:

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斑黄均可为。

35.普济消毒饮方歌:

普济消毒治头风,

橘皮甘桔柴胡升,

翘芩连荷牛僵蚕,

玄参马勃和板蓝。

36.凉膈散方歌:

凉膈硝黄栀子翘,

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

中焦燥实服之消。

37.仙方活命饮方歌:

仙方活命芷银防,

归芍乳没天贝尝,

穿刺草陈通经络,

疡门开首第一方。

38.导赤散方歌:

导赤生地与木通,

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

引热同归小便中。

39.龙胆泻肝汤方歌:

龙胆泻肝栀芩柴,

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

肝经湿热力能排。

40.左金丸方歌:

左金连茱六一丸,

肝火犯胃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己,

热泻热痢服之安。

41.泻白散泻肺散)方歌:

泻白桑皮地骨皮,

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

肺热咳喘此方先。

42.苇茎汤方歌:

苇茎汤出千金方,

桃仁薏苡冬瓜仁,

肺痈痰热兼瘀血,

化浊排脓病自宁。

43.清胃散方歌:

清胃散用升麻连,

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加石膏清胃热,

口疮吐衄与牙宣。

44.玉女煎方歌:

玉女煎用熟地黄,

膏知牛膝麦冬襄,

胃火阴虚相因病,

牙痛齿枯宜煎尝。

45.芍药汤方歌:

芍药汤中用大黄,

芩连归桂槟草香,

清热燥湿调气血,

里急腹痛自安康。

46.白头翁汤方歌:

白头翁汤治热痢,

黄连黄柏与秦皮,

味苦性寒能凉血,

解毒坚阴攻效奇。

47.清暑益气汤方歌:

王氏清暑益气汤,

善治中暑气阴伤,

洋参冬斛荷瓜翠,

连竹知母甘粳襄。

48.青蒿鳖甲汤方歌:

青蒿鳖甲知生丹,

热自阴来仔细辩,

夜热早凉无汗出,

养阴透热服之安。

49.当归六黄汤方歌:

当归六黄二地黄,

芩连芪柏共煎尝,

滋阴泻火兼顾表,

阴虚火旺盗汗良。

第五章 温里剂

50.小建中汤方歌: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气,

虚劳腹冷服之瘥。

51.理中丸方歌:

理中丸主理中乡,

人参甘草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

或加附子总扶阳。

52.吴茱萸汤方歌:

吴茱萸汤参枣姜,

肝胃虚寒此方良,

阳明寒呕少阴利,

厥阴头痛皆能保。

53.四逆汤方歌:

四逆汤中附草姜,

四肢厥冷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微细,

急投此方可回阳。

54.当归四逆汤方歌:

当归四逆桂芍枣,

细辛甘草与通草,

血虚肝寒四肢厥,

煎服此方乐陶陶。

55.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歌:

黄芪桂枝五物汤,

芍药大枣与生姜,

益气温经和营卫,

血痹风痹功效良。

56.阳和汤方歌:

阳和汤法解寒凝,

贴骨流注鹤膝风,

熟地鹿胶姜炭桂,

麻黄白芥甘草从。

第六章 补益剂

57.四君子汤方歌:

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臣名六君,

祛痰补益气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

或加香砂气滞宜。

58.参苓白术散方歌:

参苓白术扁豆陈,

莲草山药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枣汤调服益脾神。

59.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参草术归陈,

芪得升柴用更神。

虚劳内伤功独擅,

亦治阳虚外感因。

60.玉屏风散方歌:

玉屏风散效最灵,

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

药虽相畏效相成。

61.生脉散方歌:

生脉麦味与人参,

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

病危脉绝急煎斟。

62.四物汤方歌:

四物归地芍与芎,

营血虚滞此方宗,

妇女经病凭加减,

临证之时可变通。

63.当归补血汤方歌:

