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日子(十六)
2月27日
蒙田:如果可以,我只愿自说自话。
要读读蒙田随笔了。
荣格说:“艺术是一种天赋的动力,它抓住一个人,使他成为它的工具。艺术家不是拥有自由意志、寻求实现个人目的的人,而是一个允许艺术通过自己实现艺术目的的人。”“孕育在艺术家心中的作品是一种自然力,它以自然本身固有的狂暴力量和机敏狡猾去实现它的目的,而完全不考虑那作为它的载体的艺术家的个人命运。”
然也。
一个自由的灵魂的一生,就是在这个世界上随意地行走,既没有目的地,也没有方向。一生所拥有的,只是一些路上的经验与感受。
宁静是最舒适的、最甜蜜的、最惬意的。
世界纷纷扰扰,不想做个彻底的“社会人”,远离社会中复杂的人际交往,回归内心的宁静,做自己喜欢的事。
真正的自由是摆脱了形式的内心的自由奔放。人有什么感觉就让它自然地发生、发展、存在或者消亡,不在意它的归类,不在意它的外在形式。它是完全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无法归类的,只是一个独立不羁的存在。
难。理想化的状态。
人生在世,必须拥有能够自身圆满的愿望。我的存在不依赖别人,也不因为别人。我是一个独立支撑的个体。他人的喜爱和喜爱他人发生在这个圆之外,是额外的馈赠,因为有而快乐,因为无而悲伤,但是自己的内心必须在这个闭合的圆之内,自身完满。
2月28日
寻找一个自由思想的领地谈何容易?!清静的环境也未必能成为心灵的永久庇护所。
今日开始读《蒙田随笔》,孟德斯鸠说,看别人的书看到的是写书人,看蒙田随笔看到的是一位思想家。
读大学的时候,有同学有一套蒙田随笔集,绿色封面的三卷本。当时只是翻阅了一下,之后一直没有读。
练习写随笔,不能绕过蒙田的作品。
做一个世俗的出离之人,让生命活在多彩多姿的精神世界。
(完)结尾有点烂尾。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应当有一个直取核心的态度。在世上万千事物中只要那个最实在的东西:吃东西就吃自己最喜欢的;住房子就住那个最舒适的;交朋友就交那个一起待着最舒服的;恋爱就爱那个动了心的。
这样的人生才完美吧!
3月1日
象征主义者发现诗作为自治、自足的单位这个理念,诗不再是描写世界,而是代替世界而存在。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诗歌已经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淹没,似乎感受不到诗歌的力量,人们也不再相信奇迹发生。诗歌只是一部分人自我满足和自我安慰的。
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命的非人性,造成文学艺术中人的形象如此阴暗。
确实如此,人被异化,变成了工作的机器。缺少了思想和灵魂,只剩下血淋淋的躯壳。如果想不被外界侵害,人应该回归到舒适的生活中,那样可以保留独立的人格。
米沃什-诗的见证。诗歌是一份擦去原文后重写的羊皮纸文献,如果适当破译,将提供有关其时代的证词。
3月2日
车尽沿着了城墙,向北的跑去,我的眼界,也一步一步的宽了起来。一道古城,一条城河,几处高低的小山,一座高塔,几间茅舍,许多柳树,一湾无涯无际的青天,一轮和暖的秋日,一层澄明清爽的空气,过了一块又是一块的收割后的稻田,四周的渺渺茫茫的地平线,唉唉,这些自然的粉黛呀!
想去春游,但春天还藏在泥土里,不肯彻底钻出来。我的脚痛还没完全彻底康复,不适合远行。每年几乎都要闹一场才肯罢休。
每个月坚持读一本作家日记。今天读郁达夫日记。
午后读鲁曼鲁澜哲学警句,曰:人生非若春日蔷薇,乃暗暗中无穷之战斗耳!万苦千难欲沮丧我,然我决不欲为所服!……
猫头鹰在黄昏飞翔。这本书有些有趣。老村上的对话录。最近又翻出了歌德谈话录在读。有些夏天的感觉了,一天比一天热,家中暖气还这么热。
近百年来世界上未产生过一个诗人,我是说,真正可以与那些大河之一相比的诗人,那些大河对平底船和镀金的大帆船同样接纳,以它们奔腾而深沉的流水雄浑地承载较好和较差的,肥沃的淤泥和沙子,但永远以一种无比奇妙的奏节和流动奔涌着,整体上提供一个神圣事物稳定不变和世世代代消失更迭的形象。
如果它们有任何意义,那就是指这样一种诗歌:它把宗教、哲学、科学、政治从其领域内清除出去,甚至消灭所有其他艺术分支的方法和倾向可能对诗人产生的影响。因此“纯诗”将是一种自发性的诗歌,并且将是最深刻和最直接的诗歌。
在欧洲,自十九世纪中叶起,诗人就一直是外人,是反社会的个人,至多也不过是某个亚文化的成员。这便造成“诗人与人类大家庭之间的分裂和误解”的永久化。
难道现在不是如此么?
他不同意仅仅把诗歌视为“小小的孤独练习”,并要求一首诗应是他所称的内在活动的表达。这里他很可能是指把个人经验普遍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