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不怕字重复

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的语言最为凝炼,有时为了句中的一个字,诗人们不惜反复推敲,仔细选择。因此,诗句中用字重复很容易失去诗的韵律美。不过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如运用得法,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略举几例。

明末清初,清廷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令,强令汉人按照满人习俗一律剃头,百姓深为不满,有一和尚作《剃头诗》曰:

人人头须剃,何人不剃头?

有头皆可剃,无剃不成头。

剃头由他剃,头还是我头。

可怜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诗中每句都重复“剃”、“头”二字,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不满和反抗情绪。

清代名士郑板桥辞官闲居,一日踏雪郊外,碰见几个陌生秀才正在赏雪赋诗,并且纷纷夸耀自己的诗作。他们见郑不置褒词,就让郑也作诗一首想出出郑的洋相。郑板桥微微一笑,对着纷纷扬扬的雪片,随口吟道:“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吟声未停,秀才们哄然大笑,以为这个穷老头子是门外汉。不想郑板桥又接吟两句:“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诗中连用九个片字,似嫌重复,但与末句联系起来,恰好起到了强烈的反衬作用。

另有反映科举故事的两首诗,也颇有趣。清代科举设有拔贡一科,一位老秀才已至暮年,屡试不中。有一次应试怕主考官嫌自己须如银丝,难以选中,忍痛将胡子拔光,结果仍未考中,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作《拔胡诗》云:

“未拔贡兮先拔胡,贡未拔兮胡已无;

早知拔胡不拔贡,不如不贡不拔胡。”

另一首写的是一位名叫朱然的清代学士,乡试中举后有人认为是侥幸,在他家墙上写了一句“偶然中试是朱然”加以讽刺。朱然发愤苦读,第二年进京会试又高中进士。他将墙上那句诗续成含有六个“偶然”的《偶然诗》:

“偶然中试是朱然,难道偶然又偶然?

世间多少偶然事,要说偶然不偶然。”

由此可见,好诗不怕字重复,关键在于感情是否真挚,意境是否美好,想象是否丰富,安排是否得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