当归补血东恒笺,

黄芪一两归两钱,

血虚发热口烦渴,

脉大而虚宜此煎。

64.归脾汤方歌:

归脾汤用参术芪,

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

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

脾不统血亦能医。

65.泰山磐石散方歌:

泰山磐石八珍全,

去苓加芪芩断联,

再益砂仁及糯米,

妇人胎动可安全。

66.六味地黄丸方歌:

六味地黄益肝肾,

山药丹泽萸苓掺,

更加知柏成八味,

阴虚火旺自可煎。

养阴明目加杞菊,

滋阴都气五味先,

肺肾两调金生水,

麦冬加入长寿丸。

67.左归丸方歌:

左归丸内山药地,

萸肉枸杞与牛膝,

菟丝龟鹿二胶合,

壮水之主方第一。

68.大补阴丸方歌:

大补阴丸知柏黄,

龟版脊髓蜜成方,

咳嗽咯血骨蒸热,

阴虚火旺制亢阳。

69.炙甘草汤方歌:

炙甘草汤参桂姜,

麦冬生地麻仁襄,

阿胶大枣酒煎服,

心悸肺痿最有效。

70.一贯煎方歌:

一贯煎中用地黄,

沙参杞子麦冬襄,

当归川楝水煎服,

阴虚肝郁是妙方。

71.百合固金汤方歌:

百合固金二地黄,

玄参贝母桔梗藏,

麦冬芍药当归草,

主治咳嗽痰血伤。

72.肾气丸方歌:

金匮肾气治肾虚,

熟地淮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桂附,

引火归原热下趋。

73.右归丸方歌:

右归丸中地附桂,

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

益火之源此方魁。

74.地黄饮子方歌:

地黄饮子山茱斛,

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

少入薄荷姜枣服。

第七章 固涩剂

75.牡蛎散方歌:

牡蛎散内用黄芪,

小麦麻根共相宜,

因虚自汗或盗汗,

固表敛阴止汗奇。

76.真人养脏汤方歌:

真人养脏诃粟壳,

肉蔻当归桂木香,

术芍参甘为涩剂,

脱肛久痢早煎尝。

77.金锁固精丸方歌:

金锁固精芡莲须,

龙骨牡蛎与蒺藜,

莲粉糊丸盐汤下,

补肾涩精止滑遗。

78.桑螵蛸散方歌:

桑螵蛸散治便数,

参苓龙骨同龟壳,

菖蒲远志当归入,

补肾宁心健忘灵。

79.固冲汤方歌:

固冲汤中用术芪,

龙牡芍萸茜草宜,

倍子海蛸棕榈炭,

崩中漏下总能医。

80.固经丸方歌:

固经丸用龟板君,

黄柏椿皮香附群,

黄芩芍药酒丸服,

漏下崩中色黑殷。

第八章 安神剂

81.朱砂安神丸方歌:

朱砂安神东垣方,

归连甘草合地黄,

怔忡不寐心烦乱,

清热养阴可复康。

82.天王补心丹方歌:

补心丹用柏枣仁,

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

远志茯苓共养神。

83.酸枣仁汤方歌:

酸枣二升先煮汤,

茯知二两用之良,

芎二甘一相调剂,

服后安然入梦乡。

第九章 开窍剂

84.安宫牛黄丸方歌:

安宫牛黄开窍方,

芩连栀郁朱雄黄,

牛角珍珠冰麝箔,

热闭心包功效良。

85.苏合香丸方歌:

苏合香丸麝息香,

木丁朱乳荜檀襄,

牛冰术沉诃香附,

中恶急救莫彷徨。

第十章 理气剂

86.越鞠丸方歌:

越鞠丸治六般郁,

气血痰湿火食因,

芎香芎苍术兼神曲,

气畅郁解痛闷伸。

87.柴胡疏肝散方歌:

