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邪论新说
邪气致病说,是中医疾病理论核心之一,且邪气种类众多,如痰、瘀、水、瘴、情志、六淫、毒邪,等等。但很多医者,六淫与毒邪常混淆不分。
其实六淫非毒,乃正时之气超常、或非时之气,即气侯变化异常致病,亦即物理因素(以温度因素为主)致病。六毒乃毒邪犯体,毒有属性,其象于六淫,故有六毒之说。然毒先分死、活二类,再分六象。毒邪,以物分则有:物理毒、化学毒、生物毒。生物毒为活毒,余则为死毒。生物毒为一切微生物和寄生虫,物理毒为六淫之极致而变为毒(极致为毒),化学毒为单个化合物伤体之物。
六淫常与毒邪共同致病,且可互为因果:六淫袭体,致正气不足,毒邪乘虚而入,反之亦然;亦有二者同时致病者。
毒性区分,反应为本,即正邪相争之状(症状),即炎症、免疫反应决定毒邪属性。外毒入侵,正气必然抗争(炎症、免疫反应),炎症、免疫反应为风,所以毒必挟风,至于风性强弱,就看炎症、免疫反应强弱。有些毒邪,直中厥阴,入脑动肝,引起肝风内动,这与挟风不同,因为挟风是兼夹外风,而毒中厥阴,是毒邪挟外风引动内风。
活毒宜杀,死毒宜解、导。西药抗生素,均为杀毒药,具有清热解毒之效,归肺胃经,为大苦大寒之品,极易伤脾败胃。并且,有些抗生素即为有毒药,主要易引动内风,特禀质者,尤应注意。杀毒药,对于毒邪致病,自然有特效,但是,毒邪致病常并有六淫,且毒邪亦有六象属性,故使用时宜辨证使用,尤其是长期应用者,更应注意,否则,轻则伤脾败胃,重者损肝戕肾,甚则折寿断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