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释放阳气”的经方!应对心慌、怕冷,背发凉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金匮要略》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你继续来聊张仲景的经方。
闲言少叙,来看一张真实的医案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年36岁。别看年龄不大,但是在大概半年前,曾经患过一次心梗。当时情况还蛮危险的。经过抢救,他转危为安,最后痊愈。
但,痊愈是痊愈了,这中年汉子却由此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这就是特别怕冷,畏寒。有时候啊,就感觉后背那地方冷冰冰的,带着左肩膀一起凉。另外呢,他心悸、心慌,哪怕是白天也惴惴不安。严重的时候,只要身体一动弹,那种心慌的感受就出来了。此外,他整个人困倦乏力。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准是上次心梗伤了元气了。
刻诊,见舌质淡嫩、苔白腻,脉滑,浑身倦怠乏力。左上腹部有振水声。
医师沉吟半晌,写了一个配伍:茯苓24克,桂枝30克,白术15克,制附子6克(先煎),丹参18克,瓜蒌18克,薤白12克,炙甘草12克,每日一剂,水煎分服2次。
结果呢,6剂之后,症状大大缓解。前后一共用了20剂左右,症状全部消失。
这个医案,也是我早年参加经方学习班的时候,听老师讲过的。我还记得老师当时跟我们说的话:这就是痰湿水饮把阳气挡住了,得想办法把阳气放出来才行。
这什么意思呢?
你看这个患者,舌苔白腻,脉滑,振水声可闻,这显然就是体内有痰湿水饮之邪。这邪气上犯于心,则心悸心慌。阻遏阳气的布散,患者就四肢不温,畏寒怕冷,后背发凉。阳气不能鼓舞身体,故而乏力倦怠。也就是说,它体内的阳气,被这股子痰湿水饮之邪挡住了。
那么,这局面的源头是怎么形成的?除了先天体质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我告诉你,和他从前的心梗病史有关系。也就是说,之前的心梗,进一步伤了它的心阳和脾阳,使得湿邪聚生,终于形成了难解的病势。
这时候怎么办?把痰湿水饮化散掉,把阳气放出来。
医案里的配伍是科学的。它其实套了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记载的苓桂术甘汤。这个配伍,我在之前的文说里介绍过,是专门用来化水湿痰饮的。我不知道你还记得不。其中,茯苓健脾利水,桂枝行阳化湿,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固护中焦,佐桂枝辛甘化阳,佐白术健脾益气,崇土制水。在此基础上,医案中加了附子、丹参、瓜蒌和薤白。瓜蒌薤白可以化痰饮,通心阳,开郁结。丹参活血化瘀。少量附子可以鼓动生生之阳气。这就是基本意图。
通过这个医案和配伍,我有如下的这些体悟:
我们国家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国。这类慢性病到目前为止,正处于井喷状态。每一年,全国因心梗、心绞痛而接受治疗的人太多了。而在接受治疗之后,和医案中类似的这种心脾之阳不足、水湿痰饮聚于内的并非少见。他们经现代医学诊断,往往是窦性心动过缓,而且整个人怕冷,肢寒,心慌心悸,身体倦怠。这个很常见。这个时候,用医案中的思路来应对,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所以说,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这里的道理应该懂一些。
好了。文章就写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