四逆散里用柴胡,

芍药枳实甘草需,

此是阳郁成厥逆,

疏肝理脾奏效奇。

柴胡疏肝加芎香,

枳实易壳功效殊。

88.四磨汤方歌:

四磨饮子七情侵,

人参乌药沉香槟,

去参加入木香枳,

五磨理气力非轻。

89.瓜蒌薤白白酒汤方歌:

瓜蒌薤白白酒汤,

胸痹胸闷痛难当,

喘息短气时咳唾,

难卧仍加半夏良。

90.半夏厚朴汤方歌:

半夏厚朴痰气疏,

茯苓生姜共紫苏,

加枣同煎名四七,

痰凝气滞皆能除。

91.枳实消痞丸方歌:

枳实消痞四君全,

麦芽夏曲朴姜连,

蒸饼糊丸消积满,

消中有补两相兼。

92.厚朴温中汤方歌:

厚朴温中寒滞方,

朴姜蔲草陈苓香,

脘腹胀满或腹痛,

行气温中用皆灵。

93.天台乌药散方歌:

天台乌药木茴香,

巴豆制楝青槟姜,

行气疏肝止疼痛,

寒疝腹痛是良方。

94.暖肝煎方歌:

暖肝煎中杞茯归,

茴沉乌药合肉桂,

下焦虚寒疝气痛,

温补肝肾此方推。

95.加味乌药汤方歌:

加味乌药汤砂仁,

香附木香乌草伦,

配入玄胡共六味,

经前胀痛效堪珍。

96.定喘汤方歌:

定喘苏夏麻杏草,

桑芩冬花白果疗,

表寒内热痰嗽喘,

宣肺化痰诸证消。

97.旋复代赭汤方歌:

旋覆代赭用人参,

半夏姜甘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

痞硬噫气力能禁。

98.橘皮竹茹汤方歌:

橘皮竹茹治呕逆,

人参甘草枣姜益,

胃虚有热失和降,

久病之后更相宜。

99.苏子降气汤方歌:

苏子降气半夏归,

前胡桂朴草姜随,

上实下虚痰嗽喘,

或加沉香去肉桂。

第十一章 理血剂

100.桃核承气汤方歌:

桃核承气五般施,

甘草硝黄并桂枝,

瘀热互结小腹胀,

如狂蓄血功最奇。

101.血府逐瘀汤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

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

血化下行不作劳。

102.补阳还五汤方歌:

补阳还五赤芍芎,

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

血中瘀滞用桃红。

103.复元活血汤方歌:

复元活血汤柴胡,

花粉当归山甲俱,

桃仁红花大黄草,

损伤瘀血酒煎去。

104.温经汤方歌:

温经汤用吴萸芎,

归芍丹桂姜夏冬,

参草益脾胶养血,

调经重在暖胞宫。

105.生化汤方歌:

生化汤是产后方,

归芎桃草酒炮姜,

消瘀活血功独擅,

止痛温经效亦彰。

106.咳血方方歌:

咳血方中诃子收,

瓜蒌海粉山栀投,

青黛蜜丸口噙化,

咳嗽痰血服之廖。

107.小蓟饮子方歌:

小蓟饮子藕蒲黄,

木通滑石生地襄,

归草黑栀淡竹叶,

血淋热结服之良。

108.槐花散方歌:

槐花散用治肠风,

侧柏荆芥枳壳充,

为末等分米饮下,

宽肠凉血逐风功。

109.黄土汤方歌:

黄土汤用芩地黄,

术附阿胶甘草尝,

温阳健脾能摄血,

便血崩漏服之康。

110.十灰散方歌:

十灰散用十般灰,

柏茅茜荷丹榈煨,

二蓟栀黄各炒黑,

上部出血势能摧。

第十二章治风剂

111.川穹茶调散方歌:

川芎茶调散用荆防,

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

正偏头痛悉能康。

112.独活寄生汤方歌:

独活寄生艽防辛,

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

冷风顽痹屈能伸。

113.大秦艽汤方歌: 

