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 软(外一篇)| 朱以撒


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每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端,以柔软出现,毛茸、蓬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

顺从着风力,像敷衍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芦花上边,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说已修成正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天涯海角,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

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辛。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松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

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这一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无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一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

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一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我少年时的出家妇人在这里度着晚年。

当年她住在与我隔壁的邻居家中,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也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

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撞、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事佛的仪式停了下来,落满尘埃,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

她以一种柔软的形态,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迟疑一眼可见。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

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

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书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自如状,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出。

静坐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视,充满钦佩。一个场景改变了,肯定是与这个生命的能力相关连—过度的劳心、劳力,以为青年时期生命透支满不在乎,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这个最需要安息静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

一位师长坐在床里,盖着被子吃鱼,与我断断续续地说话,品咂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这个举动,我判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我的心里难过起来。完全可以追溯到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的劳作,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

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

我们常说人赋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快:“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性的生命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圆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大焉。

除了对命数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持抱敬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了躲避、顺应的策略——我通常是一位旁观者,站在安全处,看风来风往潮起潮落。

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姿态一直让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挡风沙的木麻黄那般伤痕累累?每个人的答案都是截然不同的,它窥探着我们隐秘的内心。

很庆幸的是,我们居住在这个滨海城市,靠山而临水,风起而水涌,周而复始地为我们直接地体验,不能不说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

此时,应该看得更清晰了。

空 巢

南方很难看到空巢。

茂密的枝条浓郁的绿色,总是把内部遮盖得严严实实,让人的目光难以穿透绿色进入内部,因此弄不清绿色的内部隐藏着什么秘密。这种遮蔽是没有季节性的,无论是春夏或者秋冬,一概如此。但如果冬日去北方,空巢就很清晰地进入眼帘了。

夏日过了,秋日来了,晚秋萧瑟,叶落纷纷,成群的鸟就离巢远行了,它们到温暖的南方,重新筑它们的巢。而留在北方的巢,随着叶片落尽而暴露无遗,北风扫过来,大雪压下来,巢日渐衰败破落,像一堆乱糟糟的垃圾。

空巢是没有什么实用意义的,空巢能让人回味,让人感到淡淡的怅惘。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

有一个日子,我应朋友之约到一个村子里散心。村子很大,人迹却稀疏。现代气派的住宅一座接着一座,可是大多房门紧闭,闻不到鲜活的人气。我感受着它的豪华,也感受着豪华中的枯寂。朋友说不少房子没人住,只是每月请人来打扫打扫罢了。问及这些人哪去了,说是到大洋彼岸淘金去了。这使我想起了空巢。只不过在这里,空巢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他们有意设计这一个个空巢,为的是给别人看。他们在这个豪华空巢筑好之后,一阵热闹,又再度远走他乡,回到彼岸那个要寒酸得多的客居住所。他们把异乡当作了故乡,留给老家的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风吹过,什么响声都有,就是没有生命的吟咏。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似乎村子的形象就是这些空巢,好像自己被生活大大地亏待了。其实他们日子过得也不赖,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但是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空巢,算计着自己何时也能拥有一座空巢,牵引住来往行人的目光。

有一类空巢是我常会在旅行途中顺便走进的。在一些古旧的四合院,一代一代地繁衍,人丁兴旺,曾在某一些日子里达到饱和,一天到晚都充溢着几代人或稚嫩或昂扬或浑厚或深沉的声响。这样的家族给人的感觉就是旺盛,尽管屋瓦上长出衰草,天井的缝罅漫上青苔,外人还是羡慕这种大家族的团圆、集合,有时就爱上门说说话儿,沾点旺气回去。人们乐于与这种人家接近,缘于这类宅院的欢笑、和睦和协调气息,让人觉得这里盛满了寻常人家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年、二十年过去,这些宅院明显萧条和空旷了,年轻人都走远了,去追求他们的梦。外边世界要比老宅广大得多,使他们的才情得以无限量地扩张。只有年关将近,他们才像候鸟般返回,使老宅重新焕发生气。只是新春末了,他们又离巢远行,继续新的里程,老宅又一度归于岑寂。越往后,他们返回的次数越少,一次又一次难以聚齐,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而老宅也有不少地方颓了倾了。前尘梦影交迭,旧时月色重来。有的老宅因着这些远行者的声名,贴上了名人故居的标签,引得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但岁月的风雨已把老宅摧残成千疮百孔的空巢,在飘摇中任人指认、品评。有些人记住了,有些人以为和自己无关,看过以后也就淡忘了。时光越往后移,这类空巢越多。人们寄寓的心愿,似乎教化的一部分内容,就由空巢来承担。譬如我们会说,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

南方是游移的放纵的不安分的,这使得许多人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温馨的巢。他们的巢总在路上,是背上那个移动的壳子。没有固定居所的日子就是漂泊的日子,漂泊的日子更多一分风险和一大串求知数,匆忙仓皇,在急切中穿行。可是有些人恰恰适应这种节奏,这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人游历的风尚、仗剑而行四海为家、天当被地当床的浪漫主义情怀。现在年轻的漂泊者正在重温这一壮举。只是日子变得越发实际,其中滋味若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每次冬天我到北方,都要目击空巢,这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空巢在瑟瑟寒风中发抖,谁也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鸟类中的哪一种,更没人关注它们年复一年的变化,我只是在目击时荡起淡淡的思想上的涟漪。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

