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温病临床治疗经验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所谓郁热,乃热邪郁伏于里,不得透达而解。除温病后期真阴耗损者外,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只要有邪热存在,其本质概属郁热。

温病初起的卫分阶段,其本质已属郁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邪自口鼻而入,病位在肺,属里属内,而不在肌表皮毛。肺为温邪所袭,失于宣发,气机不畅,温邪郁而化热,于是形成郁热;卫阳不宣,外失阳之温煦而恶风寒,这就是温病初起卫分、证属郁热的机理。

卫分证虽亦属表,但与伤寒之太阳表证不同。太阳表证是风寒袭表,邪在肌表,当汗而解之;而卫分证是温邪袭肺,肺合皮毛,虽现表证,然肌表无邪,故温病忌汗。正如吴鞠通所云:“肺病先恶风寒者,肺主气,又主皮毛,肺病则气膹郁,不得捍卫皮毛也”。

温病属郁热者,非独卫分,气、营、血分证亦然。热邪深传,热郁更甚,热深厥亦深,脉亦转沉伏。气分证中的白虎汤证,虽有壮热、大汗、脉洪大等,然其本质仍属郁热,所用之白虎汤为辛凉重剂,辛以开郁,“达热出表”,惟其郁伏较轻而已。

温病初起即与伤寒受邪不同,病位各异,治法相殊,本质有别。纵使在病程某一阶段有相同处,毕竟各自规律不同,焉能将二者相混,合之又有何益?

温病本质是郁热在里,我以为温病治则不外清、透、滋。既有热邪,故当清之,然有热在气血之分,故清之又有清气与凉血之别。热乃郁热,有郁即当透邪。透邪的原则是祛其壅塞,展布气机。气机畅达,邪热外出的道路通畅,伏郁于里之热邪方能透达而解。所以,在清热的基础上,必须伍以透邪之品。

欲使气机畅达而邪热得透,又必须明确气机窒塞之因。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气血痰食、正气虚馁,皆可令气机窒塞,祛除致病之因,气机方能展布,热自透达而解。喻嘉言概括为:“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中焦如沤,疏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

解毒意在清热,升、疏、决意在祛其壅塞,展布气机。切中肯綮,要言不烦。杨栗山更明确指出:“温病非泻即清,非清即泻”。所谓清,即热者寒之;所谓泻,非专指泻下,而是透泄之意。概括起来,不外清、透二字。

温病最易伤津耗液,其治疗核心是保存阴液,故曰:“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轻者肺胃津伤,多取甘寒清热生津;重者肝肾真阴耗伤,多取甘寒、咸寒、酸寒,甚至血肉有情之品以滋真阴;阴竭阳越者,更伍酸敛潜降之品以固脱。

清、透、滋这治温三字诀,是根据温病本质是郁热而提出的,适用于温病各个阶段。

温病既为郁热,当遵“火郁发之”。

王冰以“汗”训“发”,有失偏颇。发之,固然包括汗法,然其含义远比汗法要广。凡能祛其壅塞,展布气机,使郁伏之热得以透达而解者,皆谓之发。如热郁因外邪者当散,因气滞者当疏,因热结者当逐,凡此,皆可谓发。热郁于里者,及早下之,恰是给邪以出路。纵有表证者,也不用担心下早而邪陷,因温病热本在里而不在表,何虑邪陷。若已然下利者,亦当下之,下之热去利自止,此为通因通用。

《寒温条辨》之升降散,乃治温15方之首方,大黄独重,温病初起即用,正是给邪以出路。至于热郁气、营、血者,更应早下,逐热外出。

关于温病传变,历代温病学家提出许多不同看法。主要有吴又可的九传学说、叶天士卫气营血传变、吴鞠通三焦传变、柳宝诒六经传变、薛生白的正局与变局传变、杨栗山的气血传变等。虽见仁见智,但各执一说,使后人莫衷一是。

关于温病传变阶段的划分,都必须遵从这样一个共同原则,即当温病在传变过程中,出现不同质的改变,并发生治则的相应改变时,才能列为一个独立传变阶段,便于提纲挈领,指导临床。根据这一原则,我认为温病的传变,不外气与血两个阶段。仔细分析温病各家的传变规律,皆可以气血传变概括。温病本质为郁热在里,其传变不外气血两端。气分证当包括叶氏的卫分证与气分证,血分证当包括营分、血分证。虽分气血,但不截然划分,重者多气血相兼而呈气血两燔。

由于温病初起即属郁热,邪热在肺而不在肌表,非汗法所宜,故温病忌汗。吴鞠通曰:“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叶氏于《幼科要略》云:“夫风温春温忌汗”。

既然温病忌汗,何以叶氏又云:“在卫汗之可也”?此汗,非汗法,而是测汗法。测汗,是据汗以测病情转归的重要方法。

测汗一词,首见于叶氏《吴医汇讲·温热论治篇》:“救阴不在补血,而在养津与测汗”。王孟英未解其意,改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谬将测字删去,不仅湮没了叶氏测汗法这一重要学术思想,也使原文“反而晦涩费解”。