大秦艽汤羌独防,

芎芷辛芩二地黄,

石膏归芍苓甘术,

风邪散见可通尝。

114.消风散方歌:

消风散内有荆防,

蝉蜕胡麻苦参苍,

知膏蒡通归地草,

风疹湿疹服之康。

115.羚角钩藤汤方歌:

俞氏羚角钩藤汤,

桑菊茯神鲜地黄,

贝草竹茹同芍药,

肝风内动急煎尝。

116.镇肝熄风汤方歌:

镇肝熄风芍天冬,

玄参牡蛎赭茵供,

麦龟膝草龙川楝,

肝风内动有奇功。

117.天麻钩藤饮方歌:

天麻钩藤石决明,

杜仲牛膝桑寄生,

栀子黄芩益母草,

茯神夜交安神宁。

118.大定风珠方歌:

大定风珠鸡子黄,

再合加减复脉汤,

三甲并同五味子,

滋阴熄风是妙方。

第十三章 治燥剂

119.杏苏散方歌:

杏苏散内夏陈前,

枳桔苓草枣姜研,

清宣温润治凉燥,

咳止痰化病自痊。

120.桑杏汤方歌:

桑杏汤中象贝宜,

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燥右脉大,

辛凉甘润燥能医。

121.清燥救肺汤方歌:

清燥救肺参草杷,

石膏胶杏麦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

清燥润肺效可夸。

122.麦门冬汤方歌:

麦门冬汤用人参,

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

益胃生津此方珍。

123.养阴清肺汤方歌:

养阴清肺是妙方,

玄参草芍麦地黄,

薄荷贝母丹皮入,

时疫白喉急煎尝。

124.增液汤方歌:

增液玄参与地冬,

热病津枯便不通,

补药之体作泻剂,

但非重用不为功。

第十四章 祛湿剂

125.平胃散方歌:

平胃散用朴陈皮,

苍术甘草姜枣齐,

燥湿运脾除胀满,

调味和中此方宜。

126.藿香正气散方歌:

藿香正气腹皮苏,

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

感伤岚瘴并能驱。

127.茵陈蒿汤方歌:

茵陈蒿汤治阳黄,

栀子大黄组成方,

栀子柏皮加甘草,

茵陈四逆治阴黄。

128.八正散方歌:

八正木通与车前,

萹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

煎加灯草痛淋蠲。

129.三仁汤方歌:

三仁杏蔻薏苡仁,

朴夏白通滑竹伦,

水用甘澜扬百遍,

湿温初起法堪遵。

130.甘露消毒丹方歌:

甘露消毒蔻藿香,

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

湿温时疫是主方。

131.五苓散方歌:

五苓散治太阳府,

泽泻白术猪茯苓,

温阳化气添桂枝,

利便解表治水停。

132.猪苓汤方歌:

猪苓汤用猪茯苓,

泽泻滑石阿胶并,

小便不利兼烦渴,

利水养阴热亦平。

133.防己黄芪汤方歌:

防己黄芪金匱方,

白术甘草枣生姜,

汗出恶风兼身重,

表虚湿盛服之康。

134.苓桂术甘汤方歌:

苓桂术甘化饮剂,

温阳化饮又健脾,

饮邪上逆胸胁满,

水饮下行悸眩去。

135.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歌:

肾著汤内用干姜,

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重与腰冷,

亦名甘姜苓术汤。

136.真武汤方歌:

真武汤壮肾中阳,

茯苓术芍附生姜,

少阴腹痛有水气,

悸眩瞤惕保安康。

137.实脾散方歌:

实脾苓术与木瓜,

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果附姜兼厚朴,

虚寒阴水效堪夸。

138.萆薢分清饮方歌:

萆薢分清石菖蒲,

萆薢乌药益智俱,

或益茯苓盐煎服,

通心固肾浊精驱。

139.完带汤方歌:

