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夫咳嗽中医秘方(二):杏苏散
今天我接着写第二篇:外感凉燥杏苏散。
为啥第二篇写这个?因为经常会有人问我:
彭医生,药太苦了,吃不进去,我可以不可以吃冰糖炖雪梨啊?
彭医生,我咳嗽了,我看网上说我这样是燥咳,我可不可以吃川贝冰糖炖雪梨啊?
彭医生,我最近有点上火,咽干口燥,想煲点糖水,可不可以吃银耳川贝冰糖炖雪梨啊……
我:……
兄弟啊,你是和冰糖雪梨杠上了吗?
唉,吃吃吃,就想着吃。还要挑好吃的甜的吃。
小孩是这样,大人也这样。良药苦口利于病啊。
我说过,咳嗽分很多种,不同咳嗽的治疗方法不同。
上面的这些,冰糖雪梨川贝之类,大多数是甘味,润肺止咳,滋润性质的。
所以,如果你是干咳,无痰,甚至有口燥,咽干的情况下,可以吃。
如果没有这样干咳无痰,而是又有痰,又不燥,你就不要吃这样的甜的东西了。我说过,这样的咱叫:肥甘厚腻,滋腻的东西,碍脾胃,生痰。
强调很多次了,尽量少吃甜食。
扯远了。回来今天的内容。
如果你出现了,鼻塞咽干,咳嗽有痰,怕风怕冷,不出汗,可能还会头痛,这样的一个病理状态。
你用川贝雪梨啥的,就顶不住了。
可以用今天这个方子:杏苏散。↓
外感咳嗽,受寒居多,这次的杏苏散也是一个,即针对着凉受寒,又针对燥邪(之前写过的,风寒署湿燥火,六淫邪气还记得吗)的方剂。
杏苏散,出自,清代吴瑭的《温病条辨》。
一共有11味药,紫苏叶,杏仁,半夏,前胡,茯苓,陈皮,桔梗,枳壳,生姜,大枣,甘草。
用于外感凉燥,肺气失宣,痰湿内阻。
内在有痰,外面有受凉,但是同时又有口鼻干燥一类的症状,这个方子就很合适。
这种咳嗽一般出现在秋天,因为我们说,秋燥嘛。同时又有点着凉,比如北方本身气候偏干燥的地区,用的机会多一些。
但是,我临床发现,南方这样的患者也不少。
为啥?因为空调!
我不知道各位吹空调后会不会有鼻子干干的感觉?反正彭大夫有。
小时候,我在家里吹空调,家长会在空调房里撒水,或者放一盆水在角落。地上的水一会就干了。
现在的空调好像更高级了,有很多模式,什么制冷,自动,巴拉巴拉。
其中有一个就是:除湿。
所以很多吹空调着凉了的患者,我过来一看,鼻塞,头痛,怕冷怕风,咳嗽咯痰,都是着凉的表现。
有痰那应该里面有痰湿吧?可是这样的患者,又经常会有嗓子干的情况。
所以从这块,我就慢慢总结了一个心得:燥邪致病,和内有痰湿不冲突。
不是你燥了就把痰湿都燥干了,也不是你有痰湿,湿气你就不会被燥邪影响。这些病理状态是可以共存的。
我这么说了,不知道多少人可以悟到一点。
这个药方的组方大意,是从《黄帝内经》里面“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来的,和咱们现在说的,XX药,行气化痰,XX药,散寒除湿,不一样。用的是古代用药性去解释药物作用趋势的理论。(这个理论讲辛,苦,甘,酸,温,凉巴拉巴拉…以后找机会写一篇给大家科普…当然,我现在解释还是按咱们好理解的这个XX药XX作用来给大家说)
苏叶+杏仁:宣发肃降,止咳化痰。主药。
桔梗:宣肺气。枳壳:降气。(两者刚好反着的,一宣一降,配合,中医管这叫宣降肺气)
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
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湿。
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调和药性。
原书没有写用量,临床上,我一般是照前面小黑板上的剂量,1~1.5倍来用,儿童减半。
加减变化上,不出汗,脉特别紧的,可以加羌活,发发汗。头痛眉棱骨那块明显的,加白芷。热的厉害的,加黄芩。拉肚子的,加苍术,厚朴。我把原书里面的加减给大家参考一下。
“燥伤皮毛,故头微痛恶寒也,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阳明之脉,上行头角,故头亦痛也。咳嗽稀痰者,肺恶寒,古人谓燥为小寒也;肺为燥气所搏,不能通调水道,故寒饮停而咳也。鼻塞者,鼻为肺窍;嗌塞者,嗌为肺系也。脉弦者,寒兼饮也。无汗者,凉搏皮毛也。按杏苏散,减小青龙汤一等。……若伤凉燥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正为合拍。若受重寒夹饮之咳,则有青龙;若伤春风,与燥已化火无痰之证,则仍从桑菊饮、桑杏汤例。……此苦温甘辛法也。外感燥凉,故以苏叶、前胡辛温之轻者达表;无汗脉紧,故加羌活辛温之重者,微发其汗。甘、桔从上开,枳、杏、前、苓从下降,则嗌塞鼻塞宣通而咳可止。橘、半、茯苓,逐饮而补肺胃之阳。以白芷易原方之白术者,白术中焦脾药也,白芷肺胃本经之药也,且能温肌肉而达皮毛。姜、枣为调和营卫之用。若表凉退而里邪未除,咳不止者,则去走表之苏叶,加降里之苏梗。泄泻腹满,金气太实之里证也,故去黄芩之苦寒,加术、朴之苦辛温也。”
总的来讲,杏苏散也是一个针对“寒”性咳嗽的方子。表现只要抓住有受凉+咽干口燥就可以用起来,现在空调病这样的不少,我觉得还是蛮适合的。
但是,如果本身体质偏热,或者平时嗜食辛辣油炸重口味等,这样的患者,燥往往容易往热的方向发展,出现温燥,这一类的咳嗽,表现又不一样了,要换方。下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