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2岁生日这一天
燕
写在22岁生日这一天
1、其实此时此刻的自己都没有什么想要说的。
每天都忙着追求一部分确定性的时候,生活已经没有空间去思考了。努力的跟自己说享受当下的每一个moment,每一个动作都可以有所收获,让自己陷入一种正念的状态之中。
找工作的旅途总是会和迷茫与焦虑挂钩,社会对大四学生的印象亦是如此。春招这个旅途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踏入这份焦虑感之中了,是第二次,甚至说是没有后路的第二次,而且目前的自己依然处于一种毫无确定性的状态之中,说人话就是还没有公司想要我。其实说句实话此刻的自己相比9月份的自己状态真的是好太多,两相对比,自己也不由得思考去年究竟为什么那么的焦虑不安。第一当然是金钱的安全感,如果没有这番对比我可能都没有办法去亲身感受金钱能够带给一个人什么样的安全感,也没有办法去意识到其实生活中钱也没有那么的重要。当一个人不再为了生存焦躁的时候,不再有金钱稀缺感的时候,他才能更加客观的看待金钱,才能稍微客观的意识到其实金钱只是工具而已。那,两种状态之间就只是因为金钱吗?我继续深究我自己。大概不是,秋招还面临着一种恐惧:自我信仰破灭的恐惧,不真实自我破灭的恐惧。这几年的自己心里多少有些叛逆,不太喜欢主流社会附加给我的评判标准,一直有些特立独行的跟着自我心里的光去追寻,去证明。亦或者说自己真的有些天真,总以为自己所在乎的本真的东西之后在社会上更容易得到一些认可,而不是大部分的光鲜亮丽但虚有其表,所以一直以来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多在乎一些真实的东西,不要去关注荣誉头衔等金玉其外的部分,但好像,确实是我天真了。找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审问自己和了解社会的过程,真实的去看到这个社会所在乎的,合理甚至不合理的,然后回过头来去问问自己究竟想要变成什么样子,价值观会带着我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我。无数次深夜我都在拷问自己,我的选择真的错了吗?我一直坚持的一切真的错了吗?后来我才突然意识到,其实找不到工作的焦虑感真的还好,最痛苦的是自我信仰危机与自我质疑。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社会一直都是一个合理运转的系统,学校评价标准的畸形很大一部分就是社会关注的投射,学校会给你设立奇怪的不合理标准影响你,这个社会氛围更加会。而一开始我的所谓关注真实本身就是在和这个社会大氛围在对抗,只是我太沉溺于自我小世界忘记了观察全局,从一开始选择就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选择了一条比较小众的路而已,那就应该接受面对大众时的检验。好像从想清楚这一点开始,自我就释怀了很多,原来“对抗”(用“做自己”更合适吧)这件事不只是学生时代要做的事情,是一个人一生都在做的事情。当然如今的自己已不会和几年前一般彻底推翻或者叛逆,而是学着接受现状,在现状中去寻求改变,我想,这大概也是一种成长吧,学会从局部看全局的成长。尝试着妥协的成长。
话说找工作的过程自己确实也学会了不少东西,在海投的过程中去了解各行各业,了解周围的人都在做着什么,甚至也在有意识无意识的拓展着自我生活的可能性。面对纷繁的选择,最重要的不是挑拣,而是先问问自己最在意什么,观察内心的感受,了解最真实的需求,甚至说了解这件事是从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逐渐明晰的。我始终相信,当你足够了解你自己时,身边的噪音立马会消失一大半。
给正在经历找工作的你我说,放平心态,踏实前行,这是一个你了解自我、了解社会的过程,不要惧怕犯错,该交的学费谁都不会少。
摄于双桥沟景区
2、尼采说,一个人能承受多少的真相,是对他精神强度的考验。
这几年的自己时不时的就会去思考“存在”的意义,也是这些对人生底层问题的叩问带我走近了尼采、萨特以及亚隆欧文。虽然很多人都有精神危机,但是看的越多我越意识到没有人能给出确定无疑的可靠出路,告诉我们如何走出这种困境。逐渐释怀又逐渐困惑,生活总在过山车。而昨天在翻看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的时候,自己又得到了一点释怀。
