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期】音频学《论语·里仁篇第22章》“耻躬之不逮”体现了古者怎样的学风?

音频学《论语·里仁篇第22章》耻躬之不逮体现了古者怎样的学风?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音dài)也。”

不出:不妄然出口,指不轻易说。:即身,指自身而言。:读四声,及,赶上。指做到。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人的言论不轻易出口,是因为怕自己的行为跟不上,那是可耻的呀!”

本章讲言与行的关系。古人出言谨慎,因为“耻躬之不逮”,把躬行不及,徒自轻言视为可耻。这反映出古者言行一致,把行动看得比言语更重要的优良学风。孔子举古人以警示今人,促使人们反思,是不是对自己所说的话身体力行了。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灵魂的诠释者。把语言化为行动,不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需要优良的品行、负责任的态度来保证。因而,它远比语言本身要困难得多。古人之所以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是因为他们以不能兑现自己的允诺而感到耻辱。作为一个君子,对于自己,一定要谨言慎行,心中想到的事情没有付诸行动之前,是不可轻易挂在嘴上宣扬的。对于他人,切不可轻易许诺,轻易表态,要少说多做,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附:

【原文】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①,耻躬②之不逮③也。”

【注释】

不出:不妄然出口,指不轻易说。②:身,指自身而言。③(音dài代):及,赶上。指做到。

【译文】

孔子说:“古人的言论不轻易出口,是因为怕自己的行为跟不上,那是可耻的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