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耕宇专辑66-70:荸荠,水皮莲,大薸,水蓑衣,圆齿莕菜

今天进入第十四期,我们一起学习荸荠,水皮莲,大薸,水蓑衣,圆齿莕菜。

01
荸荠

荸荠(Heleocharis dulcis)来自于莎草科,荸荠属,别名马蹄。

有细长的匍匐根状茎,在匍匐根状茎的顶端生块茎,俗称荸荠。小穗顶生,圆柱状,有多数花,松散覆瓦状排列,花果期5-10月。

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也见分布。

球茎富淀粉,供生食、熟食或提取淀粉,味甘美;也供药用,开胃解毒,消宿食,健肠胃。

荸荠是一种常见的水生蔬菜,其营养丰富,在历代本草上多有记载,具有药用食疗价值。

荸荠,又称凫茨、凫茈、葧脐、地栗、马蹄等,是单子叶莎草科植物荸荠的球茎,吴地也用其地上部分称为通天草或荸荠苗。

分布广泛,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见,我国自汉代时就有栽培的记载,目前在广西、江苏、安徽等多省有栽种,具有桂林马蹄、水马蹄、苏荠等多个优良品种。

《本草纲目》载荸荠“甘,微寒,滑,无毒”,或有孟诜言荸荠性“冷。若先有冷气,不可食。令人腹胀气满。小儿秋食,脐下当痛。”可见其性质寒凉,体质虚寒者不宜长期使用。

《中药大辞典》云,荸荠具清热、化痰、消积之功效。

《食疗本草》载能止消渴,因其甘寒之性,清热生津,在热病津伤烦渴时可用。

《温病条辨》载“太阴温病,口渴甚者,悉尼浆沃之;吐白沫粘滞不快者,五汁饮沃之”,其中的五汁饮就是用荸荠汁、梨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五汁“和匀凉服”。

荸荠性寒,入心、肺经,对心火亢盛、小肠实热、咽喉肿痛、下血、血痢、热淋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故《食疗本草》云凫茨“除胸中实热气”。

另,因其性味甘寒,入肝胃经,对黄疸、目赤、痞积等也有一定疗效,《食疗本草》载“明耳目,消疸黄”,《得配本草》云“消坚积,疗黄疸,除五种膈疾”。

《本草纲目》载其能“开胃下食,作粉食,厚人肠胃”。

此外,《本草纲目》等多部著作均有其能“治误吞铜物”,因“乌芋善毁铜,合铜钱嚼之,则钱化”的记载,现代研究认为“荸荠化铜”的流传,应与古代巫蛊之术或异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误读与讹传有关。

荸荠含有多糖、多酚、黄酮类、甾醇等诸多活性成分,还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抑菌物质“荸荠英”,这是荸荠抑菌的主要成分,在荸荠皮和果肉中均存在。

荸荠皮和荸荠果肉均具有抑菌作用,其中,荸荠皮提取液的抑菌效力更优。

荸荠皮提取物对食用油脂(菜籽油、猪油、大豆油)都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强,并且分别在与抗坏血酸、柠檬酸、酒石酸复配均显示有协同增效作用。

荸荠能抗肿瘤,还有清肺化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利肠通便、利尿排淋等作用。民间荸荠可以生吃,也可入菜品烹调,各有风味。

02
大薸

大薸(Pistia stratiotes)来自于天南星科,大薸属,别名天浮萍,肥猪草。

水生飘浮草本,有长而悬垂的根多数,须根羽状,密集。叶簇生成莲座状,叶片常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形异。

二面被毛,基部尤为浓密;叶脉扇状伸展,背面明显隆起成折皱状。佛焰苞白色,外被茸毛,花期5-11月。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各省区热带地区野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等省都有栽培。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布。

全株作猪饲料。入药外敷无名肿毒;煮水可洗汗瘢、血热作痒、消跌打肿痛;煎水内服可通经,治水肿、小便不利、汗皮疹、臁疮、水蛊(荆州)。

本种喜欢高温多雨的环境,适宜于在平静的淡水池塘、沟渠中生长。在温暖的南方是水田中常见的杂草。在有霜地区,则作为青绿饲料进行人工放养。

大薸主要是靠分株繁殖,据统计,华东地区4-10月为它的生长期,夏季晴天高温时,一株大薸在10天左右可增殖7-8株,一个月可增殖60株左右。

每亩水面平均每天可产500-1000斤,最多可达2000斤,如管理得当,全年产量可达10万斤以上,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亩产当远远超过此数。

本种营养丰富,所含粗纤维较少,含少量的矿物质和维生质,是产量高、培植容易、质地柔软、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猪饲料,为适应养猪事业的不断发展,扩大青绿饲料来源,放养大薸有很重要的意义。

大薸因为繁殖比较厉害,也逐渐成为难以治理的杂草之一,我们来看除饲料外,大薸作为水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方向。

利用水生植物监测和净化水体是生物治理受污染水体的途径之一。水生高等植物能有效地净化富营养化湖水,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也是人工湿地系统发挥净化作用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有机化合物被水生植物通过体内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所除去。矿质营养和重金属元素被水生植物吸收,富集到体内,然后通过人工收获植物除去。

大多数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污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净化能力,但考虑到具有较高的净化率、低成本、耐冲击负荷等因素时,需选择出理想的净化物种来。