刘擎带我重新捋顺了一下萨特式存在主义(原谅我在这里写点无聊的哲学):人与物的存在究竟有无区别?正如大家都知道的,人有意识,物却没有,而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曾说:“意识总是对某物的意识”,也就是说,意识有对象性,而意识本身,就什么都不是,纯粹意识本身就是虚无,即存在即虚无。有点像空荡荡的容器,需要被填充之后才能成为什么,人的意识本身就是空无一物,只有当有什么东西填充进来之后,人才会获得自己的本质。所以人并没有什么预定的本质,人的存在原本就是“有待形成的”。因此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为自己寻找本质,寻求变化,人有无限的潜在可能性。人想通过占有物去获得确定性,但有限的、固定不变的东西没有办法填满无限的可能性。
因为存在先于本质,那么就没有什么预先给定的东西把我们固定住,就意味着我们永远可以超越“过去的本质”“现在的本质”去追求未来,换句话说,人永远不会“是”什么,而是永远都正在“成为”什么。在这个意义上,人就是自由的,站到舞台上,你可以扮演任何角色,但每一个角色都不是你本人,也正因为如此,你的行动才是自由,因为你没有被任何一个角色所定义。萨特把存在的概念削减到最低限度,让我们看到了最坚不可摧的自由。(但他说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总是可以改变现状的自由,是否定只能如此、我别无选择的那种自由。)
人在根本上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中又隐藏着非常沉重和严酷的一面,为什么自由选择会成为负担呢?因为,选择必定会带来后果。那谁来为这个后果负责呢?萨特说,没有任何别人可以承担这份责任,你做出了选择,你就要独自承担责任,且不能和别人分担。因为只要你做出了某个选择,背后就会有一个判断标准,你的标准只能是你自己给自己确立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大大小小的选择,比如毕业后继续深造还是工作,选择什么职业,要不要结婚……所有的选择都会有后果,我们就生活在其中,这些后果也在塑造着我们自己。而你所有的选择,依据都只是你自己,因此你不仅必须做出选择,还必须为自己确立选择的标准,然后你就没有任何托词了。你不能说“因为父母让我那么做”,因为自己把顺从父母当成了标准;你也不能说社会不允许我自由选择,因为你把顺从社会大众当成了标准。任何信条、任何主义,或者别人的建议都不能成为你的借口,萨特认为这些都只是自欺欺人,用来逃避自己的责任,你自己就是自己的立法者,为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承担绝对的责任。
我一直很相信萨特式的存在主义,强调人只能创造自己,在自由的选择中不断塑造自己,并且承担选择的责任,但是我忘了,这本身就是在强调人只能孤独的面对自己的选择呀。突然有些释怀自己去年感受到的绝望,毕竟萨特存在主义本身起点就是虚无,中途承担沉重的责任,而终点是绝对的孤独。
原来从我选择自由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接受那份孤独的绝望。
但我依然不能忘记隐含在这份信仰中的希望,希望在何处?就在我们的自由之中,在人的无限可能性之中,我们永远有改变的潜能,不必服从任何注定的命运,在行动中做出改变。
人生无意义,人仍然可以成为强者。如果说萨特的思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认为就是八个字:“看清真相,继续战斗”。人是徒劳的激情,人注定孤独,但,那又如何?既然可以选择,那么就去选择,然后为选择负责,其他没什么可说的。我们都是手推巨石的西西弗斯,但我们知道“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因为“登上顶峰的斗争足以充实人的心灵”。
登上顶峰的斗争足以充实人的心灵。
3、写给未来你我的一封信:
a. 写给那个想要进入亲密关系的你:
