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我们的文字》,我们的“金石篆刻”

《我们的文字》是由国家图书馆拍摄的一段关于篆刻艺术的纪录片,画面清新,韵味隽永,详实而优雅地阐述了篆刻的历史、技巧、价值等等。

嘻嘻,虽然字幕有些许错别字,但小编觉得还是非常值得一看滴,所以推荐给大家看啦~

小编温馨提示,该纪录片较长请在WIFI环境下欣赏哦,土豪可以无视哈~

(本视频版权归国家图书馆所有)

张耕源先生说

我们讲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它在那么小的一个这个范围里面,能够表现出很多的内容,很深刻的内容。它完整的展示的话,基本上是两种色彩,一种就是朱砂的,就是所谓中国红。第二个就是一种黑的,这个拓边款的色彩。

七分篆三分刻,七分篆还不光是起稿的问题,这个篆是包括书法,主要是指书法,就是你要有文字学的基础,你要有书写的能力,也包括了你要有构图的设计的能力。
一方印章里,它这个布局必须要有空虚的地方,让你看了之后能够透气的,这个里面虚的地方包含着很多所不见的内容,你看不见的内容。

篆是你的见识,你的学问,你的修养、涵养等各方面,而刻是你的手艺。

要把中国字搞通,特别是古代文字能够背能够翻译,可以说你要学篆刻的话,当然要先学字,就是文字学,这个是基础的基础。
西泠印社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一百十多年了。开始是这样,就是在杭州有四位篆刻家,就是学问家,他们志同道合,觉得我们都喜欢印章,那么我们就结个社,因为它所在的地方,是在孤山的西泠桥畔,泠带有一种幽的意思,所以当时就想起来西泠印社。
陈大中先生说

今天我们还在用印章,因为印章对于哪个政府、民间来讲都是需要的。但是作为篆刻来讲就不一样了,篆刻的前提是篆书这个文字。只有中国有这样的文字,所以它只能是中国的。古人也说的很清楚,篆,先篆后刻,篆是前提,刻是手段。

西泠印社的宗旨是保存金石,研究印学,这一百年的历史里面,西泠印社做了非常大的工作。

篆刻艺术作为一种内心的感情、思想、审美,以及个人的学术,追求为起点的。所以每个人的审美情操不一样,审美的情趣不一样,学术的追求也不一样,所以对美的认识都会有不同的追求。
蔡毅先生说

赵之谦和黄牧甫一路印风,用冲刀的表现是比较直接,冲刀我认为是比一般切刀速度要快,像浙派的印章它是切刀比较好,因为它的线条是波折型的。

边款一般都是简单的讲,是记录一些创作这方印章当时的时间,谁刻的啊,还有创作当中的一些激情的想法,一般都是记录一些简单的文字。边款主要是以切刀为主。边款和印章尽量不要分开。
华汀先生说
刻罗汉印中的眼神难是难在:既要对称又要在不对称中又希望达到不对称的那种平衡,比较麻烦点,在不对称中求对称,这样的形象比较鲜活一点。

谢谢欣赏,您的转发

与点赞

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