灯芯草、盐生灯芯草、芦苇等有净化含酚废水的能力。水花生、水龙、大薸、黑藻对污水中的Cu有一定净化能力。

芦苇、水花生还可以净化水中的硫化物,莲、满江红可去除水中的N、P;莲还能降低水体的浊度和pH值。

水生植物不仅可净化污水、维持湿地生境和美化居住环境,还给人类提供粮食、蔬菜、药材、纸张原料、包装填料、手工业编织原料、饲料和肥料等直接产品。

03
水皮莲

水皮莲(Nymphoides cristatum)来自于龙胆科,莕菜属,别名银莲花、水鬼莲、水浮莲。

多年生水生草本,顶生单叶,叶飘浮,近革质。花冠白色,基部黄色,蒴果近球形,花果期9月。

产四川、湖北、湖南、江苏、福建、广东(包括香港)、台湾。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部。本种的叶在生长后期边缘上能产生“珠芽”,由它可长成新的植物。

水皮莲是很漂亮的水生植物,若是种植湿地公园会非常漂亮,我们来看湿地公园的相关资料。

湿地公园植物造景要实现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化,结合湿地环境特点,利用植物的多品种组合和多层次种植,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创造出适合鸟类等动物栖息的场所。

游禽类栖息区以水边灌丛型和草本湿生型为主;涉禽类栖息区以芦苇地型、稻田型为主(包括岛屿周边的深水区)。

傍水禽类栖息区以草本湿生型和中生乔灌木为主;猛禽类栖息区以水边疏林灌丛型和草本湿生型为主。

在滨水植物配置上,以乔、灌木为主,与低矮的水生草本植物组合搭配,增加绿化复层种植结构。

水中种植浮水的萍蓬,浅水处植水松,水边种植耐水湿的落羽杉及池杉,离水边稍远处栽水杉和半常绿的墨西哥落羽杉。

广州湖泊水库湿地自然水生植被主要有:“水蓼+水皮莲+黄花狸藻+苦草”群落和“水蓼+凤眼莲+田字草”群落,可在湿地公园中予以应用。

04
水蓑衣

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来自于爵床科,水蓑衣属,别名柳叶水蓑衣。

草本,高80厘米,茎4棱形,幼枝被白色长柔毛,不久脱落近无毛或无毛。花簇生于叶腋,无梗。

产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生于溪沟边或洼地等潮湿处,亚洲东南部至东部旧本琉球有分布。

据《海南植物志》载,全草入药,有健胃消食、清热消肿之效。

水蓑衣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的全草,又称节节同、节上花,临床用于治疗时行热毒、丹毒、黄疸、口疮、咽喉肿痛、乳痈、吐衄、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等。

多生于山谷、溪边、水沟等潮湿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水蓑衣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CCl4引起的肝损害,其作用优于联苯双酯。

05
圆齿莕菜

圆齿莕菜(Nymphoides crenata)来自于睡菜科,荇菜属。

关于圆齿莕菜的介绍较少,我们来看同属植物荇菜的介绍,荇菜最早出现在文学作品《诗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明代陈继儒的《岩栖幽事》里有段关于荇菜作为蔬菜食用的记述:“吾乡荇菜,烂煮之,其味如蜜,名曰荇酥,郡志不载,遂为渔人野夫所食,此见于《农田余话》。”

至近代陆文郁谓:"河北安新近白洋淀一带旧有鬻者,称黄花儿菜,以茎及叶柄为小束,食时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颇爽口。"。

荇菜是一种普通常见的水草,圆叶细茎,其高低随水的深浅而定,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它,黄色的花就像莼菜,江南民间有称它为猪莼,也有称为荇菜。

荇菜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味道不错,在我国民间作为野菜食用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其嫩茎可以焯熟后凉拌、炒食,或者和面蒸食,也可以晒干菜。

《新修本草》:“毒病下部生疮者,水中荇菜,捣,绵裹导之。”书中指出以水中所生长的荇菜捣烂,用绵布包裹纳入下部以疗下部生疮之疾。

后世本草多有沿用本品外用以疗疮疡肿毒,可谓开创荇菜外用的先河,为后世临床应用荇菜提供了参考。

《本草纲目》曰:“捣敷诸肿毒,火丹。”

《吉林中草药》:"清热,利尿。治消渴,痈疽,虫毒,蜂螯等。鲜水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治痈毒,蜂螯。"

《浙江药用植物志》:"清热解毒。主诸疮肿毒。水煎内服治疗热淋、小儿便秘。鲜莕菜全草适量,捣烂取汁外涂治诸疮肿毒。"

荇菜全草均可入药,除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外,因其叶漂浮水面,花大而美丽,可以引种供观赏作园林应用,还可以作猪的饲料和鱼的饵料。

荇菜耐寒又耐热,适应性很强,产量很大,更多的是用作绿化水面,净化水质或作为水生饲料的一种野生水生植物而不被重视,现今基本不作药材入药。

但荇菜是很好的可食用野菜,其营养价值也较高,可以制作成荇菜炒肉丝、荇菜烩豆腐,蒜茸荇菜等美味佳肴。

不过不同的荇菜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水域污染严重,为了健康,不可直接取食。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 谈如蓝,孙海军.荸荠的药食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4):6904.

[2] 林慧,梅全喜.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荇菜”的考证[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09):2226-2227.

[3] 刘小冬,郭春华.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探讨[J].广东园林,2011,33(05):16-18.

[4] 苏玲,陈青,朱意麟,蔡毅.水蓑衣的生药鉴别[J].中药材,2011,34(01):50-52.

[5] 柳骅.关于水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J].广东园林,2008(01):50-52.

[6] 中国植物志

图片来源

(1)陆耕宇 中国药科大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