完带汤中用白术,

山药人参白芍辅,

苍术车前黑芥穗,

陈皮甘草与柴胡。

第十五章 祛痰剂

140.二陈汤方歌:

二陈汤用半夏陈,

益以茯苓甘草臣,

利气和中燥湿痰,

煎加生姜与乌梅。

141.温胆汤方歌:

温胆汤中苓半草

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证多端,

此系胆虚痰热扰。

142.清气化痰丸方歌:

清气化痰星夏橘,

杏仁枳实瓜蒌实,

芩苓姜汁糊为丸,

气顺火消痰自失。

143.小陷胸汤方歌:

小陷胸汤连夏蒌,

宽胸开结涤痰优,

膈上热痰痞满痛,

舌苔黄腻服之休。

144.贝母瓜蒌散方歌:

贝母瓜蒌花粉研,

橘红桔梗茯苓添,

呛咳咽干痰难出,

润燥化痰病自安。

145.苓甘五味姜辛汤方歌:

苓甘五味姜辛汤,

温阳化饮常用方,

半夏杏仁均可入,

寒痰冷饮保安康。

146.半夏白术天麻汤方歌:

半夏白术天麻汤,

苓草橘红大枣姜,

眩晕头痛风痰证,

热盛阴亏切莫尝。

第十六章 消食剂

147.保和丸方歌:

保和神曲与山楂,

苓夏陈翘莱菔加,

炊饼为丸白汤下,

方中亦可加麦芽。

148.枳实导滞丸方歌:

枳实导滞首大黄,

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

湿热积滞力能攘。

149.健脾丸方歌:

健脾参术苓草陈,

肉蔻香连和砂仁,

楂肉山药曲麦炒,

消补兼施此方寻。

第十七章 祛虫剂

150.乌梅丸方歌:

乌梅丸用细辛桂,

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

清上温下又安蛔。

151.化虫丸中用胡粉。

鹤虱槟榔苦楝根,

少加枯矾面糊丸,

专治虫病未虚人。

第十八章 痈疡剂

152.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

防芷归陈穿山甲,

贝母花粉兼乳没,

草芍皂刺酒煎佳。

153.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治诸疔,

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葵子,

煎加酒服效非轻。

154.四妙勇安汤:

四妙勇安用当归,

玄参银花甘草随,

清热解毒兼活血,

脱疽之病此方魁。

155.犀黄丸

犀黄丸内用麝香,

乳香没药与牛黄,

乳岩横痃或瘰疬,

正气未虚均可尝。

156.牛蒡解肌汤

牛蒡解肌薄荆翘,

丹栀斛玄夏枯草,

疏风清热散痈肿,

牙痛颈毒皆可消。

157.海藻玉壶汤

海藻玉壶带昆布,

青陈二皮翘贝母,

独活甘草夏归芎,

消瘿散结效或睹。

158.透脓散

透脓散治毒成脓,

芪归山甲皂刺芎。

159.阳和汤:

阳和汤法解寒凝,

贴骨流注鹤膝风,

熟地鹿角姜桂炭,

麻黄白芥甘草从。

160.小金丹:

小金丹用麝草乌,

灵脂胶香与乳没,

木鳖地龙归墨炭,

诸疮肿痛最宜服。

161.内补黄芪汤:

内补黄芪地芍冬,

参苓远志加川芎,

当归甘草官桂并,

力补痈疽善后功。

162.苇茎汤

苇茎汤方出千金,

桃仁瓜子薏苡仁,

瘀热在肺成痈毒,

泻热排脓新自生。

163.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脓成未溃亦可尝。

164.附子汤

附子汤治少阴病,

参术茯苓芍药共,

身痛肢寒脉沉者,

恶寒骨痛用之良。

165.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

排脓消肿力不缓,

肠痈成脓宜急投,

脓泻肿消腹自软。

中医诊断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1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