新的生活里我不祝你找到合适的另一半,我不祝你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男朋友,也不祝你生活美满。我祝你能够完完整整的接纳自己,100%的承认和肯定自我的存在,在此基础上,你才能领悟爱、理解爱,你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有能力彻底肯定和接纳对方的存在。
我祝你在关系中能够更独立、更完善,我祝你透过关系能够更清楚的意识到你必须对自己的情绪和感觉负全责,你不再等待任何人来救赎你,也不在伴侣的生活中横插一脚,扮演救赎者的角色。你将不再在亲密关系中寻求疗愈和理解,你将只是自己阅读和思考,懂得面对自己的苦,化解自己的苦。我不祝你得到好的爱情,我祝你能够认出,你本身,就是完整,就是爱,从未动摇,从未改变。
我祝你领悟到,你,才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
b. 写给那个想要减肥变美的你:
我不祝你减肥成功(虽然我现在确实在减肥),我也不祝你貌美如花,不祝你每天早睡早起,饮食节制,锻练泡脚。我祝你抛开一切杂念,不再被“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种种定式左右。我祝你的头脑越来越安静、简单,我祝你只是顺畅,平和的生活着。享受火锅、享受泡脚,享受锻练,也享受着看电视,享受舒适的躺着。
我祝你在平和中,真正接纳和爱上自己这个身体,真正感谢和欣赏这个身体,真正接纳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面相。我祝你带着这个身体,真正在奔跑,在跳跃,在无拘无束的享受自由,我祝你在瑜伽垫上,在健身房里,在游泳池中,彻底去体会这个身体的力量与美。我祝你在海底捞,在半天妖,在烧仙草,彻底的享受味蕾绽放。你看,这个生活,这个身体,多么精彩美妙!
我祝你的身体,像你的心一样,让一切来,让一切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你享受一切,释放一切。赘肉、情绪、多余的思考,让我们全部丢掉,无需保留。我祝你爱上自己,爱上一个生命,让自己跟随这个爱,无限成长,无限绽放。
4、原来坚持做自己,就可以带给别人正能量。
曾经的自己也是一个不愿意去分享自我的人,默默写过很多东西,从不公开,也从不分享。大概是打从心里觉得自己不配吧,从未积累什么,也怕别人奇怪的眼光。好像是从上了大学开始,从探索自己开始,逐渐从意识到要“真实面对自己”然后变成实际行动,到此时此刻,竟然也带给了身边人一些能量。其实此刻的我依然和几年前的自己一样,感觉自己从未积累什么,依然什么都不知道,但却勇敢的开始去分享,去尝试,而且毫不避讳自我的不足和焦虑。我曾在别人的袒露脆弱中得到力量,意识到脆弱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脆弱毫不作为,我也希望我的真实可以带给看到我脆弱的朋友们,状态不重要,保持战斗的姿态才重要。
不知不觉间发现,原来我只需要做我自己,就能够带给身边人一些力量,反过来说这更成为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只是坚持做自己而已。同时也真的很感谢愿意点开看到这篇文章以及关心着晓燕的朋友们,你们的反馈真的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动力,我们始终都在相互成就着。本来觉得自己最近状态不太好不想过生日了,但兴雨一句“正是因为状态不好才要有仪式感”让我有了动力,昨天下午立马约了好友远程录了一期关于“生日“主题的播客,跟身边的几个朋友分别要了一封信作为生日礼物,想从谈话和文字中得到一些力量。突然发现,当我开始把这个日子作为仪式感梳理自己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得到了力量。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只要开始行动就有会获得力量。
向下滑动查看
朋友圈不熟识朋友突然的反馈
闺蜜反馈
向下滑动查看
和闺蜜的书信
愿我们都能在这无意义的生活中,保持川流不息的热爱,过热气腾腾的生活。
“不止生日,永远快乐”
-End-
逐 鹿 山 海
活 在 当 下
把相信的价值活出来
作者:晓燕r