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犯了多少错误?其实全都事出无奈!
长期以来,谈及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初期的举措,传统观点均竭力批判,认为他对安禄山起兵叛乱,麻痹大意,养虎为患。乱起后又惊慌失措,连续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两员大将,自毁柱石,最终导致连丢洛阳、长安两京。
然而,安禄山的三镇节度使,其实是徒有虚名而已,名为河东节度使,只是控制了大同,范阳节度使的贾循这个副手,差点闹出大乱子,平卢节度使所部兵马,直接后来倒戈。他统领下的颜氏一举旗帜,瞬间半个河北变色反正。
安禄山之所以兵强马壮,关键不是他兼任了多少个节度使,而是他凭借胡族身份和拜火教控制了大批迁到幽州地区的胡人部落军。真正愿意跟安造反到底的,主要是这些人。
唐玄宗确实有机会杀掉安禄山,正如他贬斥逼死王忠嗣一样,问题是,唐玄宗逼死王忠嗣,事实证明是冤枉,那么安禄山没谋反前,安禄山就不会是冤枉的吗?安禄山可是亲自来长安,证明他对唐玄宗的忠诚。
唐玄宗对安禄山无疑是犯了大错误,根本的错误是,他认为对节度使的制约和控制是够的,事实证明是不够的,但是我这个错误并非是因为唐玄宗一时糊涂。
否则应该怎么做呢?立刻派人去宣召,把安禄山立刻拿下?除了逼迫安禄山立刻造反外,还有什么意义呢?唐玄宗装做不信,无非是想事缓则圆,让安禄山感觉不到危险,然后找机会通过人事调动布局,把安禄山拿下,结果棋差一招……
而且要注意,安禄山能争取到获得造反的机会,正因为他在露出反相之前,亲自去长安表示忠诚,来博取唐玄宗的信任。
安禄山用来造反的关键,是几十年前的后突厥汗国复兴以及契丹之乱后,大批迁入幽州的胡人部落组成的军队。
而当封常清和高仙芝丧师失地,兵退潼关时,必然要承担兵败的责任。
唐玄宗杀封常清和高仙芝,根本原因不是听信宦官一面之词,而是他们一个战前吹了大牛,却丧师失地丢了帝国的东都,一个出关后避而不占一路从陕州退到潼关,丢了几百里崤函,让帝国就剩下潼关一道大门。
封常清所言「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是事实,难道唐玄宗不知道封常清当时是临时募兵的吗?难道唐玄宗不知道当时东北精兵反了,西北精兵仓促未到吗?
当时朝廷上只要傻子都知道,西北边兵仓促不能调集,然而就不打仗了?让封常清去带新兵,就是拖延时间等真正的精锐赶到啊,然而封常清是怎么吹牛的?率周南市人之众却不坚守,而野战渔阳突骑之师,导致丢了东都,不是封常清自己的错误么?
确实,安史叛军兵力强大,但是封常清出征之前,不知道叛军是唐朝正规军精锐吗?不知道自己带的是市井之徒?明知道敌强我弱还出关野战,被敌人打的跟进一路把东都丢了,河阳要塞不守一路跑回陕州,以弱对强有以弱对强的打法,只会一再吹叛军强大,这是推卸责任么?
封常清不知彼不知己放大话,然后军事作战绝对错误导致洛阳失守,如果封常清坚守洛阳宫城,或者如退守河阳要塞, 安禄山就算占领洛阳也不敢西进,进而窥测崤函。 这是日后史思明再来时,李光弼的对应战略,比封常清高明太多。
继任主帅高仙芝,本应该先派部将带一部分军队占领潼关,但是他自己必须防守陕州,唐军精锐在后,重要的是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高仙芝坐拥大军,放弃陕州退守潼关,对关中的唐朝中枢来说是极度危险,哪怕他搞伏击战或者牵制,都可以为后边河西陇右大军赶来争取时间。如果唐军反攻地点是陕州或者新安,那绝不会落到后来灵宝大战惨败的结果。
所以唐玄宗惩罚封、高二将,完全是这两人罪有应得,只是直接赐死,是否惩罚过重,值得商榷。
封高两将自己也直言不讳的承认: 封常清到临死前都承认自己罪有应得,只是请皇帝不要和他自己一样轻视叛军。
高仙芝临死前说得很清楚, 如果是治失地之罪,他认,但是说他贪污他不认。
其麾下将士纷纷喊冤,是认为说高仙芝贪污冤枉,可不是说他失地之罪冤枉。
丧师失地当然是罪,不能说封高二将避免了最坏的下场全军覆灭,因此丧师失地就不是罪过了。封高二将自己也不这么认为。
唐高宗没有上帝视角,不能巨细无遗的了解一切,但是就算唐玄宗真的了解一切,以封高二将犯的战败之罪能不惩罚吗?初战惨败丢失东都,这个罪封常清是无论如何推卸不了的。而且,这么大的惨败,能不需要人负责吗?
战败的负责人不可能是皇帝唐玄宗和宰相杨国忠,而且战事实际责任人也不可能是他们,所以只能是一线带兵丧师失地的封高二将负责了。
可以说唐玄宗冷酷,但是不能说他这个决定是昏庸,而且这个决定,显然也不是导致之后的潼关兵败的原因。
因为以封高二将之罪本来就该罚,就算是宦官边令诚不添油加醋进谗言,唐玄宗罚得轻一些不杀人,也不可能让他们再带领潼关军团。不但是败军之将不足言勇,而且他们和潼关军团的主力,陇右河西军没有任何渊源。因此, 就算唐玄宗手松一些,他们也无法担负指挥潼关军团的重任。
以当时情况,王忠嗣死后,哥舒翰就是最适合统帅河西陇右军队的人,“ 哥舒夜带刀 ”天下名将,封西平郡王与安禄山这个东平郡王并称齐名。既久任河西陇右军队,能镇得住当地军队,又有足够能力和战绩的将领,不用哥舒翰还能用谁呢?
哥舒翰轻敌冒进,潼关惨败,长安失守,唐玄宗确实错了,丢掉了大唐半壁江山和自己的皇位。但这是因为没有开上帝视角,可以理解的错误,而不是个人脑残的错误。
历史上犯错误的大人物,不见得就一定是自大昏庸,因为除非能预见未来,除非能算无遗策,把一切因素都算准,否则根本不可能不犯错。
安史之乱的根本因素,恰恰是唐玄宗积极有为,恰恰是内外相制,恰恰是制止内外勾结。只能说,面对复杂的问题,人算不如天算,历代王朝到运行百年以后,都容易出问题,就看天命和气数如何,是否能熬过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