据以测病之汗乃指正汗。所谓正汗,其标准有四:微微汗出、通身皆见、持续不断、随汗出而热衰脉缓。四者相关,不可分割。

测汗一词,虽为叶桂首倡,然其理论渊源却出自《伤寒论》。太阳中风本自汗,然仲景于桂枝汤将息法中五次言汗,孜孜以求者乃正汗。正汗出现的机理有二:一是阳气的蒸化;一是阴精的敷布,此即“阳加于阴谓之汗”。卫分证因肺气胰郁,卫不宣,津不敷,故尔无汗;热郁而伸时,又可迫津外泄而自汗。待予辛凉之剂清透后,正汗乃见。据此汗,可推知肺郁已解,气机畅达,郁热得透,阳施阴布,其病乃愈。这就是温病忌汗又最喜汗解之理,也即叶氏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正如赵绍琴所说的:“汗之,是目的,而不是方法”。

测汗法不仅适于卫分证,对气、营、血各个阶段尽皆适用。当热结胃肠而壮热无汗、肢厥脉沉时,用承气汤逐其热结,往往可见汗出而脉起厥回。这正是由于热结已解,气机通畅,阳施阴布之结果,据此汗可推知已里解表和矣。当热陷营血而灼热肢厥无汗时,清营凉血之后亦可见正汗;当阴液被耗而身热无汗时,养阴生津之后,亦可见正汗,此为阴液来复之表现。金寿山云:“大多数温病须由汗出而解……在气分时,清气分之热亦能汗解;里气通,大便得下,亦常能汗出而解;甚至在营分、血分时,投以清营凉血之药,亦能通身大汗而解”。假如说辛凉之剂因辛能散而涉发汗之嫌,那么承气汤、清营汤、清瘟败毒饮、加减复脉汤等,绝无发汗作用,服后反可汗出,这正是邪退正复,气机通畅,阳施阴布之结果。恰如章虚谷所说:“测汗者,测之以审津液之存亡,气机之通塞也”。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0)

相关推荐

  • 化斑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化斑汤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石膏30克,知母12克,生甘草9克,玄参9克,犀角2克,白粳米100克. [用法用量]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日3服,渣再煮50毫升1服,每日1剂. [方歌速记歌诀 ...

  • 国医大师李士懋谈一个治疗胃病的泡茶小方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床历经验证.现摘数案如下,并析其义. 案1: 高某,男,5岁.1年前因肠梗阻手术,近7日呕吐不止,水入即吐,饮食俱废.伴腹痛. ...

  • 资料下载:李士懋教授应用乌梅丸经验浅谈.pdf

    李士懋教授应用乌梅丸经验浅谈 王金榜 梁保丽 (050091) 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 , 具有温脏补肝 , 调 理阴阳的作用 , 治疗蛔厥证确有良效 , 吾师李 士懋教授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 , 认为乌梅 ...

  • 李士懋谈一个治疗胃病的泡茶小方

    I导读:连苏饮,想必大家一点都不陌生,而关于这张疗效颇为显著的方子,你对它了解多少呢?就让本文为您一探究竟.(编辑/徐艺萌)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 ...

  • 高血压--李士懋揭秘西医治疗高血压内幕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震撼!国医大师揭秘西医治疗高血压内幕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高血压,可使原发性高血压诸症痊愈,扭转高血压慢性病的发展,可见中医眼 ...

  • 国医大师--李士懋揭秘西医治疗高血压内幕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震撼!国医大师揭秘西医治疗高血压内幕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高血压,可使原发性高血压诸症痊愈,扭转高血压慢性病的发展,可见中医眼 ...

  • 李振华教授临床治疗经验

    气虚感冒(习惯性感冒) 郭某,男,56岁,工人,1992年11月1日初诊. 主诉:反复感冒3个月. 病史:3个月前因感冒而致咳嗽,迁延两周始愈,以后每遇风寒则感冒,反复发作,经多方治疗,病情反重.现感 ...

  •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温病只需掌握一条要义

    导言:本文是国医大师李士懋和其夫人田淑霄对赵绍琴赵老的温病学术思想进行的探折,作者认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卫气营血皆然,而治疗温病必须宣展气机,透邪外达,不可陡执清热养阴,以遇伏气机. 宣展气机解郁透邪 ...

  • 【李士懋】温病的治则与治疗

    一.温病的治则 李士懋先生认为,温病的治则就是三个字:清.透.滋. ⑴.清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既有热邪,就必须清之. 此即"热者寒之"之意. 李氏认为,温病之热邪,有轻重程度之不同 ...

  • 『名医经验』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李士懋教授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分析

    李士懋教授为河北省名中医,学术经验颇丰,临床对冠心病治疗有独到经验.本文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采用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研发的"中医传承辅助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