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丨心源性卒中的病因与影像特征
在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其栓子很可能来自于心脏,少数来自于静脉系统,通过心肺异常通路进入体循环,形成矛盾性栓塞。心源性卒中的确诊必须在无明显脑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基础上,明确心源性栓子的来源。
一、心源性栓塞的常见病因及影像特征
心源性卒中的高危险因素包括心房节律异常、左心血栓、心脏肿瘤、瓣膜赘生物、人工心脏瓣膜等,中度危险因素包括卵圆孔未闭、房间隔动脉瘤、肺内分流、烟雾样自发超声显影、二尖瓣脱垂、瓣膜钙化、瓣膜纤维性丝状物等。
接下来通过部分影像学资料,介绍心源性卒中的几种常见病因。
1. 左心耳血栓
房颤是心源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其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左心耳是血栓形成的常见部位,多与房颤或二尖瓣狭窄有关,可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在四种左心耳形态中,非鸡翅型左心耳更易发生心源性卒中,其中以菜花型最为显著。
图1. 左心耳影像:A为左心耳解剖定位;B~C为心脏磁共振(CMR)亮血序列显示正常左心耳长轴、短轴;D为左心耳的四种形态:仙人掌型、菜花型、风袋型、鸡翅型。
图2. 左心耳血栓影像学特征。
图3. 一位75岁男性患者左心耳血栓的MRI 影像。
上图为一位75岁男性患者的左心耳磁共振成像(MRI)亮血序列影像,其中A~B提示左心耳、左心尖低信号(白色箭头),考虑血栓;C~D延迟强化显示左心耳及心尖未强化信号(黑色箭头),左室前壁延迟强化(白色箭头)。
2.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是心源性卒中的中度危险因素。房间隔缺损分为原发孔型、继发孔型和冠状静脉窦型,其中以继发孔型最常见。
图4. 房间隔缺损的影像特征。
图5. 一位62岁急性右室下壁ST段抬高型心梗男性患者不同序列的影像。
如上图所示,房间隔缺损患者易发生房室间血流异常,导致双房双室明显增大,这类患者易出现心房或心室内血栓,继发引起心源性脑卒中。
3. 房间隔瘤
房间隔瘤是心源性卒中的中度危险因素,发生于先天性房间隔发育薄弱的患者,心脏运动时向低压侧膨出,约10~15 mm,可随心动周期摆动,常合并卵圆孔未闭和/或房间隔缺损。
图6. 房间隔瘤影像学特征。
图7. 一位69岁女性擤鼻涕后出现不明原因TIA。
图7为一位69岁女性患者超声及序列影像,结合患者擤鼻涕后出现不明原因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考虑是由右向左分流引起的反常性栓塞。
4. 粘液瘤
粘液瘤是心源性脑卒中的高危险因素,约30%会并发栓塞事件。粘液瘤是最多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多为息肉状肿块,多为单发、良性。60%~75%位于左房内,其次为右房。其CT平扫信号均匀,可有轻度强化。
图8. 粘液瘤影像学特征。
二、考虑心源性卒中的影像特征
根据2010年ESC超声相关指南推荐,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考虑心源性卒中可能。
· 年长的严重卒中患者(NIHSS评分≥10分,年龄≥70岁);
· 既往不同动脉分布区栓塞:空间多发或时间多发;
· 其他系统性血栓栓塞征象,如肾脏和脾脏的楔形梗死;
· 突然出现卒中,尤其是既往无TIA病史、本次为严重的首发卒中的房颤患者;
· 梗死灶分布主要在皮层或皮层下,面积较大;
·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但无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 血管超声提示闭塞大血管快速再通。
在急性脑卒中的诊断过程中,头颅CT所需时间短且极易排除脑出血,头颅MRI可早期显示出缺血病灶的大小及部位,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这两者是脑卒中诊断中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心源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① 多个供血区域同时受累或相继发生梗死;
② 容易累及皮层或灰白质交界区;
③ 易发生出血转化。在CT平扫上,急性栓塞的栓子可显示出动脉的“高密度征”,而头颅MRI 可显示出CT上无法显示的病灶,使心源性卒中的检出率升高。
图9. 心源性卒中的影像学特征。
参考资料
1. 杨方, 韩军良. 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 中国卒中杂志2014,9(7):596-599.
2. 杨旗. 心源性卒中影像学特征与诊断. 长城会2019.
授权转载及爆料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