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被滥用有一部分原因也许是有些人缺乏基础社交礼仪的相关教育

大家尽量看完全帖和评论再做发言。着重讨论,或者讲述自己的经历,不要断章取义然后增加误会。

这学期选修了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老师有提了一下所谓外向性格内向性格的二分法是不可取的。结合我本人的经验,除了真正了解我的几个人,跟我第一次接触或者多年的师友都觉得我是一个外向的人,其实我有过连续两年一个月只出一次门的经验。也会反感没有意义的家族聚会、同事团建(我是上班之后又留学的)这些尴尬的集体活动,但只要适应一会儿并且我有兴致,就可以看上去沉浸其中,甚至娱乐他人。跟新的教授同学相处也比较游刃有余,属于会观察一小会儿然后先伸出手的人。多人一起吃饭有朋友的朋友之类熟人夹杂陌生人的场合下,我会主动照顾那位相对不熟的人的情绪,如果我是那个不熟的人,我会尽量使自己积极参与大家的话题,不让大家为我分心让在场的人不自在。我本人非常讨厌长辈多的场合,但是我很会说话招他们喜欢,我认为来都来了…

我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看上去外向,不社恐的人,其实也不是完完全全享受其中的,每个人都有对他而言会感到压力的社交场合,看上去外向的人也是在衡量了利弊,不想给在场的其他人增加情绪负担,的情况下强迫自己去遵守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

我一度以为基本的社交礼仪是一个共识,后来才发现不是。因为遇到一些确实看上去内向声称自己社恐的人其实只是…没礼貌。人一多,正常打招呼不会打;寒暄两句,不会(寒暄不是什么坏事,各国语言刚开始学的时候都要学这些基本用语);多人场合完全不会察言观色,比如别人努力跟他搭话想打破僵局但是他的表现像在摆脸色(不是不开心,饭店都是他选的,不是被迫社交);以及对于有些人来说在他的环境里关心一下状态不太好的朋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这些人的眼里仿佛重如千斤,就会看上去比较冷漠,其实是他没做过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顾虑多之类的…我说的这些是排除两人或者多人之间有恩怨啊,当事者是被迫社交的场合,不需要往那方面考虑。

坚持自我跟掌握一些社交礼仪和技巧其实并不矛盾。内省很重要,但是看看他人眼里的自己也可以帮助我客观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组里很多讨论太两极化了,要么就是无论是人品、社交还是学历家世都好的圣人仙女,要么就是社交牛x症爱利用人险恶的心机x…看的人脑仁儿疼。

现在人均社恐,但大家应该还是会期待对方先伸出手吧。

不要被语言欺骗,不要用一个词解释一切,把自己的问题具体化然后逐个解决。

补充一点,我可以理解那种自嘲的或者俩人轻松地说我有点社恐哦之类的相互确认的话。我说的这种是认真地表示过他性格内向,社恐,不太擅长与人交往,不怎么主动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