阅读指导

朱以撒老师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

本期所选的两篇文章,特别值得初学者学习和借鉴。我们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重点学习他的构思方法。
好的题目,是成功的一半,而且最能体现作者的用心。就这两篇文章的题目而言,也是散文最典型的两种方法:前者以“柔软”为题,是抓特征;后者以“空巢”为题是取意象。这两种方法各有其妙。
在写作思路上,这两篇文章都是这样:由景及人,由人及理,前文是由柔软的芦花写起,后文是从空空的鸟巢写起,然后写到相关的人与事,最后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感情,结尾处又回到开头所写景物,首尾呼应,使文章形成一个闭环
在选材上,作者都采用了正反两种材料,用对比的方法描述,这是使文章主题更为深刻的一种常见做法。
END

闫红:体谅你的不正确

季羡林:逛菜市场

《天天读写》约稿函

(0)

相关推荐

  • 咱们村‖梁燕呢喃旧时光/宛清流

    责任编辑亚静 梁燕呢喃旧时光 作者/宛清流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小燕子在我们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里灵动地翻飞,从我 ...

  • 秋来芦花白

    作者:王蕙利 旧时的乡间,河沿沟沿上都长满了芦苇.毫不夸张地说,它们伴随着我的成长. 芦苇的美,在一年四季,各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气象.就当春寒料峭的春天,各种绿色生命竞相挤出泥土,透出水面之时,那在河边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静美龙湖/毕雪静

    淮阳可游玩的地方很多,但在冬日午后,最好的去处是到龙湖看残荷,赏芦花. 冬天的龙湖是静美的,她褪去春的萌动,夏的妖娆,冬的萧索,只留下一份禅意让走进她的人静品深藏. 曾经被点赞被歌颂的荷,如今却憔悴在 ...

  • 发现|用心,庸常中也会有“艳遇”

    一次临时起意的郊游.原本只是想到江边走一走,吹吹风. 没料到,大自然慷慨,以别样的方式提醒我们,即使是一次不经意的行走,也能让你在庸常的场景里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于是,我们邂逅了深秋的芦花. 三五文友 ...

  • 【文学新锐】雨天里的一抹柔(外一篇)

    雨天里的一抹柔 今年的夏天,是如此美丽.连雨都不敢造次,让我轻易记住了那雨天里的一抹柔.那天是一个普通又特别的雨天. 像往常一样,我准备吃完午饭去上素描,可就是在吃饭这个节骨眼儿上出了差错.我嫌妈妈做 ...

  • 富春二小 朱忱恺 || 《我的妈妈》外一篇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作品选刊 我的妈妈 富春二小  四五班 朱忱恺 以前我总觉得中国有一句语言比喻是错误的 --"慈母般的--".母亲慈爱吗?我的母亲慈爱?有些人会说:&quo ...

  • 朱昱臻 :攀登富阳第一高峰----杏梅尖(外一篇)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优秀作品选刊 攀登富阳第一高峰----杏梅尖 实验小学          五(4)班          朱昱臻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过要我说嘛,不 ...

  • 走读龙门|| 朱琳实险小学虎山校区四六班《悠悠古镇,雨戏龙门》外一篇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穿越千年-走读龙门""习作 悠悠古镇,雨戏龙门 6月12日,"郁达夫文学院"举行了游龙门古镇活动. 离开富阳市区大约20分钟就到达了 ...

  • 走读龙门|| 富阳实验小学五(6)班朱萱《童年·古韵·忆龙门》外一篇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穿越千年-走读龙门""习作 童年·古韵·忆龙门 童年·古韵·忆龙门 富阳实验小学(鹳山校区)五六班   朱  萱 窗外,阴雨绵绵的下着,伴随着瞬间滴落的 ...

  • 朱怡珂:一次难忘的运动会(外一篇)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作品选刊 一次难忘的运动会 实验小学    五(3)班    朱怡珂 今天,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下午,我跑800米时,发生了这样一件又倒霉又幸运的事情.随着裁判员的 ...

  • 朱艺潇:富春江夜景(外一篇)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作品选刊 好记性不如勤练习 富阳区实验小学鹳山校区   六(1)班   朱艺潇 去年夏天的那个暑假,我去了富中游泳馆学游泳.到了最后一节课时,老师说要全班测试,没想到我竟然能在 ...

  • 朱佳懿:两只麻雀(外两篇)

    作者介绍 我叫朱佳懿,今年11岁,现就读于永兴小学三年级八班.我爱好钢琴.国画.喜欢旅游.热爱阅读.阅读使我知道了文字的美妙,它带给了我欢乐,平时喜欢记录一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平凡的我希望能成为郁达夫 ...

  • 新会员作品|| 富春二小三(5)班的朱忱恺《 恩波桥》外一篇

    恩波桥 我们富阳,城西街道上,恩波广场那边有一座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石拱桥,叫恩波桥.这座桥,最早的时候是用木头造成的.后来,距我们800多年时,全部改用石头砌成了.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